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白岩寺及石经寺一瞥

四川是五大藏区之一,有两个藏族自治州。藏族同胞在全省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成都作为四川省会,也有不少藏族同胞居住生活。但就目前而言,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成都地区只有白塔寺这样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另有一座石经寺,设有藏传佛教密宗道场。

白岩寺

白岩寺位于成都市大邑县金星乡,整座寺院建在一块巨大的白色沉积岩下,故名白岩寺。据说是东汉永平16年,由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二尊者创建。

白岩寺以成都最佳银杏观赏地点而著名。乃至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作为藏传佛教寺院这样一个存在。我知道白岩寺也是一个比较偶然的机缘。一位骑车去拉萨的年轻人,写了一本记录整个过程的书,在书中他说到有一位路上偶遇,后来一直有联系的姑娘,从拉萨返回成都后,就去了白岩寺出家修行。我心有所动,于是有了数次白岩寺之行。

如果不以观赏银杏为目的,前往白岩寺会注意到白岩寺的三大特色:

第一,寺院中有独特的印度风格佛塔。佛塔四周就是藏传传佛教寺院里必不可少的转经筒。

第二,任何时候去,整个寺院看不到“主人”,这是一座以闭关修行为主的寺院。看来白岩寺有着严格的寺规。偶尔可以听到大殿里传来诵经声,游人们也很知趣,没有人好奇地趴在窗户或门缝去打搅师父们的功课。

第三,寺院有一条金毛狗,坐立皆有相,俨然是修行者的姿态。有知情者说这是寺院收留的狗,听闻此语,金毛伸出左爪示意,要和和游人握手。游人自然是伸手相握,然后拿出吃食。另有一条黑狗,瘸了左后腿,但不辞辛劳地在上下两个院子间奔波,颇有护院职责在身的意味。金毛(得游人布施而)进食的时候,黑狗躲在一边,从未挤过来争食。

据史料记载,佛陀释迦牟尼在示寂前,告诉弟子娑伽:“我入灭后,尔等往震旦(中国)雾中光明山(大邑境内的雾中山主峰、支派以及相关的峨嵯二峰),山脉发源于昆仑,有七十二峰,为我授继之处,应严密护持,嗣后有圣者来居。”经藏传佛教各派诸多大德反复印证,地处雾中山峨嵯二峰下的白岩寺便是佛陀修行示迹所到之处。

白岩寺的法脉传承属于藏传佛教的宁玛派。这和惟印大师有关:惟印大师出生于年2月,四川巴中人。年出家,礼岳池县光明寺住持宏道大和尚为剃度恩师,后来依止藏传佛教贡嘎活佛、都嘎活佛、诺那上师、莫扎仁波切及十世班禅大师等56位汉藏高僧大德,精勤学修藏密宁玛以及格鲁巴噶举等诸派的教法。

年,应四川弟子和信众的请求,惟印大师离开北京法源寺,从此驻锡白岩寺。在74岁时,大师体证大圆满顶轮大开顶。年,在宁玛派噶陀法源中心——噶陀寺万僧大法会上,被认证为为嘎陀法统传承“金刚阿阇黎”,并举行了活佛坐床仪式,这是整个佛教历史上坐床年龄最高的。尊者从此被信众称为仁波切。

石经寺

石经寺的藏传佛教特色并不彰显。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而言,石经寺只是设有藏传佛教密宗道场。我们前往的时候,从建筑、佛像、僧衣等方面都没看到明显有别于其他汉传佛教寺院的地方,后来一位师兄说,法才重要。此言极是。

石经寺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镇石经村。该寺历史久远,和蜀汉有着极深的渊源。根据寺内的碑文记载:石经寺初系官宦家庙,蜀汉时期赵子龙承此产,以“灵音”之名存世。在唐朝时建了大殿。明正统年间,楚山法师应蜀王之邀驻锡灵音寺并出金增修了罗汉堂、东岳殿、观音殿、燃灯殿、娘娘殿等上下殿宇,更名天成寺。楚山法师被天成寺尊为祖师。楚山法师圆寂后,于寺后丹崖就地修建了祖师殿,内奉“肉身菩萨”。清乾隆三十二年()简州牧宋思仁游寺有感,赠石刻《金刚经》一部,天成寺因之更名石经寺,并沿袭至今。

石经寺设藏传佛教密宗道场,和十世班禅大师有关。

成都近慈寺原为成都地区的藏传佛教密宗道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该寺住持能海法师带领十余位高僧,仿效唐僧西天取经,从成都出发,长途跋涉,到达西藏拉萨,皈依康萨仁波切学习教法。三年之后他带着大量藏传佛教典籍回到成都。由此开设了第一个成都地区第一个密宗道场,能海法师还经常邀请藏地活佛、高僧前来寺院讲经说法。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近慈寺不再适应开设密宗道场。和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老居士,两次亲临石经寺,按十世班禅大师之意,将能海法师从西藏学成后回汉地开创的第一个密宗道场由近慈寺还于石经寺,开设密坛。原近慈寺不再设有密宗道场,但寺内的宗喀巴大师殿等建筑依旧保留完好。

石经寺寺内古树参天,院落林荫掩映,素有“万木蔽天”之称。大雄宝殿前有千年罗汉松一株,系后周显德年间(—)所植。此外有着数目繁多的银杏树,其中两株古银杏,系唐贞观年间(—)所植,至今枝繁叶茂。沿寺院围墙,还种植有曼陀罗花,也是石经寺一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