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丁与卯”如期相约。
巴山蜀水,梦牵魂绕。由于路过,在“石窟之乡”巴中可以短暂停留一天。为了探访巴州古文化的结晶,我去了颇具神奇特色的南龛石窟。此地,也叫南龛摩崖造像。
为什么被其震撼?南龛造像,始创于隋,盛于唐,不断增镌,现有造像龛,余尊。大多石窟彩塑建于盛唐时期,由于常年裸露在外,没有门窗保护,历经近年风吹日晒,色彩依然鲜艳清晰,确实让人吃惊。这里,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巴中盛唐彩雕全国第一”。
有人会问,为什么断定多年历史?颜色保鲜有啥特殊原因?我依次说来。
相传,有关南龛石窟最早记录,是被贬官员、时任巴州刺史严武,修书上奏唐肃宗寻求赐名的故事。严武将南龛石窟修葺之后,在奏疏中写道“巴州城南二里有古佛龛一所……”后来,唐肃宗皇帝准许,赐名为“光福寺”,并注明了签批时间乾元三年。这为南龛石窟定代提供了权威依据,换算为公元纪年,就是年4月13日。据此推测,距今多年之前,就已有南龛石窟了。
《严武奏表碑》上留下的记载,尤其是“前件古佛龛”“岁月绵远,仪形亏缺”等描述,成为巴中石窟起始于隋、盛行于唐的又一例证。
南龛石窟大部分的白色、红色和金色,是唐代开凿时保留至今,比较鲜艳的蓝色、绿色,是清代嘉庆年间一次补彩的上色,此后未再补色。色彩专家研究后,给出两个原因,一是石壁为白砂石的质地,有利于颜料的渗透;二是提取纯天然的植物和矿物质色素,经久耐用,彰显了古人智慧和制作工艺。
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龛石窟还有很多文化特色。
比如,87号窟是净瓶观音庙造像,是唯一的男性观音像。83号龛内有一尊双头瑞佛像,两佛共一身躯,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双头佛像是很少见的一种佛像,目前在四川仅发现这一例。
号窟,是释迦摩尼成佛之前的一个菩提瑞像,也是四川省内以单体为主的最大的一尊,刻画了佛陀在菩提树下修行悟道之后的形象。左右龛柱侧立着两个天王,脚上穿着草鞋,被民间称作“草鞋天王”,在天王造像史上十分罕见。这也突显了唐朝将士入巴蜀“难于上青天”的背景,充分彰显了巴山蜀水的地域特色。
此外,也有根据唐代宫廷侍女的形象为原型,塑造的菩萨形象,拉近了神与人之间的距离,显得更加谦和。
南龛石窟,还留有许多的书法艺术精品。最具代表性,也是一下子吸引我注意力的,是一个象形造字。被称为“和平石刻”,上方是一条龙,勾画的“和”字,下部是一只虎,勾勒的“平”字。巧妙合二为一,化解龙争虎斗,实现和平共处,寓意十分深刻。
南龛石窟所在山体,有一片规模宏大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红色文化主题确实很震撼人心。如果从南龛石窟后山离开,这个地方值得一去。至少,灵魂和思想,会如蓝天一样纯洁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