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冈石中部窟群中,十三窟为云冈石窟诸窟中第二个单体造像为交脚弥勒菩萨像的洞窟。窟形既非早期的穹庐顶,也非中期的方顶平面形,而是呈方形圆角并微微隆起。窟前并无前室或前殿,仍然保持着单窟形制。
这些仅仅只是十三窟与其他诸窟不一样的地方,岂不知在这所窟内依旧留存着诸多谜团。
主像高达13.5米,头戴宝冠,颈佩项圈,胸前璎珞。坐于方座之上,交脚垂地,左手抚左膝,右手上举。最为奇特的是在右手肘与右膝之间雕出了一躯身高一米八左右的托臂力士,造型优美奇特极为引人注目,曾有专家从力学角度对此有过高度评价。这躯力士像在云冈石窟所有窟中独一无二,其胸部露出石刻蛇形饰物,所带臂钏与其相互应。因面部敷泥仍在,掩饰着本来面目,难以看到其雕刻水准及人物美丑。
所不能解决的,在诸窟皆以皇权象征佛法,皇帝即为佛。这躯独一无二的力士又代表谁?
在《魏书.释老传》中所记载:“是年(兴安元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身上下黑子。论者以为纯诚所感。”所带来的疑问是,在年的时候,十三窟主像右足敷泥剥落,居然露出了两块布置有规范的棕黑色杂石。与《魏书.释老传》中的记载相联系,十三窟的建造年代似乎就成了云冈开山之作,其建造时间便早于昙曜五窟的和平元年,提前到兴安元年(),直接将以前对于云冈石窟的工程分期彻底推翻。所认定的交脚弥勒菩萨似乎也就不成立了,“如帝身”就应该是释迦像,交脚像便不再是弥勒的专有像了。
多处疑问组成了个巨大谜团,黑石真是“如帝身”的天然形成,宛若“帝身之痣”吗?还是专门镶嵌?又是谁监造此窟,作如此形象?到底是不是兴安元年的云冈开山第一窟?如果是为何是交脚形象?如果不是,属于中期工程的话是当时执掌政权的冯太后时期呢还是亲政后的献文帝时期?
在窟内主像对面的明窗与拱门之间雕刻出“三铺覆盖的七佛立像”,七佛一字排开,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内衣胸口束带,基本为同一模式。在三间屋顶式的龛盖下,中间三身,两边各两身,为何要这般雕凿,其雕凿的背后寓意是什么?
尤其是在窟内佛龛式样以及两两对称的菩萨,表明营建是在统一规划下完成的。但造像风格却与七佛立像差异很大,这又是为什么?难道十三窟也历经了停工的劫难?可从整体布局上却又如此和谐统一......
如果再去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一定得要好好看一看第十三窟,带着诸多的疑问组成的谜团,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领悟。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