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
视频:诗尘有金身
成为散发菩萨光芒的老师
今天是9月10日,教师节
让我们一起
感谢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
感恩生命中的善知识
三百年前的春天,随园老人袁枚在园中散步,偶然发现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居然开出了小白花。他心神一动,写下了绝句《苔》: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白日不到处”,是一个如此不适合生命成长的地方,可苔藓却长出绿意,展现出自己的青春。
它没有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而是用“恰自来”的勇敢绽放自己的生存本能和生活意向,焕发出生命的光采。
“苔花如米小”,细小低微的苔花,无法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较,但它依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尊自强,迎来大好春光。“也学牡丹开”,这是“苔”的谦虚,也是“苔”的骄傲。
三百年后,曾在贵州石门坎支教的老师梁俊,带着学生们登上央视舞台。一曲《苔》,惊艳全国。
同样的诗歌,因为不同的演绎者而有了不同的内涵。贵州素有“十万大山”之说,石门坎更是位于贵州接近川滇最边缘的西北角。这样一个偏远之地,梁俊老师去到那里,教导这些孩子,鼓励他们——生命并没有偏和远,重要的是找到生命的自信。
梁俊老师创作的如《苔》一样的诗和歌,给了大山深处的孩子们“也学牡丹开”的勇气。或许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坚定和期许,这首数百年前的小诗,竟在短短几分钟的舞台演绎里,变得更加动人。
一位好的老师,不仅是文化知识和技能技艺的传输者,也是人格和情怀的培养者。在这位老师身上,我们仿佛能看到菩萨的身影,通过演唱这首古诗,善巧方便地让每一个孩子找到生命的自信,教导他们让生命直立起来。
梁俊老师曾回忆说,“小时候,我也生活在大山里”,苦苦寻找人生的方向。当他找到了生命的乐趣,并把这种觉悟反哺给和他有同样经历的孩子时,生命已然活出别样的风采。
《苔》所散发出的生命之香,已超越了花的馥郁。它犹如一束光亮照进了心灵,在相生共荣的朴素情感里,焕发出直达人心的精神力量。
这首《苔》不仅是梁老师唱给学生们的,也是唱给我们的。它振奋了生命的自信,也赞美着我们的佛性。
每一个生命都是尊贵、不可复制的,每一个生命皆有佛性。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折射着佛的微尘相好。
三千多年前,释迦佛陀舍弃王位,选择做一位老师。从此,祂行走于山林田野、村城国邑,说法四十余年、三百余会,只为让每个生命都认识自己的佛性,让每个生命都踏上佛性的觉醒之程。
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三界的导师,是我们最圆满的老师。我们皈依三宝,以三宝为师,就是将佛陀当作我们人生最高的模范,跟着佛学,愿意成佛,成为像佛陀那样的生命。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