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能拔苦,慈能与乐,这是慈悲的定义

“大悲世尊”,大悲并不是理解成心眼儿很好。悲能拔苦,慈能与乐,这是慈悲的定义。父母对孩子只是叫慈爱心,孩子身心世界的很多痛苦他们帮助不了他。父母希望他快乐,但是对他的执著是一种爱心,并不能拔除他的苦,所以叫慈爱心。从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父母好不好?绝对好,人没有父母活不了,但是父母绝对不能跟佛放到一起相提并论。佛完完全全启迪你的智慧生命,父母只是慈爱心。我们没有不孝的意思,绝对没有任何情绪上的执著。佛跟父母是平等的话,释迦牟尼佛就不用出家了。他在皇宫里父母照顾他,既能行孝又能修行,何乐而不为呢?为什么他还要舍亲弃家求道真理呢?

父母是给与我们业报现象生命的恩德人,父母对我们的恩德要记住,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绝对不是智慧的启迪。世间人包括很多法师都强调“父母跟佛是平等的”,这个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从根本意义上是有很大差异性的。但是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心是绝对不能小,不单对父母感恩,我们对好朋友还要感恩,学佛要清楚,不是人云亦云。作为世间道孝敬父母是第一善,但是作为出世间解脱道来说,求证智慧解脱是第一善。为什么?你求证到智慧解脱这种功德的时候你的父母同时就得到利益了,因为他是跟你有缘的,自然而然地你就会回向他(他跟你最有缘、对你最有恩惠)。所以说哪个利益最大?佛法真理的利益对我们自身是最大,对我们父母的回报也是最大的。世上任何的东西不能解脱他们生老病死烦恼的痛苦,你只有掌握佛法智慧这个真理,生起来真实的智慧时你对你的父母是至孝。世间孝是三餐六饭伺候供养他,他死的时候你没有办法,阴阳两相隔。

地藏菩萨以他自己亲身的实践告诉我们,佛法的真理是没有时间空间的障碍的。在他没有证解脱道以前,只是凭仗三宝的功德威力加持,父母死以后依然还能利益他,世间的法任何东西做不到。你是再有钱、再有权的人,你父母死了办法没有利益他。孔子讲孝道,过去要守墓三年,逢年过节要用三牲锦绫去祭祀父母,看着很孝顺吧?天天给父母吃肉杀生?世间道中看没有问题,换一种观点(递换思惟),它有很大的纰漏性。这是真实的理,我们去发挥至孝,至孝顺义是人生最宝贵的。

为什么称佛为“大悲世尊”?“大”是没有分别、没有界限(没有心和世界的界限),他对一切众生都是无私的。父母对孩子的心是有私的,因为他是凡夫,他有执著的观念。所以不要把佛跟父母相提并论,那样会折父母的福。对父母的感恩心你绝对要有,而且绝对不能你去忽略父母,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我每回想起爹妈的时候,尤其想起妈妈的时候(这是众生的执著性,因为妈妈对儿子有感觉)更愿意修行成道,以自己的道德和智慧功德来回向他们。这是真的,他自然而然就会转变。

这是我们从狭隘的意义上说今生的父母,那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呢?心量打开的时候,真正会认识到我们眼前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自己的爹娘。再往大处去,一个国家的国王,清楚的君主会说“民重君轻”,因为是老百姓在养活他。他很清楚,但是他的清楚只限于意识浅表,没有入心,所以他可以做一些阳奉阴违的事,叫不孝。为啥儒家把忠孝仁义放一起?忠孝仁义是一个层面的意思,就是讲我们人要有正面的东西,不要有负面的东西。忠孝仁义的负面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是对生活层面四种人(朋友、父母、国王、兄弟)的态度。这四种人全是你过去生生世世的父母,再归纳一下还是孝的问题,孝再解释就是感恩心,对他们有没有感恩心?你阳奉阴违,你自己掂量掂量你的问题大了,这叫心因不真,果遭迂曲。

我们透过“大悲”讲出来这些道理,真正称得上“大悲”的只有佛,佛是没有任何的私心和执著对他自己。因为他是在绝对的境界里头,一切都是他自己,他爱护所有的人,爱护所有的众生。你爱护自己吗?就宛如此意。因为他心量真的认识到了,而且真的能感受到,这一切真的就像他的身心世界是一样的,自然是无伪的。没有任何虚伪掺杂的心发生出来,他就会爱护每一个众生,无私成就大悲。

