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佛教艺术,伴随着汉代时期由古印度传入的佛教而出现,逐渐反映出与教义及信仰相关佛陀观的变化,并随着风土、民族性、地域与时代的状态等,展现出多姿多彩之样貌。由初唐伊始,「中华」与「异域」风貌之融汇便成为东亚佛教艺术中典范性的主流发展,而今时来看,经过种种淬炼和历史动荡留存下来依然精美的金身,在时光的加持下则愈发具有抚慰人心的作用。
本次「永樂四季冬」擢秀专场汇集二十余件亚洲精美佛礼造像,藏域之风与宫廷之韵同齐,忿怒相与慈悲心共度,以娓娓之意道无分别心,千百年之虔敬与荣耀,虽滅不朽。
LOT明铜鎏金金刚总持
高18.5公分
金刚总持,又称持金刚,金刚大持、秘密主。是噶举派崇奉的本初佛,被认为是释迦佛说密法时所呈现的形象。其代表着上师,自性,故也视同法身佛,其形象为宁静的菩萨相。其双手在胸前结哞迦罗印持金刚铃和金刚杵。其头戴五叶花冠,发髻隆起,髻顶竖立金刚杵。耳侧横出冠结,缯带飘扬于耳侧。额头宽阔,双眉又细又长、眉间凸起白毫,目如杏仁,炯炯有神,鼻梁挺直,嘴唇微张,略露笑意。上身袒露,胸前饰璎珞;璎珞、钏环制作精巧。下身着长裙,裙上饰以条形纹饰。金刚总持全跏趺端坐,身体比例合度,宽肩细腰,身形壮硕。其体量较高,气势非凡。宝冠、璎珞、钏环等处以松石等各色宝石镶嵌,莲座较高,莲瓣为双层,挺拔秀美,层次丰富。此尊造像整体工艺水平较高,装饰细节富有创新性,令人耳目一新,精彩别致。
LOT清乾隆铜鎏金六品佛楼上乐金刚
高16.2公分
拍品以精铜为材,厚重沉稳,凝实大方。主尊呈右展立姿势,头戴五智冠,双臂同时拥抱明妃金刚亥母,双手结法印。主尊所拥明妃金刚亥母,头戴骷髅冠,双手持法器,双腿夹盘于主尊腰间。造像主尊象征普遍法界的慈悲,明妃则代表卓越非凡的智慧,两者触碰在一起表示「悲智合一」的圆满境界。本尊造像形体优美、头部、躯干与肢体比例合度,为经典乾隆宫廷风格造像,殊为精美难得。
LOT清乾隆木胎漆金阎魔敌
高43公分
此尊阎魔敌显现极怖畏的水牛首,头戴五骷冠,三目圆睁,獠牙外露,火焰形赤发上冲,袒胸露腹,胸前饰璎珞,项挂人头长链。双臂伸开,原分别持人骨杖和绳索,现法器均已遗失。下踩水牛,表示降服阎魔的骄傲与残暴,水牛前肢跪倒,后肢蹬踞,下踏仰卧在单层仰式莲座上的作恶者「挪细」的尸体。其身体粗壮结实,身前的长蛇盘绕灵动,整尊造像比例非常精准,装饰华丽,做工细致,莲座精美细节处理一丝不苟。此尊造像体量硕大,保存相当完美,而且充满灵动,毫无一般木雕造像的呆板强直之感。
木胎漆金的造像因为对雕刻工艺要求极高,又不容易保存,故其制作数量极少,多见于明清宫廷制品,保存至今极为难得。在清朝宫廷造像中木胎漆金本为稀有品种,有少量存世也多为汉传佛教造像,而藏传佛教的漆金造像又是工艺最为复杂之阎魔敌尚属首次见到,可堪宝藏。
LOT清铜鎏金天王像
高12.3公分
财宝天王又名毘沙门天,是四大天王之一,在藏传佛教中为北方的守护神。具有大福德,专门保护众生的财富,是掌管财宝富贵、护持佛法的善神。
此财宝天王站立于岩石形台座之上,头戴五叶宝冠,发髻高耸,面相方阔,高眉凸目,虬髯浓密卷曲;双耳垂肩,佩戴圆形大耳珰;左手持吐宝鼬,象征着财富。右手应握持如意宝幢(已佚),宝幢转动便产生珠宝,这亦是其名财宝天王的由来;武将装束,身穿铠甲腰系浮雕兽头腰带,脚踏战靴,飘带自身后绕双肩垂下,铠甲护肩下衣袖飞扬,动感十足,甲片如细密的鱼鳞,排列整齐;足蹬战靴,形象威武勇猛,台座雕刻山峦重叠。此尊天王坐像工艺精细无比,通体鎏金,色泽饱满,亮丽浑厚,金碧辉煌;身着铠甲之片片甲鳞及衣饰均精工錾刻而出,刀口深峻清晰,状如真物,极为写实。财宝天王多为坐姿,如此尊般站立于山石上的财宝天王极为少见,为清乾隆京造造像中代表性极强之精品。
