文化承载着地域发展的根基,文艺传承着永恒的人文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书写永登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讴歌永登县改革发展的时代风景。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功能和作用,更好的服务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爱残疾人和农民工、关心下一代和青少年,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助力精神脱贫扶志扶智。
为响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助力我县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安排部署。由永登县文旅局主办、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承办,组织“三区”文化支持人才、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和“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创刊《“乡韵”永登文旅作品周辑》选辑,该选辑将定期在每周六刊载,在各节庆期间推出“节庆”特辑,同时结合党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法制建设、扫黑除恶等工作不定期推出特辑。
《“乡韵”永登文旅作品周辑》的创办既是加强和改进永登文化、文艺、旅游、体育工作的全新举措,也能更好的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承担起文艺繁荣的重任,承担起守护我们精神家园的使命,为更好展示和宣传永登新形象,提高永登美誉度和影响力,贡献一份文化人的力量。
中国兰州连城土司文化旅游节
一
鲁土司衙门参观路线示意图
二
鲁土司衙门介绍
01
土司制度
元明清时期,封建王朝在我国西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用羁縻笼络政策分封各族首领世袭的“封土司民”之官,称为土司。各族土司统其部落,负以对中央政权征调、守边、保城和朝贡之责,对其部族则有自治之权。清王朝曾进行过“改土归流”,废除了西南地区的土司,任命流官进行统治。但甘肃土司由于“有捍御之劳,无悖乱之事”,未被废除,沿至民国。连城鲁土司便是其中之一。土司制度曾对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02
鲁土司
连城鲁土司是历史上世袭品职最高的土司之一。其始祖脱欢是成吉思汗第六子阔烈坚的玄孙,元宗室,皇庆二年(年)进爵安定王,先后担任过参知政事、平章政事、左丞之职,属元朝一品高官重臣。元朝灭亡后,于洪武三年(年)率部归顺明朝,诏封为土司,开始世袭。明永乐年间,脱欢孙失伽(鲁土司第三世)因随驾征战有功,被赐姓为“鲁”,受封世袭庄浪卫指挥使(正三品),掌管兵马五千,明朝廷为其敕建了海德寺(位于永登县城)。从此鲁土司步入鼎盛时期,许多土司因战功显赫,调往外地做流官,官至一、二品大员。卒后朝廷遣使谕祭,追赠大夫、将军等更高荣誉,正史立传,名垂史册。鲁土司共传十九世,至年“改土归流”被废除,历时年。
四世鲁鉴,生前任过都指挥使、甘肃副总兵、延绥总兵。卒后朝廷遣使谕祭,追赠荣禄大夫、上柱国、右军都督府右都督,明史立传。
五世鲁麟,生前任过都指挥同知、甘州副总兵。卒后朝廷遣使谕祭,追赠荣禄大夫、右军都督佥事,明史立传。主持修建了红城感恩寺。
