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迦山,位于普陀山东南约5.3公里处,是观世音菩萨发迹、修行之圣地。根据《华严经》的记载,洛迦山被称为补怛洛迦,是观自在菩萨的居所。洛迦山与普陀山隔海相望,历史上常被视为一体。相传,观音大士先在洛迦山修行,后来才到普陀山开辟观音道场。因此,过去来普陀朝拜观音的信徒都会前往洛迦山,有句俗语说:“南海普陀去烧香,不到洛迦烧半香”。
从普陀山朝东眺望,洛迦山独立于海中,宛如一尊仰卧于莲花洋中的海中卧佛。洛迦山山上葱郁的林木,不论是风呤浪啸的四季,还是鸟语花香,都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每天上午和下午,都有专船可以前往洛迦山。尽管两个岛屿并不相距很远,但因为莲花洋中的波涛汹涌,所以有句俗语说:“须经二十四个莲花浪,方能得渡彼岸”。洛迦山上有南、西、北三个不同方向的码头,船只会根据风向选择停靠的码头。
洛迦山上过去曾有妙湛、圆通、自在、观觉四座茅篷,现在仅剩下圆通茅篷,并被扩建为圆通禅院,新建了大悲殿和大觉庵,以及土地祠、闻思亭、迦蓝殿等建筑。山上还有一位女尼主持。年,五百罗汉塔(又称妙湛塔)在妙湛庵的旧址上新建,塔共有三层,高27.6米,上面雕刻着尊罗汉像,形成了12幅罗汉朝观音的图像。圆通禅院周围绿树成荫,环境幽静,香火旺盛。山上还有龙泉古井、仙桥、水晶宫等景点,以及普陀高僧谢世后存放骨灰的圆觉塔。在东北小山上,曾经有一座天灯台,位于洛迦山的入口处,是古时指引海船夜航的设施。洛迦山的灯火也成为普陀山的一道景观。如今,天灯台已经改建成为国际灯塔,并被收录进国际航海图志。
登上洛迦山,远眺大海,只见浩浩大海一望无际,山海奇观尽收眼底。南方有白沙、朱家尖、月岙等地,那里怪石嶙峋;北方则是淡浮数山,形状如同一个个葫芦。西方望去,普陀山起伏如蛟龙戏珠,山中还有千步沙、紫竹林、梵音洞等景点,虽然看上去模糊不清,但仍然能够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洛迦山作为观世音菩萨的修行地,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它不仅是普陀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具有历史和宗教意义的圣地。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神圣的氛围,领略到自然的美景,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力量。无论是来朝拜还是来旅游,洛迦山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心生敬畏和感激。
#观世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