LOT清铜鎏金关公坐像
高12.5公分
记录:伦敦佳士得,年11月4日,LOT
关公,字云长,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约生于东汉桓帝年间,汉末三国时期名将。官拜前将军,封汉寿亭侯。他以忠义仁勇著称于世,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奉为关圣帝君,简称关帝君、关帝。也被民间推崇为武财神,尤其在广东,港澳台地区都信奉祭拜关公。佛教中一般奉其为护法神,称为伽蓝菩萨。
关公正襟危坐于台座之上,眉眼上挑呈倒八字形,凤目微合,一脸威严和刚正之气。关公膀阔腰圆,身穿战袍甲胄,足蹬云头靴,气宇轩昂。造像衣纹刻画简括自然,头冠、衣饰、铠甲雕刻得精细入微,且颇为写实,生动地刻画了关公的形象和气质。整体姿态雄健有力,体现了我国传统对关公的崇拜敬仰之情。此像以精铜铸成,通体鎏金。造像法度严谨,庄严华贵,明显具有清代京造宫廷佛像的艺术风格。
LOT十七世纪铜鎏金宗喀巴
高21.5公分
宗喀巴是西藏最伟大的上师之一,被誉为释迦牟尼佛所传教法最权威的阐释者和宗教实践最有力的改革者,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面相庄严,头戴通人冠,身着袒右肩式袈裟,内穿交领式僧衣,衣纹自然流畅,颇为写实。全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座之上,双手当胸结说法印各拈一枝莲花开于肩头,花上各托经书和宝剑,代表文殊菩萨之大智慧。高大的莲花台座颇具帕拉风格,双层花瓣饱满,制作精细,排列规整。整体造像比例精准,线条流畅,鎏金锃亮苏黄,给人以和平安详之感。
LOT十五世纪铜鎏金释迦摩尼
高20.5公分
索南坚赞风格的发现源自一例带有铭文的铜鎏金十一面千手观音像标准器。著名喜马拉雅学者杰夫瓦特先生对铭文翻译后梳理出了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仅铭文显示此件观音「出自索南坚赞之手」。造像通常鎏以明亮厚重的金水,莲座风格固定,单个莲瓣刻画精细,排列规整,每一只莲瓣内层细长而饱满,边缘起双线同时末端向上翻卷,外层莲瓣更为宽大且微微鼓起,瓣尖锋利并起棱。索南坚赞风格的另一特点是对造像头部的处理,包括面部五官的刻画、发型、头冠和耳铛的样式。具体来说,造像的开脸通常呈现出极肃穆表情,即细长微闭的双眼,类似弓形的上眼轮廓在眼睑处用双线刻画。
此尊佛陀头部螺结高耸,宝珠顶严。面相方圆,神态安然,眉间饰白毫,目光下收,隐含威仪,眉与鼻梁成一线,鼻挺嘴巧,耳长垂肩,脖环数痕,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衣饰简洁,仅衣缘饰两道连珠纹,薄衣如蝉翼贴体呈现,惚间,笈多王朝之风再现。佛像身挺厚实,肩部线条浑圆结实,肩宽腰缩,端坐于双层仰覆莲花座之上,莲座上下边缘均饰以连珠,莲瓣厚实饱满,瓣尖排列整齐且微翘。佛陀形象庄严,不言自明,明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人人皆当成佛,皆能证得无上正觉。由此近观工艺之美,不仅成道之姿生动传神,铜质细腻之外,更体现出十五世纪特有的铜造像风貌。