六世鲁经,生前任过都指挥使、都督佥事、都督同知、西宁副总兵、延绥总兵、陕西总兵。卒后朝廷遣使谕祭,追赠荣禄大夫、上柱国、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明史立传。
八世鲁光祖,生前任过都督佥事、西宁游击将军、凉州副总兵、洮州副总兵、南京大校场总理提督。卒后追赠光禄大夫。
九世鲁允昌,生前升任都督同知、西宁副总兵。卒后追赠荣禄大夫、武毅将军。
十二世鲁华龄,生前升任西安府参将,永昌副总兵、甘州参将,凉州总兵。卒后追赠武功大夫。
十四世鲁璠,生前升任兰州副总兵,赏二品顶戴。乾隆五十一年奉旨进京,受到皇帝召见。卒后追赠武功大夫。
十五世鲁纪勋,嘉庆年间曾两次奉旨进京,受到皇帝召见,赐二品衔、珊瑚翎顶。卒后追赠武功大夫。
鲁土司鼎盛时期,十二位土司夫人随土司战功而获得殊荣,生前受到诰封或卒后追赠为淑人、夫人,个别土司夫人还受到朝廷遣使谕祭。
元重臣封土司,历代土司封高官,土司夫人被诰封。鲁土司家族成为了中国西部影响颇大的名门望族。鲁土司衙门许多匾额、土司辞世祭文、吊文、墓志,甚至其族谱序言等,多由朝廷各地高官辞文,风光一时。
鲁土司管辖面积达九千余平方公里。包括:永登县大部分、红古区全部地区、西固区部分地区,甘肃天祝、永靖、青海民和、乐都等县的部分地区。
鲁土司出身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也推崇道教,在其辖区主持修建了众多的寺观,比较著名的有连城妙因寺、显教寺、玄真观、雷坛、红城感恩寺、县城海德寺等。由于长期的土司统治,鲁土司辖区内形成了独特的土司文化、宗教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03
鲁土司衙门
鲁土司衙门始建于明初。明洪武三年(年),鲁土司一世流落河西,归明受封土司,为修衙之始。明洪武十一年(公元年),明政府为脱欢之妻马氏“治第连城,建楼七楹”(现祖先堂),是为鲁土司衙门现存最早的建筑。明代宣德、嘉靖年间均曾增修扩建。清代嘉庆年间,十五世土司鲁纪勋又做过大量的扩建修缮。鲁土司衙门至今已有年的历史,有十二座建筑是歇山顶建筑,其他大多数为硬山顶建筑,个别有卷棚顶建筑。这些建筑中明代建筑面积占总量的近一半,几乎所有建筑都有精美砖雕与彩绘,屋脊饰有形态各异的鸱吻兽,肃穆壮观、富丽堂皇。妙因寺砖雕属西北精品,壁画与敦煌壁画如出一辙。经过历代土司扩建和重建,最终形成了现在壮观的建筑群,浓缩了明清建筑的精华。整个旧址现存占地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9千余平方米,古建筑间。鲁土司衙门仿北京王公府第,按工部工程法式建造,有“三十六院,七十二道门”,俗称“西部小故宫”。
鲁土司衙门全景(沙盘模型)
鲁土司衙门和其右侧妙因寺、左前方50米显教寺、右后方米雷坛组成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并称鲁土司衙门旧址。鲁土司衙门、妙因寺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显教寺、雷坛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妙因寺、显教寺、雷坛在后面有重点介绍。
三
鲁土司衙门与全国现存其他土司衙门比较
01
鲁土司衙
鲁土司衙门始建于始建于明初。明洪武三年(年),鲁土司一世流落河西,归明受封土司,为修衙之始。明洪武十一年(公元年),明政府为脱欢之妻马氏“治第连城,建楼七楹”(现祖先堂),是为鲁土司衙门现存最早的建筑。明代宣德、嘉靖年间均曾增修扩建。清代嘉庆年间,十五世鲁纪勋又做过大量的扩建修缮。鲁土司衙门至今已有年的历史,有十二座建筑是歇山顶建筑,其他大多数为硬山顶建筑,个别有卷棚顶建筑。这些建筑中明代建筑面积占总量的近一半,明清两代建筑平分秋色,几乎所有建筑屋顶有砖雕吻兽、花草等。元明清时期土司衙门星罗棋布遍及中国西南西北,经历史变迁,时代更替,现存于全国的土司衙门已寥寥无几,西南尚有多家,西北唯此一家。其完整性、规模首屈一指。土司大堂、二堂、公署、书院、中军院皆有,土司祠堂、家寺、客厅、寝院、库房、后花园俱全。
