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在某一日偶然发现:由收藏家赫尔曼·维利先生年所捐赠的一尊中国唐代人物造像,竟是洛阳龙门石窟看经寺29尊罗汉造像中唯一一尊被盗凿的摩诃迦叶!4月19日,加拿大专门派人将他“送”回中国,至此开启了龙门石窟流失造像的回归序幕,在~年间,7件龙门石窟流失文物陆续回国……
展览现场
4月28日,“魏唐佛光——龙门石窟精品文物展”首下岭南,亮相广东省博物馆。此展汇集了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收藏的85件龙门石窟相关藏品,包括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28件、三级文物27件,珍贵文物占比非常之高,其中的舒像座菩萨像、力士像、优填王像都可谓是难得一见。同时结合龙门石窟、石刻图片以及3D打印模型,较为全面地描绘出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的基本面貌和风格特征。而8件历经沧桑的回流文物更是此展的一大亮点!
龙门石窟(图片来源网络)
龙门石窟,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南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年),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北宋诸朝,断续营造达多年,分布在伊河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千米。现存窟龛个、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多品、佛塔70余座,其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洞窟占60%,其他朝代洞窟占1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峭壁上密密麻麻开凿的佛龛(图像来自网络)
龙门石窟以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之多样、雕刻之精美、蕴含之丰厚而蜚声中外,但伴随而来的是长达六百年来的破坏、盗掘、偷运,据年文化部统计,单单是石窟集中的龙门西山被盗痕迹就多达多处。甚至著名的卢舍那大佛的佛手也被切割运走,至今仍“流落”美国。屹立伊河两岸的龙门佛像可谓看尽了人世间的虔诚、贪婪和悲欢。
龙门石窟研究院余江宁院长表示,这是近年来首次较大规模举办的龙门石窟精品文物专题展览,希望观众能来博物馆感受清癯秀美的北魏造像,观赏富丽健美的唐代佛像,聆听国宝归来的动人故事,了解斑驳古迹的修复过程。
展览现场
四百年开凿武则天曾拿出了脂粉钱
实际上,龙门石窟的开凿绝非偶然,在北魏崇佛大背景下,孝文帝时期的洛阳,早已经是佛寺林立,粗略估算有余座,僧尼多达10万余人。但北魏一个鲜卑民族建国的王朝,为何会如此热衷佛教?据史料记载,北魏开国的道武帝曾会见当时的僧人法果,而法果一句:“太祖明氰好道,即是当今如来,沙门宜应尽礼。”把当今皇上尊为如来礼拜,道武帝估计挡不住这一发“糖衣炮弹”,立时半推半就地尊起佛来。不过开国那会,北魏实力也不强,没多少资金投入到佛行事业上,所以大规模造像活动还未萌芽。
北魏早期建造的大同云冈石窟
北魏文成帝时,都城在平城,旁边的大同云冈石窟便开始修建;到了文成帝的孙子孝文帝继位,都城南迁洛阳,经历了数代人的经营,北魏已在孝文帝手上“发扬光大”,实力强劲,而整个皇室都开始崇尚佛教,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便“应运而生”。
龙门,位于洛阳南郊,民间自古流传大禹疏浚龙门的传说,同时关乎中华文化起源的“河出图、洛出书”就在此处,总之这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凿石窟塑佛像,再适合不过。