念大悲咒关键两个字要做到,“无私”。你念大悲咒能念得嘴都麻了、舌头都木了,有感应没有?有点儿小感应。要知道念大悲咒的功德了得,真正的以大悲心来念一遍大悲咒,须弥山都能碎为微尘,能把四大海水咒得开锅。你说“有那么大热量吗?”还真有那么大热量。你们去看看早上起来我的屋子里整个跟有蒸汽一样,窗户上的哈气形成水珠往下淌,在哪个屋睡,哪个屋有那些。我还没有大悲心呐,只修点儿慈悲心而已,就会有这个力量发出来,何况人家那些久修得道的菩萨圣人呢?更不要说佛陀了!为什么说佛的脸亮得就像千百日光?“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比一千个太阳还要亮,谁能靠近他?但是又都能靠近他。谁也离不开太阳,但是谁敢靠近太阳?这叫畏爱兼报(敬畏和爱戴的感觉)。

所以“大悲世尊”的意义是很深的,不是简简单单地理解慈悲就是好心眼儿,很多世间人说“学佛的一点儿不慈悲”,照他那意思是说学佛的人就该倒霉,学佛的人就该受气。当然我们不会跟你争执什么,不过你也不要太不像话,凭我们现在的修行还不能无诤,有争的时候你的福报肯定干不过我们。这时不拼智慧了,你起烦恼就没智慧了。我们平常修善念经身口意三业清净,那时候骂你你都难受,就像诸葛亮在阵前把王莽给骂死了,这时候他拼的就是福报,不是智慧了。他使这招儿不是一回,又把周瑜给气死的。以意杀人就是气死的,用嘴杀人就是骂死人的。为什么?这就是他的业力,他只是个小小的术士还这么厉害,何况我们这么好的修行呢?一般说好的不灵说坏的可灵了,为啥?善业转变的力量很大。

不要把善业转成恶业,结成恶缘了,伤害人家的同时是在伤害自己。骂人家的时候谁先累呀?累得口干舌燥的,气得吼吼的,怨谁呀?所以尽量别骂人。我们要学大悲世尊,有无私的爱心和无私的慈悲。人有爱心的时候,身体里会出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芳香。经典上记载佛身上有香,人们一闻他的身香都解脱了,没有烦恼了,这种智慧能让人的身心有种变化。所以越是无私,越是慈悲心,会产生无限魅力,美得就像观音菩萨,人见人爱。修大悲心还是有染的,但是这个染是很清净的。修菩提心不会有染,完全是清净的,善恶业都不存在。

修大悲心的人会是人缘最好的,所以想改变形象工程,多念大悲咒。但要真的相信才行,把这个道理弄明白你再念,力量更大,这叫事理圆融。人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信心建立在智慧上。有智慧的时候建立你的行为,你这个人就没法说了。《地藏经》上二十八种利益有个“人见清净”,谁看见都非常敬仰你。人随着心的变化,气息就变化,周围的缘法就在改变,所以整个的感受就不一样了。这样修行过来就像释迦世尊有彻底的悲心,到现在咱们还在追逐人家,什么魅力呀!人家都已经死了好几千年了,见了人家还那么崇拜,你有这魅力那你就本事了。

“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他问的问题就是请佛为参加法会这些大众讲“如来本起清净”。我们怎么样让真理运行开始没有任何的障碍(清晰地开始)?“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这句话代表几重意思,第一“如来”是我们的理体实相,真实的心力作用称为如来本体心相。

第二“本起”怎么样从根本上让它运行起来?我们的实相作用(真实受用)怎么样让它从根本上发生起来,不再起任何虚妄和错误的认识?让一切从真实开始,一切从本质开始。首先你从发心就是这么发心“我们要一切从实质开始,一切从本质开始”,这叫本起。

第三“清净”是非常清晰的,非常准确的,这叫清净义,不清晰的叫不清净。某件事你不清晰的时候你的行为方式就含糊,模糊不清。你清晰的时候你很准确地就可以达到目的。

第四“因地法行”是种性的变化。前边是思惟(智慧)的建立,后面是种性的发生(因地法行缘起建立)。因为这样的种性发生这样的缘起,哪样的种性呢?“如来本起清净”,就是前边我解释的那一堆,明天我们再详细解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