综上分析,鲁土司衙门可以称得上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时间跨度最长的土司衙门。
鲁土司衙门(局部)
02
四川卓克基土司官
四川卓克基土司官寨始建于清代,建有一座四合院式六层木楼,面积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63间。始建年代较晚,建筑面积远不及鲁土司衙门。
四川卓克基土司官寨
03
贵州大屯土司庄园
贵州大屯土司庄园,占地面积余平方米。建筑体量、规格、面积不及鲁土司衙门。
贵州大屯土司庄园
04
广西莫土司衙署
广西莫土司衙署始建于明万历十年(年),占地4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平方米,建筑多为硬山顶,有少量悬山顶,没有歇山顶,大多数建筑屋顶没有吻兽等装饰。其建筑体量、规格、面积都不及鲁土司衙门。始建年代晚于鲁土司衙门,占地与鲁土司衙门相当。
广西莫土司衙署
05
云南丽江木土司衙门
云南丽江木土司衙门毁于战乱,现在的建筑群落是年在原遗址上重建的。不属于历史文物,与鲁土司衙门没有可比性。
云南丽江木府
06
湖南老司城遗址
湖南老司城遗址,地表上主要保留着城墙和建筑废墟遗迹,是古代土司城市遗址。地面建筑只有祖师殿、彭氏宗祠、土司德政碑,与鲁土司衙门没有可比性。
湖南老司城遗址
07
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
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地面只有石人、石马、石牌坊等墓区大型石雕,与鲁土司衙门没有可比性。
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
08
贵州海龙屯土司遗址
贵州海龙屯土司遗址是一座古代军事城堡遗址,地面建筑毁于战火,只有城墙和建筑遗址,与鲁土司衙门没有可比性。
贵州海龙屯土司遗址
四
鲁土司衙门及周边文物
01
文物分布
连城古镇的文物古迹分布可概括为:一古衙、二古城、三享堂、五道观、六寺院、其他遗存。
一古衙是鲁土司衙门,二古城是连城、连城古城(又名震武城),三享堂是鲁土司上享堂、下享堂、西享堂墓地,五道观是雷坛、土地庙、五神宫、青云宫、玄真观,六寺院是妙因寺、显教寺、宣化寺、塔尔寺、尕达寺、东大寺。其他遗存是史前文化遗址、小校场遗址、山陕会馆、宋代摩崖石刻、古民居。
02
文物保存现状
一古衙:鲁土司衙门
鲁土司衙门由三路组成,中路有大照壁、牌坊、六扇门、仪门、大堂、燕喜堂、祖先堂、大库房,两侧配有厢房配楼。
鲁土司衙门六扇门
鲁土司祖先堂
东路现有二堂、书院及内宅三院。西路现有中军院。衙门后院为土司花园,建筑有绿照厅和八卦亭。
原鲁土司衙门中路辕门、吹鼓楼、牢房,东路大灶房、前宅院西房,西路粮仓院、马厩院,后花园长廊、戏楼、土地庙等都已拆除。
二古城:连城、连城古城(震武城)
——连城。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6万平方米,四面城墙于年拆除,现存削低的北城墙遗址,只有原城墙高度的三分之一,东、南、西三面城墙遗址已被村民占用。
连城全景
连城原有东、西、南三城门,南城门建为瓮城。城墙四角建成炮台形,城外有壕沟。城内离城门不远紧靠城墙建有东、西、南灯山楼。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村民自发在原址重建了西、南灯山楼,原北城墙上面还建有三官楼。