此次展出的清代龙门胜概石刻拓片
龙门最早开凿的佛窟是古阳洞,孝文帝于太和十七年九月幸洛阳,定迁都之计,而古阳洞就是在这一年开始动工,其主力资助者是洛阳的大小官僚,如洛州刺史之子比丘慧成、荥阳太守孙道务;迁都洛阳后,北魏皇族陆续定居,这些已经“痴迷佛教”的皇亲贵戚,纷纷“盯”上了龙门石窟。北海王元详、元详生母高太妃、河南王元和等人出手阔绰,古阳洞的黄金位置被贵族一一“预订”,之后,宾阳中洞、莲花洞、火烧洞、皇甫公窟、弥勒洞等窟也相继开凿。
此次展出的古阳洞北壁高树龛3D打印
北魏迁都洛阳前,造像仍保留云冈石窟的遗风,有古印度犍陀罗风格的原汁原味;北魏迁都洛阳后,造像受汉化改制和南朝士族文化影响,大多呈面相清秀、体态瘦削修长的“秀骨清像”,如宾阳中洞前壁窟门南侧上层的维摩诘像,头戴笼冠,身着宽松飘逸的褒衣博带式汉风服饰。
此次展出的北魏菩萨头像
而到唐代高宗开始,龙门石窟的造像活动达到了顶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富裕,开窟活动已经不局限于贵族官僚,普罗大众也在崇佛思想中积极参与其中。加上洛阳繁华,云集了全国的能工巧匠,他们不断地接受着“开窟”的订单,就像现在人有钱了要买房一样,当年的开窟造像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
此次展出的唐佛头像
而龙门石窟最出名的“卢舍那大佛像”即诞生于此时,他虽是唐高宗下令建造,当年皇后身份的武则天却捐了两万贯脂粉钱资助,按唐代的物价换算,相当于现在的万人民币,这还仅仅是大佛建造资金的其中一笔而已。而卢舍那大佛法相慈祥典雅,面貌丰满圆润,民间传说其是依据武则天面容雕凿的。另一方面,卢舍那在梵文中为“光明普照”之意,与武则天为自己取名的“曌”字不谋而合。
卢舍那大佛(图片来源网络)
唐玄宗时,高力士等百余宦官,为皇帝造阿弥陀像,祝唐明皇万寿无疆,祝大唐国运昌隆,万万没想到,玄宗时代竟是盛唐绝唱,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每况愈下,龙门石窟也由此日益冷清了。
六百年惨遭盗掘文物漫漫回归路
元代以来的六百余年,洛阳风光不再,龙门石窟也逐渐萧条,自然剥蚀和人为盗损,让不少造像被破坏。到了20世纪初,洛阳龙门石窟更是遭遇了西方所谓“学者”的大规模破坏、盗凿,日本一位学者曾两次实地考察龙门后写道:“洞窟雕刻的多数佛头,能取下的都被取掉卖给了外国人。”
此次展出的回流文物:唐佛头像
年文化部统计,石窟集中的龙门西山被盗痕迹多达多处。另据石窟专家王振国调査,仅破坏最严重的96个窟龛,就盗走佛、菩萨等主像尊,毁坏造像尊,等等。这一报告大体勾勒了龙门石窟被盗凿总数的70%。目前已査明近70件流失佛雕的下落,分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而最著名的卢舍那大佛的佛手,也被年任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远东艺术部主任的普爱伦,切割带回了美国,只剩断臂的“卢舍那”无声而慈悲地看着人们的贪婪无度、野蛮妄为……
年3月,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发现,由收藏家赫尔曼·维利先生年所捐赠的一尊中国唐代人物造像,是洛阳龙门石窟看经寺29尊罗汉造像中唯一一尊被盗凿的摩诃迦叶后,于当年4月19日专门派人将他“送”回我国,开启了龙门石窟流失造像的回归序幕。
此次展出的回流文物:北魏摩诃迦叶罗汉像
另外7件则是年至年,由国家文物局下属的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利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从海外分两批征集回国的:第一批是美籍华人陈哲敬先生个人收藏的5件造像,分别是古阳洞高树龛佛头像、火顶洞观音菩萨头像、菩萨头像、唐代佛头像、唐代前期飞天造像;
此次展出的回流文物:古阳洞高树龛佛头像
