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贺观音节菩萨心之种种

今天是农历六月十九#观音节#(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共同感悟观音信仰文化的深刻内涵,共沐菩萨心光……大慈悲心、平等心、无为心、无染著心、空观心、恭敬心、卑下心、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无上菩提心等种种心……心字石小虞陪我们走到(普陀山)西天景区的“心字石”前。心字石有三百平米大小,圆浑平滑,满山的绿荫中,唯有这里寸草不生。石头中央镌刻着一个巨大的“心”字,高5米、宽7米,周边近50米,可容纳百人坐在上面。仅心字中间那一点,即可坐八九个人。朝山者来到这里,都喜欢坐在“心”上照张相片。此刻,正有几位活泼可爱的年轻人一边拍照,一边打趣,“在心上边照,是心上人;在心旁边照,是心边人;在心下面照,是心底人……”这个“心”的存在,到底要提醒什么呢?每个人都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对我来说,答案是“量大福大”。有个弟子总喜欢抱怨。有一天,禅师派他去集市上买来一袋盐。弟子回来后,禅师抓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搅匀之后,让他喝了一口。“味道怎么样?”“咸得发苦。”弟子皱着眉头回答。禅师让弟子端上这杯水来到湖边,让他把盐水倒进湖里。过了一会儿,禅师说:“你舀一杯湖水,尝尝味道。”“非常甜美。”弟子说。“咸味呢?”“丁点儿都没有了。”禅师微笑着对弟子说:“痛苦就像盐。如果你的心只是一杯水,它就是苦的。如果你的心能够像这湖泊一样,它是甜的。”只要心量广大,烦恼就会变得微不足道。看着硕大的“心”,如果能够明白这一点,实在是应该对“心字石”旁边的摩崖石刻“南无观世音菩萨”合十致礼。这个巨大的“心”,虽然清代以前的山志已有记录,但此字何时由何人镌刻,已无从查考。何以将一个心字镌刻在石上?因为佛法以心为主,心是一切教观的枢纽。“心”的镌刻者,如果听到那几位年轻人解读,肯定会哑然失笑。不过,他们这样解读也没有错。无论亲情、爱情、友情、人情,对于世人所有美好的向往与追求,佛菩萨都愿意满足。否则,怎么会有“有情始做人,多情乃佛心”之说呢?然而,佛的多情与众生的多情,有着根本的不同。众生的情,是有局限的,局限于家人、朋友、爱慕的对象。佛菩萨的情,没有局限,平等地普施于一切众生。大悲咒眼前巨大的“心”字,让我想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的一段对话。那时,释迦佛在补陀(注:“补陀”为“普陀”这一梵语音译词的异译版本)落迦山观世音宫殿,欲演说佛法。观世音菩萨走到佛前,合掌祈请:“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罗尼,想分享给众生,令众生得安乐,除一切病,得长寿,得富饶,灭除一切罪苦,远离困难怖畏,增长功德,成就善根。”释迦佛说:“太好了!你赶快说吧。”因此,观世音菩萨“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开颜含笑”,演说了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咒)。菩萨说完之后,大梵天王向她请教:“我虽然多次听释迦佛讲法,但从来没有听说这个无碍大悲心陀罗尼,请你为我描述一下这个陀罗尼的形貌状相吧。”观世音菩萨告诉大梵天王:“那我就概括地为你介绍一下。大慈悲心、平等心、无为心、无染著心、空观心、恭敬心、卑下心、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无上菩提心等种种心,就是这一陀罗尼的相貌。”观音菩萨讲完之后,释迦佛对阿难说:“这个陀罗尼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果不是有善根的人,连它的名字都不会听到。”听到释迦佛如此赞叹观音菩萨的大悲心陀罗尼,参加这次法会的众生,都充满欢喜地接受了观音菩萨的教导。最怕他真需要帮助,而我没伸手帮他那一年,我在赵州祖庭柏林禅寺学禅。有一天,明海法师带我到石家庄办事。走到河北省佛教协会门口,遇到一个乞丐。明海法师掏出一些零钱递给他。办完事,从佛教协会大楼走出来时,门口的乞丐换了个人。看到有僧人出来,他又拄着拐杖凑上前来。明海法师又掏出一些零钱给了他。我们往马路上走,等公交车时,我对明海法师说:“其实不用给。这些人都是职业乞丐,都是骗人的。”明海法师看了我一眼,微笑了一下:“他们骗我,我不怕。你知道我最怕什么吗?”我摇了摇头,等他说下文:“我最怕他真需要帮助,而我没伸手帮他。”有句话说得好,“被假乞丐骗,说明你有愛心;被富翁骗,说明你有贪心”。面对眼前的“心”,我想起了这段似乎可为“大慈悲心、平等心”作注的往事。