连城城内有鲁土司衙门、妙因寺、小校场、五神宫、显教寺等官方建筑,前四者紧挨在一起,占了整城的近半面积。连城城内的街巷基本保持着历史旧格局,衙门前的玉带街和南街巷组成了“王”字形布局,是鲁土司刻意设定还是自然巧合形成不得而知。
——连城古城(震武城)。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连城以北1公里的水磨沟口,由山城和川城两部分组成,山梁上和河岸边还可以清晰的看到残缺不全的城墙。该城是北宋政和年间设置的震武军城,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山城内有明清时期的鲁土司上享堂墓地,年,被平为梯田。川城内现辟为耕地和民宅,存有明清建筑宣化寺、塔尔寺遗址。
连城古城(震武城)遗址
三享堂:上享堂、下享堂、西享堂
鲁土司墓葬区,称“享堂”,共有三处。分别是上享堂、下享堂和西享堂。“三享堂”对研究鲁土司历史和丧葬习俗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
——上享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上享堂在鲁土司衙门以北1公里的连城古城址山城内,占地60余亩,葬有一世至十世和十四世、十八世土司及其夫人。
上享堂
年,被平为梯田,多数坟墓被盗挖,据说曾出土大量器物。石牌坊、神道碑、许多石供桌被毁。石虎、石羊、石马、翁仲共8尊石像生已移至鲁土司衙门后花园,是国家二级文物。现墓区地表已无封土堆,可见零星残石构件及石供桌,地下墓葬不能确定。
——下享堂。下享堂在鲁土司衙门东南1公里处,占地20余亩,葬有十五世至十七世土司及其夫人以及未承袭世职的嫡系后裔。墓地地势平坦,地形呈品字形。墓前列有石望柱和上享堂同样的八尊石像生。年,被平为农田,石像生埋于地下,地下墓葬未遭破坏。现地表无封土堆,地下墓葬位置不能确定。
——西享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西享堂距鲁土司衙门5公里的笔架山脚下,占地20亩,葬有十一世至十三世土司及其原配夫人。年,被平为梯田,遭到一定破坏,墓区前的石牌坊遭毁。墓地现已荒芜,地表无封土堆,地下墓葬位置不能确定。
西享堂
五道观:雷坛、土地庙、五神宫、青云宫、玄真观
——雷坛。雷坛在连城城后,系六世土司鲁经及其子鲁东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年)所建,属道教龙门派的雷部尊神之庙。雷坛是研究鲁土司宗教信仰的重要遗存,其雕塑和壁画是西北地区早期道教艺术的珍品。年被公布为国保单位并入鲁土司衙门旧址。
雷坛
雷坛原占地平方米,建有大殿、拜殿、山门、房舍,建筑平面布局为“雷”字形。现存建筑为大殿和拜殿。大殿为歇山顶建筑。大殿门原挂“全真法像”匾额。殿内正中原设莲台,上塑长生南极、无量、雷祖三尊神像。四壁上部原塑三十六尊雷部尊神,后壁原塑三大教主,左右壁塑邓天君、辛天君,张天君、王灵官。现殿内塑像多被破坏,仅存七尊。清末贡生杜其昌《雷坛遗像》一诗描述雷坛神像云:“三十六雷斗宫全,震惊百里地与天。遗留色相真无类,泽被神恩德不偏。岂把迅风吹善地,莫将雹雨降心田。阿香一出千门晓,赫赫威灵灭罪愆”。左右墙壁画有四位天神画像,落款为“大明龙飞嘉靖三十四年岁次乙卯正月十二日起首八月十五日完毕吉祥如意”、“钦差前军都督同知鲁经,男鲁东修盖”字样。拱眼绘18尊龙门派传人画像。上世纪八十年代,民间自发对大殿和拜殿屋顶进行了简单维修,重建了山门。