其中,古阳洞高树龛佛头像的回归很是传奇。该佛像于年至年期间被盗,先被运往法国,后流落比利时,上世纪70年代末被美国收藏家购买。年,美籍华裔、好莱坞明星蜡像馆雕塑师陈哲敬在一次偶然机会中看到了这尊佛头像,便想起40多年前,他见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藏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时的震撼,感觉此佛头像与龙门石窟联系密切,便将相关照片寄给中央美术学院专家汤池,汤池看到照片便激动地说:“这非龙门石窟古阳洞莫属。”飞赴龙门寻真身,当时65岁老人陈哲敬,拿着照片、打着手电、攀着木架,在11米高窟壁上整整找了10天,终于找到这尊佛像的袈裟与照片上佛头像残存衣纹吻合,再用电脑一合成,身首对接天衣无缝!去国近百年后,第一次,佛头像找到了家。
此次展出的回流文物:唐飞天像
第二批回归文物,是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的两件龙门石窟唐代造像,即佛头像、天王头像。这8件石刻佛像属于中国造型艺术极盛时期的优秀作品,展现了北魏、唐代典型的皇家石窟寺造像艺术风范,是龙门石窟造像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批石刻佛像的回归,对恢复龙门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这8件文物还曾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中展出,当时十分惹眼。
3D打印让龙门石窟成功“走”出来
此次在广东省博展出的“魏唐佛光——龙门石窟精品文物展”分为三个部分:“梵影归来——流失海外回归文物”、“至善至美——北魏造像及碑刻艺术”、“莲华庄严——唐代造像艺术”。汇集了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收藏的85件龙门石窟相关藏品,同时结合龙门石窟、石刻图片以及3D打印模型,较为全面地描绘出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的基本面貌和风格特征。
3D打印佛龛
不仅如此,此次展览运用3D打印技术,让不可移动的龙门石窟的龛窟,从龙门山的崖壁上走出去,第一次开始其传播传统文化的“移动”之旅。年,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美科图像(深圳)有限公司对龙门石窟古阳洞内的五座佛龛,成功实施了高保真文物数字化,并且进行1:13D打印复制。其中始平公、魏灵藏、杨大眼、高树等四座复制窟,将随着龙门石窟的精品院藏文物,从中原“远行”至岭南,在广东省博物馆进行首展。这是这四座佛龛是古阳洞有计划布局开凿的最早的四座佛龛,也是龙门石窟的造像之始,它们以其独特的形象、细腻的雕刻手法、高超的技艺水平,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时代南北交流、东西融合的盛况,丰赡粹美,难以言表。更重要的是,其中随龛凿出的造像纪事碑,是入选龙门二十品的北魏书法圣品。这四座佛龛的三维数据精度目前是国内最高的,科学记录和原真呈现了龙门石窟北魏佛龛锦绣般的美。
三维数字化虚拟复原
展览还用三维数字化虚拟复原了万佛洞洞口南侧的一尊菩萨像,也让观众看到了有颜色的石窟雕像。该复原项目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将历史文献、三维数字化技术、雕塑、颜色检测及石质分析技术相结合,融内容、技术、艺术为一体,对其进行了虚拟复原,从根本上形成一整套的虚拟修复保护方法,具有不接触文物本体、修复可逆性的优势,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
精品欣赏——
舒像座菩萨像
一级文物
时代:唐
材质:石灰岩质
尺寸:高86.5厘米,宽44厘米,厚45厘米
