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观世音菩萨出家日,观音菩萨这4点

发散观世音菩萨的「热力」

像观世音菩萨一样以平等的慈悲、极的慈悲,以及无贪求的慈悲去对待世间一切有情,因为这样充满热力的慈悲,才能做到千处祈求千处应。

大家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什么功行?诚然,这些也就是我们佛弟子所要学习的地方:

第一、我们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应化:

观世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以及普门示现、度化众生的事迹在《普门品》中有详细的记载:“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由此可见,观世音菩萨应众生根器,有三十三种应身,十九次的说法。观世音菩萨这种“千处祈求千处应”的应化,是多么值得我们尊敬与学习啊!我们对所有的工作都能随喜、随缘,从小处做起,就是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应化。

第二、我们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自在:

自在,是要由谁来给我们呢?是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还是观世音菩萨?答案是唯有我们自己才能去创造自在。当遇到不顺意的境界,我能自在;不称心的事情,我也能自在;碰到任何艰难困苦,我都能够有信仰、有慈悲的力量安然自在。如果我们常常怀着一颗自在的心,处处随物自在、随人自在、随心自在、随缘自在、随境自在、随处自在、随时自在、随理自在、随事自在,这个就是我们创造的自在世界啊!

第三、我们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

一个人出家后,对金钱已经不再执着了,眷属方面也渐渐淡化了,爱情更不再谈了,我们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不能没有慈悲。观世音菩萨就是凭着他那股大慈大悲,才能无处不在、常游世间。这个“游”就是自在,这个“游”就是潇洒。由于观世音菩萨的无缘大慈,每个家庭都供奉着他的圣像;由于观世音菩萨的同体大悲,每个人都喜欢将他的圣像挂在身上。一般人只是对喜爱的事慈悲,不喜欢的就不慈悲。只对自己情有独钟的人慈悲,对自己讨厌的人就怎么也慈悲不起来,这就是缺乏了平等的慈悲。而我们要学习观世音菩萨,像观世音菩萨一样以平等的慈悲、无相的慈悲、积极的慈悲、无对待的慈悲,以及无贪求的慈悲去对待世间一切有情,因为心存慈悲,比拥有整个世界更为重要。

第四、我们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智慧:

《普门品》中有提到释迦牟尼佛在讲述观世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十九次说法,历经七劫难去满足人们求愿的经过之后,座中的无尽意菩萨就解开颈项上的宝珠璎珞要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却不肯接受,释迦牟尼佛就对观世音菩萨说:“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一切众生。”观世音菩萨闻后即受其璎珞,分做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这段叙述究竟含有什么意义呢?

原来佛陀一直强调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无尽意菩萨就想以代表智慧的宝珠璎珞供养观世音菩萨,希望观世音菩萨在度众时除了要有慈悲,更要运用智慧,也就是所谓的“悲智双运”。而观世音菩萨不肯接受的原因,是在他的慈悲中已经具足智慧,并不是没有原则的滥慈悲。后来释迦牟尼佛请观世音菩萨接受璎珞供养的意思是智慧虽是本自具足,但也可以广大结缘,使慈悲智慧融合一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才更见圆满。最后,观世音菩萨不但接受了璎珞,更将一份供养现世众生的中心──释迦牟尼佛,另一分供养代表一切众生的真理法身──多宝佛塔。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中包含了清净庄严的无上智慧。

各位仁者,希望大家以观世音菩萨的应化、自在、慈悲、智慧作为学习的榜样,共同荷担起如来家业,弘扬佛法,一起携手努力,发挥服务大众的精神,将我们的光与热散布至世间每一个角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