——土地庙。土地庙位于连城城后,占地平方米。原建在鲁土司衙门后花园内,年鲁土司将衙门卖于军阀马步青后,当年由当地信众迁出城外。现存土地殿和山门两座建筑,塑有土地夫妇和药王三位神像。近年来,经鲁土司衙门博物馆支持,民间对土地殿做了简单维修。
——五神宫。五神宫遗址位于妙因寺西侧,占地约平方米。五神宫建于明万历年间,由八世土司鲁光祖修建,有五神殿、昭忠祠、妈祖庙等建筑。鲁土司供奉妈祖,说明八世土司鲁光祖在任南京大校场总理提督、统帅水陆两军备倭时,开始了对妈祖的信仰。年,五神宫所有建筑全部拆除,场地被连城中学占用。近年来,学校迁出,场地空置。五神宫遗址包含在鲁土司衙门旧址保护范围之内,但还未划拨给文物保护管理单位。
五神宫遗址(学校占用)
——青云宫。青云宫位于连城东山,占地平方米。建于清乾隆年间,由民间自发修建,坐南朝北,由山门、大殿、东、西配殿等建筑组成一四合院,建筑都为硬山顶。大殿、山门上有精美砖雕。大殿内原三面墙上有大面积壁画,建国以来,后墙因地震开裂,翻建后壁画不存,山墙壁画尚存6平方米,画工精细高超。青云宫整体保存较好。
青云宫
——玄真观。玄真观遗址位于连城城北米,占地1.5万平方米。玄真观始建于明弘治七年(公元年),为五世土司鲁麟修建,以后又经过扩建。主体建筑有牌坊、五岳楼、钟鼓楼、太岁殿、无量殿、城隍殿、玉皇楼、八仙楼、药王殿、斗母宫、三清殿、玄武殿等。牌坊正中悬“敕赐玄真观”匾额,城隍殿正中悬挂陕甘总督左宗棠书“威镇西陲”匾额。钟楼大钟,通高2.4米,口径2米,声响洪亮悠远,堪称连城一景,称“真观神钟”。观内还有明肃王于嘉靖三十一年撰写的《重修玄真观碑记》的石碑。玄真观大部分建筑毁于清末同治年间战火,剩余建筑建国后被拆,现该遗址地由连城林业管理保护局使用。
六寺院:妙因寺、显教寺、宣化寺、塔尔寺、石尕石达寺、东大寺
——妙因寺。妙因寺在鲁土司衙门西侧,是鲁土司建立的影响最大、规格等级最高、砖雕壁画最精美的一处藏传佛教寺院,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该寺于明初由三世土司鲁贤始建,原名西大通寺,明宣德二年宣帝赐名为妙因寺。由于土司建寺,皇帝赐名,香火鼎盛,不断扩建完善,至明代正统年间,已初具规模,至清咸丰年间,已成规模宏大的一组古建筑群。五世、六世达赖和五世、十世班禅曾来此寺做过佛事,妙因寺一度成为青海华锐地区的佛教圣地,曾被誉为“前藏”。
妙因寺一角
该寺主要佛事活动有:农历正月初八毛兰姆法会、三月初七献净水、四月初八浴佛节会、八月二十护法圣诞会等。
妙因寺现有山门一座,佛殿八座,僧房21间。改革开放前,三处活佛府邸共82间房屋被拆,山门前牌坊被拆,各殿佛像、法器等珍贵文物被毁。改革开放后重塑了佛像。
——显教寺。显教寺在鲁土司衙门左前方,属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根据民谚:“先有显教寺,后有连城城”推断,该寺始建于元代,后来经第三世鲁土司呈报,明成祖敕谕高僧主持该寺。显教寺是甘青地区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罕见遗存,是研究藏传佛教史的重要寺院。年显教寺公布为第六批国保单位,并入鲁土司衙门旧址。年,寺院遭到一定破坏,但整体格局基本没变。寺院由前后两院组成,占地平方米,建有照壁、山门、金刚殿、大殿和多间僧房。大殿建于明成化年间,山门、金刚殿及多间僧房属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原址重建。年,在大殿天花板内发现了99幅精美唐卡,绝大部分完好,现藏于永登县博物馆。
显教寺大殿
——宣化寺。宣化寺位于震武城内,距连城1公里,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年),朝廷为四世土司鲁鉴敕建。寺院占地约平方米,坐东面西,有山门、金刚殿、东大殿、南北配殿、菩提塔等建筑。东大殿塑三尊古佛和八大菩萨,南北配殿有大型壁画阴阳城。清末贡生杜其昌作诗曰:“一缕香烟千壁轻,老僧欲酌酒盈樽;法门昨夜云封山,禅院明朝风扫清。犊近疏林天已晚,鸦噪古树夕阳晴;苍茫野寺傍山峙,饭后沙弥击鼓声。”该寺毁于年。年,信众在原址重建了东大殿和菩提塔。
