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哲思享尚荣苏州保圣寺紫金庵罗汉雕塑研

摘要:自佛教传入中国始,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便逐步形成、发展以致浩瀚壮观。伴随着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进程,罗汉形象进入信众的视野,罗汉造像也随之进入雕塑家的创作领域。在中国现存于世的罗汉造像中,保圣寺、紫金庵的罗汉像当属个中翘楚。本文即以此两座寺庵的古罗汉彩塑为研究对象,对其作者、造型等进行多层次研究。

关键词:保圣寺;紫金庵;罗汉像;造型

江南地区是佛教最早传入的地区之一。因此,在苏州的文化体系中,佛教自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据文献记载,早在三国时期,佛教已在苏州地区传播。魏晋之后,不少中原僧众避难渡江,佛教于是在江南社会各个阶层积极传播。及至隋唐,“吴中名山胜境,多立精舍,因于陈隋,浸盛于唐”,苏州地区佛教的昌盛可见一斑。宋明之际,苏州已成为仅次于杭州的第二大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此时佛教的发展已远不及隋唐时期兴盛,但是“东南寺观之盛,莫盛于吴郡。”

佛教又称“像教”,极其重视造像艺术的教化功能,往往通过设像以传教。佛教造像旨在通过塑造佛菩萨外在庄严的妙相以体现佛菩萨人格的完美、精神的慈悲和智慧的超群。随着佛教的世俗化不断加深,与人们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禅宗得以盛行,罗汉信仰因而获得了广大信众,其罗汉艺术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挑柴运水无非道,行住坐卧皆是禅”的禅宗意趣和追求生动写实的市民文化的共同催化下,一尊尊富有生活气息的罗汉造像就在土木金石中诞生。

苏州的罗汉雕塑自古在海内即负盛名。南宋有僧人妙应,俗姓童,人称童和尚,曾碑刻五百罗汉像,……《苏州府志》称““庄严法相,呼之欲活。”可惜五百罗汉像已不传。但令人庆幸的是,苏州至今仍有古代罗汉彩塑的遗存,使今人得以睹其古貌遗韵。这便是甪直保圣寺的九尊罗汉彩塑和东山紫金庵的十六尊罗汉彩塑。尤为重要的是,这些罗汉彩塑是方家交口称赞之艺术珍品,以致于近人有“天下罗汉两堂半,吴中独占一堂半”之说。

01

保圣寺罗汉像研究

1.历史文献中的保圣寺

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位于苏州吴县甪直镇,建于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年)。唐会昌五年(公元年)因武宗灭佛而被毁。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年)僧惟吉重建。据说最盛时规模宏大、僧众千人,与杭州灵隐寺齐名。元末又衰弱,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年)重新兴盛,崇祯三年(公元年)时再加修葺;清末又被太平军所毁,后于同治年间重修。《艺文》卷二十一(上)有明归有光的《保圣寺安隐堂记》,其中记载了弘治二年(公元年),名僧旋大璋(甫里陈氏子)其人以及他在保圣寺建“殿堂七,廊庑六十”等事迹。清康熙陈惟中所撰《吴郡甫里志》卷十五“祠庙”栏中有保圣寺条:“梁天监二年创,宋祥符六年僧维吉重建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像,旁列罗汉一十八尊,为圣手杨惠之所摹,神光闪耀,形貌如生,真得塑中三昧者,江南北诸郡莫能及,……寺之西北有安隐堂归有光记。”这几处记载表明:保圣寺最初建于梁武帝时期,后于北宋重建,寺内原有罗汉十八尊,为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

2.保圣寺罗汉像作者的考证

保圣寺罗汉像经过日本大村西崖先生的考察和著作推介,一度引起国内学界的热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