该造像出土于龙门唐代奉先寺遗址,从头顶到台座为同一石材雕成,腰部及左壁有部分残损。头顶高髻、髻正面刻净水瓶,额发丰厚,细密成绺,垂发披肩。头形略呈方圆,目光下视,嘴唇抿紧,唇线起伏中流露威严之态,颈部阴刻凹弧线,脸颊丰满圆润。腰部细窄而匀称自然,姿态端直,空间感表现得极为紧凑。帔帛披挂双肩,项饰华丽,璎珞在胸前垂下于腹前相交,斜披络腋,腰束大裙。右手向下抚于右膝上、左臂残,盘左腿,舒右腿,半跏趺坐于束腰莲花座上。垂下的右足残缺,宽大、轻薄的裙裾覆盖台座,衣纹简练而有序。这是一件把理想与写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优秀作品,制作于盛唐时期。根据髻上宝瓶判断,此像有可能是与观音相对的大势至菩萨,共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
力士像
一级文物
时代:唐
材质:石灰岩质
尺寸:高厘米、宽54厘米,厚26.5厘米
这尊造像头上绾髻、四方脸,额头中央隆起,眉上挑,怒目圆睁,嘴紧闭,唇线呈波状曲线,右臂屈起上举握拳,左手在下握拳用力。头和上身向左微倾,裸露上半身,肌肉隆起。下半身衣裳下摆向左飘动。这种造型与武则天后期开凿在东山的二莲花洞(第窟)及高平郡王洞(第窟)力士像接近,为盛唐作品。
优填王像
时代:唐代
材质:石灰岩质
尺寸:高厘米,宽54厘米,厚41厘米
优填王像即优填王所造释迦像。据《大唐西域记》卷五、《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等记载:在释迦成道以后,升忉利天为母摩耶夫人说法三月不归,赏弥国的优填王思慕释尊,请没特伽罗尊者,以神通力接工人上天宫,亲观妙相,将其姿影雕成栴檀像。玄奘在赏弥国城内之大精舍曾目睹昔日所造高达六十余尺的檀刻佛像,遂模刻之,于贞观十九年带回大唐。
此尊优填王瑞像,头上高肉髻,身着薄衣右袒,无衣褶,右臂屈起,手缺失,左手仰掌置于左膝上,倚坐在素面方座上,双足踏在莲台上,显得优雅。这种形制的造像多是雕像与窟龛分开制作的,像成后置入,极少就山凿造,因此绝大多数被盗,现存甚少。据调查,龙门石窟的优填王像至少有四十二处,七十尊以上,属全国之最。最早的一例是永徽六年(年),最晚纪年是调露二年(年)。这些像多集中在敬善寺区,均薄衣透体,很少刻出衣褶,颇具印度笈多式风格。其造型与别的佛像完全不同,很可能就是依据玄奘带回的模刻像雕造的。但因这种佛像过于机械地照搬印度样本,仅在唐代流行了几十年时间。
佛坐像
一级文物
时代:唐
材质:石灰岩
尺寸:高厘米,宽56厘米,厚56厘米
出土于龙门奉先寺遗址,此尊佛像头部高肉髻,面部方圆,双眼细长,微睁下视,双唇饱满。身着双领下垂大衣,胸口露出内衣领口和系带,左手抚于左膝上,上举右手掌心向前,应作施无畏印,衣裾包裹双腿,右脚在前,结跏趺坐于圆形复瓣仰覆莲花束腰台座上。衣纹刻画写实,雕刻线条清晰流畅,整体呈庄严之态。
圣善寺僧怀则经幢
一级文物
时代:唐大中四年(年)
材质:石灰岩
尺寸:高58厘米,直径54厘米
该幢是为洛阳圣善寺僧怀则位于龙门天竺寺东北的墓地所立的幢塔,由门人比丘绍明造立于唐大中四年(年)。该幢形制特别,幢身为矮壮圆柱体。幢身上半部周围刻经文及题记,刻经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大轮金刚陀罗尼经》。下部四面凿龛造像。龛与龛之间各线刻一株根茎粗壮,枝繁叶茂的菩提树。四龛皆为尖拱形,正面龛雕一结迦坐佛,左右为胡跪捧莲供养菩萨,龛外两侧各刻一身披铠甲双手按剑,立于须弥山石座的天王。左右龛各刻一坐佛二菩萨,背面龛内刻一倚坐弥勒像,造像生动传神。该幢是为洛阳圣善寺僧怀则位于龙门天竺寺东北墓地所立的幢塔,由门人比丘绍明所造立。
唐李夫人墓碑
一级文物
时代:唐
材质:石灰岩质
尺寸:高80厘米、宽33厘米,厚11厘米
该碑于唐天宝三载(年)建立.题刻“大唐故李夫人之碑记”,该碑灵活运用圆雕、浮雕和线刻三种石刻技法,蟠龙精致,龟趺逼真,文中楷书兼以行书,表达了丈夫对妻子品德的赞赏及对其早逝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