——塔尔寺。塔尔寺遗址位于震武古城、宣化寺以北。塔尔寺是明代鲁土司所建又一著名寺院,由第四世鲁土司始建于明初,寺内建有大殿一座、大菩提塔三座,寺外建有4米多高的小菩提塔座。这些菩提塔参差综错、排列奇妙,人们难以数清其数目,留下了许多啼笑皆非的传说故事。清同治六年(公元年),该寺毁于战火,次年重建,同治十二年建成。年寺又被拆毁,平为耕地,建筑基址尚存。
——石尕石达寺。石尕石达寺位于连城以北两公里的风景名胜石屏山上,此山形似佛教圣地五台山,故亦称“小五台”。相传唐朝有印度班智达人赴五台山途中曾在此停留避暑。宋淳祐六年(公元年),萨迦派祖师萨班应阔端王之邀赴凉州,途经此地,见此山瑞气缭绕,便在此建寺。明永乐年间,在三世土司鲁贤赞助下,萨迦派曲吉大师和格鲁派鲁本大师主持下又广为修建,在山腰诸峰建了佛殿,南峰释迦牟尼殿,中峰弥勒殿,西峰普贤殿,北峰观音殿,东峰文殊殿。后来,在山前建了山门、金刚殿,在禅院东北山峰修建了养心观音殿和送子观音殿。至此,山腰险峰上布满了精巧玲珑的佛殿。
清代,五世、六世、七世达赖、二世嘉木样以及格鲁派的许多大师曾到此修行,留下了极乐金刚洞、焕公洞、神仙洞、神仙桥等胜迹。每逢农历四月八浴佛节,前来观光朝拜者络绎不绝。年,此寺被拆毁。年后,信众自发重修如旧,建有山门、山神殿、观河楼、两院经堂、八座玄台佛殿。年,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现在,石尕石达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名胜地。
石屏山石尕石达寺
——东大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连城以北水磨沟内(属天祝藏族自治县),距连城7.5公里。建于明万历年间,由鲁迦堪布活佛第一世主持修建。原有大经堂、弥勒殿、释迦牟尼殿、度母殿、天王殿、印经院、总务院、密宗院、医学院以及五处活佛囊欠组成。清同治年间因战火烧毁许多建筑。年寺院又遭毁,现只存鲁迦堪布活佛囊欠,占地约4平方米。由六院组成,有山门、经堂、看河楼、寝室、灶房等建筑。
东大寺全貌
其他遗存:史前文化遗址、小校场遗址、山陕会馆、宋代摩崖石刻、古民居
——史前文化遗址。连城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大量人类居住,文化遗存极为丰富。至今发现了数十处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连城城内、连城东山坡、城外西瓜园、空壕等地都有大量彩陶出土。连城周围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杜家坪遗址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家门台遗址等,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和马厂类型。这些遗址对研究大通河流域史前文化聚落分布和人类生活迁徙区域文化有着重要考古研究价值。
杜家坪遗址
——小校场遗址。小校场遗址在妙因寺西侧,原为鲁土司子弟练兵场所,占地约4平方米,建有教场门、戏台、演武厅等建筑。年拆除后被连城小学占用。近年来,小学迁出,场地空置。小校场遗址包括在鲁土司衙门旧址保护范围之内,但还未划拨给文物保护管理单位。
——山陕会馆。山陕会馆位于连城南城门外,占地约0平方米,明清时期由山陕商人所建,原有山门、戏台、拜殿、关公殿、土主殿、山神殿、火神殿等建筑,均毁于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村民自发在原址重建了戏台、关公殿。去年,又重建了土主殿、山神殿。
