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关羽,作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名将,在《三国演义》和其他影响形象中通常作为“忠义”化身而为人津津乐道,虽然最后死于小人之手,但关公的气节却在后世数千年得到了传承,甚至关羽本人形象也被统治者神化了,与“文圣”孔子并驾齐驱,世人称之为“武圣”。说起关羽,最著名的还是他本人的面貌:“丹凤眼、卧蚕眉、重枣脸。五缕长须飘逸,头戴英雄巾,身穿绿袍绿甲,骑胭脂红的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通常认为,这就是关羽普遍示人的形象,而在京剧文化里也基本采纳了这一记载,也成为关羽在历史上最显著的特征。01无论是活着的关羽一双显著的丹凤眼,还是死后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纪念他做的雕像,画画中的形象,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关羽的眼睛总是闭着的。对于这一奇特现象,到底是艺术家刻意为之还是这其中有何忌讳?有一位老木匠给出了答案:这里边有个忌讳,关羽睁眼,那可是要杀人的前兆。在众多史书之中,无一例外都记录着关羽丹凤眼的事实,而有这一特征的人普遍眼睛较小,不容易让人察觉其面部特点。比如在“官渡之战”,丹凤眼的关羽提刀奔袭,一眨眼的时间里就把袁绍手下猛将颜良斩杀,而后者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人头落地,可见关羽小小的眼睛里充满的杀气是何等恐怖。正是出于这种原因,木匠和画师们基本不敢刻画出睁眼的关公,因为关羽的眼神里透露出的杀气令人不寒而栗,所以,对于关羽形象的刻画在民间人士眼中还是有一些忌讳的。02另一种说法就是,关羽的眼睛其实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不符合社会审美的,由于关羽的眼睛实在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所以民间想要特意创作出符合全体大众审美眼光的形象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人认为关羽的眼睛虽然充满杀气,但更多的是“义气”。那种眼露寒光的关羽才是最让人害怕的,同时也是让艺术家们最难把握创作尺度的。久而久之,对于关羽形象的创作,也就干脆不在眼睛上多花费功夫了,所以闭着眼的关公反而能让人感到一丝温和和霸气。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观点也试图为关公的闭眼形象做解释。其中一种就是关羽生前热衷于读书,加上掌管荆州后每日都要处理大量繁杂公务,导致其白天几乎没有时间研习兵书,只能借着晚上闲暇时光看书,而古代烛火暗弱,长此以往对于眼睛损害极大,所以有人得出结论:关羽的眼睛是因为长期不适时地在微弱的烛光下看书导致的,所以闭眼形象应该是近视的表现。虽然这种说法有些过于“无厘头”,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关羽闭眼示人的民间艺术形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何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关羽作为其中主角之一,其人物形象特点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这也是为何关羽能够成为民间艺术家们创作的源泉。历史上,对于丹凤眼这一解释,通常认为这是美丽的资本和优秀男人的特征。除了关羽,在藏传佛教的释义里,“凤眼菩提”就是典型的丹凤眼,是所有菩萨中最具智慧和才能的一位,由此可见,丹凤眼这一特征,如果放在男人身上那可真是一大“吉相”。结语到今天为止,人们已经适应并接受了关羽的艺术形象,作为“忠义”的化身,关羽之所以能够在死后仍然保持着超高的人气一方面离不开此后历代统治者的大力宣传,深受儒家思想传统忠君爱国观点的影响,民间文化对于关羽这一文武双全人物有着近乎于痴迷的偶像崇拜。另一方面,自然也离不开关羽本人的魅力,这种魅力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有着一双丹凤眼的关羽面目形象自然是非常不容易察觉,正是如此反而给关羽留下了几分高贵冷艳的艺术特征,而在思想趋于保守的古代,这种形象备受推崇,人们对于关羽的热爱不仅仅是因为其俊美的面容,更多是看到了关羽形象背后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认同和美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