LOT明铜鎏金吉祥喜金刚
高19.5公分
记录:北京瀚海,年6月3日,LOT
此尊喜金刚为八面十六臂双身形象,八面各有三目,头皆戴花冠,表情欣喜欢快,怀抱明妃无我佛母,造型细节精美华丽,动态自然。手持嘎巴拉碗,碗内动物、人物的身形清晰可辨,包括僧侣、狮、猫、单峰骆驼、马、牛、驴、象。主尊的中央双手交握嘎巴拉碗,同时拥抱无我佛母,碗内盛有立姿大象与禅坐之僧侣。佛父与佛母亲密相拥,呈右展立姿,手臂构成完美的扇形结构,面容神情丰富,主尊与明妃配饰华丽的璎珞、钏镯、骷髅项链、人首蔓等,尤其是腰部的U字形连珠式璎珞与人首蔓处理得极为精致华丽,充分反映出永宣风格造像的艺术特色。
台座上被踩踏的两位魔刹是死亡的化身,表示降服邪恶和无明,他们于胸口处撑住主尊的身体。下为束腰仰覆式莲花座,上下缘皆饰饱满的连珠纹,莲瓣对称规整,圆润美观,瓣尖装饰卷草纹。器造型生动优美,胎体凝炼敦实,雕铸与镀金工艺精湛,既符合西藏佛像的相好标准,又融汇了汉地的审美观念和传统表现形式,具有典型的15世纪早期内地宫廷风格。采用永宣宫廷惯用的失蜡法铸造工艺,宝冠及璎珞钏环等佩饰刻划精细入微;造型样式与各大博物馆所藏宫廷造像标准器完全相同,台座莲瓣及剁口亦与永宣宫廷造像别无二致;像身采用黄铜材质,细密莹润的铜质显然经过多次提炼而成,与西藏地区的铜材迥然不同。整尊造像法器俱全,保存完整,鎏金厚重华美,璎珞、莲瓣具有典型的明早期内地宫廷风格。
LOT明铜骑犼观音
高28.3公分
此尊观音束发高髻,头戴花冠,宝缯飘拂于耳际,面庞圆腴,双目垂俯,相容慈祥和熙。着菩萨装束,披帛顺肩而下,身着天衣绸裙,佩戴璎珞钏镯,脚踩兽头,双手抱膝,轻轻扭腰,姿态及其优美,顺臂而上,于双肩开莲花各一朵,左肩莲花上栖黄鹂,右肩置净水瓶,这是汉地观音造像的标识之一。观音呈自在坐姿,安坐与兽犼之上,左脚踏地,足下生小莲台。兽犼四肢跪伏,双耳微垂,四爪着地,孔武有力,雕刻栩栩如生,安爬在莲座之上,与观音的宁静慈祥形成正比。覆仰莲座上下为联珠纹,浑圆饱满,莲瓣饱满舒展,内缘纹饰呈卷草状。菩萨、莲座全身朱漆,虽经日久磨损。整尊造像造型大气,做工精细,纹饰繁琐,尽显富丽之感,足见明式造像豪华繁褥,注重装饰之特点。
LOT清康熙铜鎏金释迦牟尼
高18.3公分
来源:北京瀚海,年12月12日,LOT
康熙宫廷造像比之乾隆宫廷造像素来见少,且此尊造像属纯内地风格,并非常见之汉藏结合造像,故此更是少之于少。本尊释迦摩尼身姿健硕,比例精准协调,造型功力极高。绀青螺发排列规整,顶部肉髻圆凸,面部脸颊丰满,双目微合,双眉细长,鼻梁坚挺,双眉与鼻准曲线优美,面目格外俊朗,气度恢弘不凡。其表情静穆柔和,略含笑意,象征此佛内在宁静纯洁的精神世界。线条刻划柔润生动,极富写实性和生命力。身着袒右式袈裟,胸部露出内束的裙腰,边缘呈折带纹,翻卷自如,袈裟上錾刻花纹为康熙年间之特有纹样,细腻精微至极。衣纹起伏凸显,转折流畅自然,鎏金厚重华美,俊秀的造型、精美的阴刻纹饰及独特的图案均为康熙时期宫廷造像的典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