——宋代摩崖石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连城以北水磨沟内,距连城5公里。为宋徽宗宣和七年(年)陕西宪司郭傅师巡按震武军时,做诗刻于石壁,时有陪同官员的职务姓名均记述在石刻中。该石刻为我们提供了连城水磨沟口古城即是宋代震武军城的实物证据,也为连城历史沿革提供了重要的考古研究依据。
石刻面高55厘米,宽60厘米,共9行65字。石刻内容是:“宣和乙巳仲夏十八日巡按/震武回留题挦麻湾石壁/陕宪郭傅师/水嗽寒敲玉/山光翠泼蓝/虽然居塞北/却似到江南/准大同副将陈思恭/监押王励/知震武军严永吉。”石刻为竖写阴刻,楷书字体。其中“永吉”二字2厘米见方,“大同副将陈思恭”和“监押王励”十一字为3-4厘米大小,其它字在5-7厘米之间。该石刻整体保存较好,只有“准”和“思恭”字石面有裂缝,但字迹尚能辨认。
宋代摩崖石刻
——古民居。目前,连城城内外,保存有不同年代的古民居50多处。有些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构造精致。这些古民居拱卫着鲁土司衙门,是历史文化名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古民居已被拆除或将要拆除,急需加强保护管理。保护好古民居既保护了连城的历史风貌,也保护了鲁土司衙门周围环境。
袁氏故居
关氏故居
年9月初步调查统计,连城村价值较高的民居建筑约70幢,大部分遵循传统民居格局与风貌。其中,明、清时期民居约占25%,其他为民国时期的。年12月复查时,有20余幢传统民居被拆除。
五
鲁土司衙门旧址(三绝)
01
彩画
鲁土司衙门及周边古文物上或多或少均有彩画。彩画主要分布在建筑物的檩枋、斗拱、雀替、门裙板、天花板等处。除了鲁土司衙门中路建筑彩画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做过重绘、妙因寺大经堂彩画于年刷防火漆覆盖外,其他建筑彩画依旧,未做任何修饰。
这些彩画中天花板画尤为引人注目。其基本情况是:
天花板画主要分布在:妙因寺的万岁殿、大经堂、多吉羌殿,显教寺大殿,共有块,总面积约平方米。
万岁殿天花板画(明宣德二年)共块,面积约71平方米,内容主要为坛城和佛像。外围有0.5平米板画块,中间有0.25平米板画60块。其中,坛城63块,佛像块。
万岁殿天花板画(佛像)
万岁殿天花板画(坛城)
大经堂天花板画(清初)块,面积平方米。大经堂宽敞,天花板画受香火影响小,图案清晰鲜艳,内容主要有坛城、莲花、仙鹤、鲤鱼等图案。其中,坛城块,仙鹤鱼图块,藏文图块。
大经堂天花板画
大经堂天花板画
多吉羌殿天花板画(明成化七年)块,面积约94平方米。内容主要为坛城和佛像。其中,坛城68块,佛像块。
多吉羌殿天花板画
显教寺大殿天花板画(明成化十七年)96块,面积47平方米。内容主要为坛城和佛像。其中,坛城13块,佛像83块。
显教寺大殿天花板画
02
壁画
壁画主要分布在:妙因寺、雷坛和显教寺。目前,显教寺大殿回廊壁画已毁,现仅存拱眼壁画。绘画使用矿物颜料,历经数百年依然鲜艳夺目。较典型的壁画有妙因寺山门的两幅丝路驼队图,万岁殿的释迦牟尼一生佛传画,塔尔殿的度母画像,雷坛大殿的天神元帅画像。这些壁画严谨工整,色彩丰富,具有唐宋遗风,是不可多见的壁画精品。
现存壁画共㎡,其中:妙因寺现有壁画㎡。分别是:建于清初的塔尔殿有30.8㎡;建于明代宣德二年的万岁殿有.7㎡(其中,拱眼壁画35.7㎡);建于明代成化七年的多吉羌殿91.2㎡(其中,拱眼壁画81.9㎡);建于清代雍正五年的禅僧殿5.3㎡(其中,拱眼壁画5.3㎡)。
妙因寺多吉羌殿拱眼壁画
妙因寺万岁殿回廊壁画