明海法师那光灿如星的眼睛,再一次出现在我眼前。如今的他正精进闭关,在冰天雪地的清凉世界淬砺身心。在我手机上,一直保留着他闭关前的两则短信。之一:“出家为僧是居士修福结缘的对象。多数时候,我接受你们的关心和供养,是为你们考虑的。教导你们为寺院做些事,也是希望你们的未来更好。和任何人在一起,我都没忘记我的使命,就是要做度众生的事。对父母和俗家亲人也是一样,即使有时表现出俗情,也是照顾他们的承受力,引导他们在修行上进步。在这一点上,我视他们如其他人。亲疏皆前缘,聚散生悲欢。等心视一切如梦亦如烟。我自己很清楚,也不会陷溺其中。”之二:“你们多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与修行,要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脱俗。我是个比丘,喜欢生活在不确定、无保障的状态中,太多关心有时是累赘。”想起他,我便从内心里祈请观音菩萨加持他一切顺遂。勇施犯重悟无生在《佛说净诸业障经》中,讲了一个禅修者做了错事、知错就改的故事。这个与“无染著心、空观心”有关的故事,曾令我深受鼓励。释迦佛说,无垢光如来在世时,有一位具足多闻、戒律清净的比丘名叫勇施。有一天,他到城市里去化缘,一位大施主家的女儿对他心生贪爱,患上相思病。她郁郁寡欢,日益憔悴。母亲再三询问,弄清了其中的原由。为救女儿,母亲想出一个办法。她请勇施比丘来家中为女儿说法。这样的请求,身为比丘的勇施无法拒绝。那个女人意有所图,穿着精美的衣饰,用种种妙香涂抹身体,来接触他。时间一久,接触一多,勇施比丘丧失正念,落入美女怀抱。女人的丈夫经商回来,见勇施比丘与自己的妻子勾搭成奸,妒火中烧,便出钱找人杀他。勇施比丘得知后,让那个女人提前下药毒死了自己的丈夫。这时,勇施比丘醒悟过来:“我本来是一个好好的出家人,因为一个女人,不仅犯了淫戒,又犯了杀戒……造下这么大的罪业,死后只能到地狱受折磨了!”他四处拜访高人寻找解救自己的办法。有一天,他遇到了解畏菩萨。在听了勇施比丘的倾诉之后,解畏菩萨将勇施带到一片寂静的森林,示现无量佛身,为他说法:“诸法同镜像,亦如水中月……法无作无处,如虚空清净”等。勇施比丘藉此远离了烦恼的纠缠,身心得到了解脱。释迦牟尼佛告诉文殊菩萨:“那时的解畏菩萨,就是今天的弥勒菩萨。勇施比丘就是今天常光世界的宝月如来。”在广为流传的《证道歌》中,永嘉玄觉禅师说:“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说的就是这段故事。众生为自己犯下的众多错误而苦恼不止,永嘉禅师借勇施比丘的故事,告诉人们其病在于“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如能真心忏悔,精进禅修体悟空性,“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即可“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如果造下恶业,到底有没有解脱的机会?当然有。若想恶业与解脱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可以好好地品读一下藏传佛教大师宗喀巴在《显密次第科颂》中写下的一首偈子:“已作业不失,未作业不得;业果若不定,便成无因果;业果若决定,众生不成佛;当知业可转,如二水相投;热多冷从热,冷多热从冷;智者善观察,作业知取舍。”做错了,就要忏悔、改过。以清净善业,改善人生的未来走向,是智者的选择。这样做,既是慈悲他人,也是慈悲自己。不求被爱,但去爱在美国电影《第一滴血·VI》中,几位到热带雨林地区实施人道主义援助的人,被地方武装囚禁。一位牧师请参加过越战的退伍老兵约翰(史泰龙饰演)带路,和他人一起去营救他们。约翰虽然对战争深恶痛绝,在道义面前,他还是接受了牧师的请求。出发前,他问牧师:“我们就要出发了,你不祈祷一下吗?”牧师知道,约翰早已经放弃了信仰。听他说出这句话,牧师有些困惑。“不是为我,是为他们!”约翰说。牧师低下头,开始祈祷:“主啊,求你使我们成为你和平的工具,在有仇恨的地方,让我播种仁爱;在有伤害的地方,让我播种宽恕;在有猜疑的地方,让我播种信任;在有绝望的地方,让我播种希望;在有黑暗的地方,让我播种光明;在有悲伤的地方,让我播种喜乐。主啊,求你给予我们那梦寐以求的,叫我们不求安慰,但去安慰;不求理解,但去理解;不求被爱,但去爱。因为,给予就是我们的获取;宽恕别人,我们就被宽恕;这样的死亡,就是我们的新生。”电影中的这一细节,曾深深打动我,让我热泪盈眶。在这段祈祷词中,我同样看到了观音菩萨所说的“恭敬心、卑下心、无杂乱心”以及“无上菩提心”。摘自马明博《观音的秘密》观世音菩萨的秘密“佛不是念的”——关于修行的对话帮你读懂《金刚经》——《金刚经》结构图解周易六爻预测——又一个寻猫的案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