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辉盛世,宝相梵音佛教艺术集萃

北京大羿春季拍卖会,将在5月14-16日预展,5月17日正式举槌,拍卖及预展地点为北京千禧大酒店,将呈现四大专场,“中国骨董”专场、“无瑕:重要中国瓷器”专场、“龙焱:重要宫廷艺术珍品”专场、及“飞鸣:明永乐青花飞鸣宿食图大罐专场”,共计余件拍品。

LOT清乾隆六品佛楼铜泥金颦眉佛母像款识:“大清乾隆年敬造”六字单行楷书款高:20cm.参阅:《梵华楼》第三卷,紫禁城出版社,图

清朝乾隆皇帝自幼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他真心地热爱古代文化,具有浓厚的慕古之情。乾隆朝是制作仿古佛像的鼎盛期,清宫中收藏了大量的高古佛像。因而乾隆皇帝的鉴赏力和品味情趣得以提升,并在仿古方面有所参照。

当时宫中先后设立了铜作和炉作,大量制造各种铜器。而乾隆帝对来自西藏法物的仿作是颇有追求的,其中对于梵、番佛像原汁原味的模仿在神形两方面都有具体要求。乾隆帝的仿古佛造像,在图像学特征上做到与原作完全相同的同时,工艺较原作则要精致很多,更多地体现了宫廷造像的水准。乾隆帝对于宫廷所藏重要的梵、番古佛像非常重视,反复仿制,在宫禁内外各处供奉。

LOT清乾隆六品佛楼铜泥金颦眉佛母像(背面图)

清朝前期,为了加强疆域统治和思想统一,朝廷对藏传佛教推崇备至,六品佛楼即是在此背景下,乾隆皇帝耗费巨大财力从乾隆二十二年至四十七年间(-年),先后修建和装修的一种独特的供奉佛堂,达8处之多。紫禁城内有四座;畅春园一座;承德避暑山庄有三座。目前,只有紫禁城里梵华楼中的绝大部分佛像、唐卡、佛塔、法器保存至今,其他七座基本上物去楼空或者已成废墟。

﹁六品﹂,是指藏传佛教格鲁派根据修行者不同根基而设立的六个不同层次的修行内容,以契合藏传佛教黄教所主张的显密兼修、依次而行,由浅入深的思想。以梵华楼为例,七开间,上下两层,明间楼上供宗喀巴大师像,楼下供佛塔、龛或旃檀佛像。除中间明室以外的六间分别代表般若品、无上阳体根本品、无上阴体根本品、瑜伽根本品、德行根本品、功行根本品,这亦是清宫档案称之为﹁六品佛楼﹂的缘由,它的正式名称是﹁妙吉祥大宝楼﹂。每一品间楼上墙上小龛中供奉小铜佛像,龛下供奉诸品相对应的法器和经典,楼下各间供各式佛塔。六品佛楼每间供小型黄铜造像尊,六间共供尊,每尊佛像都有三道款识:纪年款、佛名款和所属之品款,是研究藏传佛教尊神图像最重要的资料之一,也是鉴别清宫﹁六品佛楼﹂所供佛像的一个重要标志。

六品佛楼供奉的铜像,集合了藏传佛教显密主要神像,展现了其神系庞大,形象丰富的特点。颦眉佛母这一神祗,就是在宗教艺术品中非常罕见的造像题材,本尊在造型装饰及三道标志性的款识上均表现了清宫六品佛楼供奉的突出特色。佛母为一面二臂。头戴五叶宝冠,束葫芦形高发髻,缯带在上耳际打横结,于耳后上扬,面相清秀,寂静相。佛母袒露上身,仅身体裸露部分泥金,肩披帛带,下身着裙,佩饰耳珰,项链、臂钏、手镯、脚镯。

双手于胸前各施说法印,作捻物状,应持念珠,已失。半跏趺坐于半月形覆莲底座上,莲座莲瓣层次清晰,三层连珠纹细腻工整,彰显着标准六品佛楼造像细致、端庄的风格,没有任何疏于刻画的角落。底座下沿阴刻佛名﹁颦眉佛母﹂,底座正面中央浮雕﹁大清乾隆年敬造﹂七字款,底座背面阴刻﹁德行根本﹂款,表明其具体供奉位置。此像与供于故宫梵华楼德行根本室西壁第三层第七龛的颦眉佛母像极为相似,故应为散落于民间的,原属皇室某六品佛楼供奉的小铜像。本尊底座保有原封底,上面錾刻金刚交杵纹饰,更为殊胜。

LOT16清乾隆铜鎏金六臂玛哈嘎拉像高:22cm.