妙因寺禅僧殿拱眼壁画
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的雷坛大殿现有壁画20.1㎡(其中,拱眼壁画10.4㎡)。
雷坛大殿壁画
建于明代成化十七年的显教寺现存拱眼壁画28.8㎡。
显教寺拱眼壁画
03
砖雕
砖雕现存状况:鲁土司衙门及其周围古建筑墙体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精美砖雕,其中妙因寺的砖雕保存最多、最精美,鲁土司衙门次之。妙因寺山门、科拉殿、古隆官殿、多吉羌殿都有精工砖雕。雕有鹊上梅梢、吉祥如意、灵芝石榴、净瓶翠竹、松兰麒麟、宝塔仙鹤等图案,深有寓意,尤其是多吉羌殿三面墙体砖雕极为精美,有飞檐斗拱、藏文吉祥语、番汉八宝、花卉、鸟兽、佛、菩萨人物等图案。高浮雕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鲁土司衙门及其周围古建筑共有砖雕多平方米,仅妙因寺多吉羌殿就有砖雕平方米。鲁土司衙门和整个建筑群在做修缮时,妙因寺砖雕因保存完好,未做修补,衙门少量砖雕做了修复。
妙因寺砖雕
七
鲁土司官印
图文:杨善德
我们没有见到过鲁土司的大印实物,如果不出奇迹,是见不到了。因为历史上的土司印等官印,在改换时原印都会严格遵守制度被缴毁,绝不会流落民间,印面还会被刻残。
还好,我们可以从遗存的文书上看到清代鲁土司大印的印迹。
上面这个印迹是我所见最早的,右边汉文模糊不清,而左边满文经辨识是“监庄浪指挥使衙门”。据记载,这方印在乾隆十七年被改换了。
上面的印迹,文书上很常见,8.4厘米见方,印文是“平番县土官指挥使印”,左边满文,右边汉文,都是殳(shu)篆字体。据史料记载,它原来的字样是“庄浪卫土官指挥使印”,在乾隆十七年被改铸成了“平番县土官指挥使印”。而文字、字体、大小等是乾隆十三年改制后的样子。鲁土司是武职三品,按级别,这方印应该是左清右汉,殳篆体,直钮铜印,方二寸九分,厚九分。
鲁土司在清代的官职全称应该是“平番县世袭掌印土官指挥使”,加不加“世袭”“掌印”是有根本区别的。简单的说,卫所的指挥使不止一个,但世袭掌印的就他一个。庄浪卫(平番县)土司有掌印世袭土司指挥使一员,掌印世袭土司指挥佥事一员,指挥使二员,指挥同知一员,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百户二员,共九员。不过,其余八员都归掌印的鲁土司管,并且其余土司大多是由鲁氏旁支充任,在清初由鲁氏集团分化而成。他们的印迹目前没有见到。
近日,我们收藏了一方土司印“平番县西坪世袭土官正百户钤记”,正是平番县九员土司中的二员正百户之一,六品官,甘肃省共九员正百户。钤记是清朝的官印之一种,凡文职佐杂官以及不管兵马钱粮的武职官员用之。由布政司发官匠刻给。木质。
据史料记载,这方印的所有者是明末清初的杨茂才,世袭至清末不知所终。
鲁土司衙门博物馆供稿
杨善德:永登县西铁中学教师。
往期回顾
休闲旅游:水墨丹霞景区“十一”正式开园啦!共庆祖国华诞建国七十二周年特辑
精彩视频:百年传承千年留芳永登烧饼
月圆中秋寄相思,人间至味是团圆——“我们的节日中秋”特辑
精彩视频:永不停步敢于攀登——永登县城全景文化动态:县文旅局开展“共驻共建”文化进社区、进校园”主题党日活动文博天地:鲁土司衙门旧址之妙因寺万岁殿“乡韵”永登文旅作品周辑征稿启事
***************************************************************
“乡韵”永登文旅作品周辑编委会现面向全县广大文学、文艺、书画等爱好者征集有关文学、文艺、书画、美术、歌曲、音视频等作品,所有征集作品一律经“乡韵”永登文旅作品周辑编委会严格审查后每周星期六在永登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