LOT16清乾隆铜鎏金六臂玛哈嘎拉像(细节图)

又译为“救怙主”,是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智慧护法,在密教中广受尊崇,原因在于他能赐予贫困者福德,令食物丰足,并保护战争中求助的众生。此尊头戴五颅冠,须发呈火焰状,蹙眉瞋目,卷舌咧口,獠牙外露。身披象皮,项挂人头蔓,佩饰璎珞钏环。主臂二手于胸前分执钺刀、嘎巴拉,馀手各执骷髅念珠、骷髅鼓、绳索及象皮。左展立,足踏象头天神。象头天神是北方的财神,右手捧颅骨碗,左手持萝卜,呈仰卧式。据说这位天神原很残暴,被玛哈噶拉降伏后,便用这种姿势侍侯他。身后火焰形背光,中间镶嵌水白铜,宛若镜面。此像浇铸和鎏金金工艺精湛,堪称清代金铜造像中的精品。

LOT20明宣德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高:35cm.

LOT20明宣德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细节图)

此像为明代北京宫廷风格。螺发规整,凸肉髻,顶现摩尼宝珠,面相方阔,脸颊丰满,双目微合,眉眼细长,面露微笑,神态慈祥。身着袒右肩僧衣,右肩衣角反搭过肩头,衣纹流畅写实,衣纹下摆平铺于莲座上,颇具织物质感,边角雕刻精美的纹饰。左手施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这种形象称为“得道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经过六年苦修,在菩提树下得道的情景。莲座为双层束腰式,山下缘均饰有细密连珠纹,莲瓣造型饱满,上雕刻有精致的卷草纹。整体鎏金亮丽,金色饱满,体量高大,虽无款识,却不亚官造。

LOT15十六世纪铜鎏金嵌银桑杰雅钧像高:13.5cm.来源:SPINK旧藏展览:BODY,SPEECHANDMIND,年12月2日——12月15日出版:《BODY,SPEECHANDMIND——BuddhistArtFromTibet,Nepal,MongoliaandChina》,P.21

LOT15十六世纪铜鎏金嵌银桑杰雅钧像(背面图)

达隆噶举是噶举派的重要支派,是由帕木竹巴的弟子达隆塘巴扎希贝(-年)所创立。他曾在藏北建立了达隆寺,后来成为该派的祖庭,这一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达隆噶举在当时是帕竹噶举八大支系中十分有实力的一支。此尊从相貌体态以及艺术风格来看,表现的应该是达隆噶举派第三世法王桑杰雅钧喜饶喇嘛(-年)。桑杰雅均(-),藏传佛教噶举派著名祖师,达隆寺第三任堪布(主持)。

年八思巴自大都回乌思藏,路经达隆寺时曾和他行碰头礼,这在西藏佛教界是地位相等的人所行的一种见面礼,由此可见桑结雅均在当时的身份和地位。其头留短发方面大耳,额际宽广,颧骨微凸,给人一种精深睿智之感。身著僧坎、僧裙及袒右式袈裟,外披僧氅,这是西藏僧人特有的服饰。左手于腹前结禅定印,右手抚膝施触地印,结全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台座前奉置银质金刚杵。像身鎏金光灿,衣缘嵌银,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个性鲜明,工艺极其精湛,显示出当时工匠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

LOT18十一世纪大理国铜鎏金四臂观音像高:22.5cm.

纽约佳士得年3月拍品

此尊法相威仪,其出处应是大理国(公元至年),大理国祚与宋代(公元至年)相若,版图与中国西南的云南省大致吻合。大理雕塑难得一见,加上本拍品体量敦硕,且以多臂形象呈现,坐姿亦殊不寻常,益显其弥足珍贵。

菩萨慈悲为怀,虽已证菩提,却发愿渡尽有情众生始入涅盘。他们形象衣饰华美,长发绾为顶髻,两侧发绺垂肩,高髻多佩宝冠。除帔帛和织锦半裙外,菩萨身上常满饰璎珞。此外,菩萨跟佛陀一样双耳垂长,间或坠以花珰。虽以跣足者居多,但有的菩萨脚踏芒鞋或草鞋,样式与本拍品同。

观音全称「观世音菩萨」,其造型通常有一面、二臂及双腿,偶尔也以多面多臂之姿出现。神祇的面孔、手足多于常数,意味着与仅有一面和四肢者相比,得其救渡者更多。此像现仅余四臂,但原来数目更多,惟数字不详。别的手臂应是分铸而成,再用上臂后方的凸榫插合。现存四臂有二手当胸相抵,作合掌印,表示虔心敬拜;其余二臂垂放,双手置于膝上。垂放的右手原先应执念珠,而右手则持盘绕的绳索或套索,意味着将误入歧途者导入正途。

菩萨以立像居多,若采用坐式,则双腿通常结全跏,交盘为莲花坐。相对而言,中原佛像泰半采用「欧式」坐姿,又称善跏趺坐,为未来佛弥勒佛的标准坐式。单从本尊的欧式坐姿,其出处为大理国已见端倪。此观音杏眼圆睁、炯视前方,且前额以垂直的第三只眼取代传统白毫,此乃大理国造像的特征。再者,观音头上宝冠高耸,饰规整的仿古云纹,颈佩璎珞垂泻而下,于腹前交叉,再盘绕于膝前,腰下系半裙,这些在在俱是大理国出品的标志,应成像于十一世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