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化身之一白衣大士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石膏山还是一座无名的山峰。当时,在山下一带村庄中,常有一位一身白衣的婆婆为妇女们施药治病。她所带药物皆为液末,一疗即愈,疗后即去,只讨一茶半饭,从不受人钱财,也不知究竟所居何处。问之,则自称孝义县如来村人氏,孀居无依。乡民遂呼之为白衣医婆。后来,有一樵夫在石膏山上打柴,遇见她在上岩洞中珈跃而坐,便上前施礼询问:“医婆在此居住吗?只听她回答说::“不定”。言毕不见,无影无踪,不知去向。樵夫异之,告于乡人。乡人亦异之,结伴上山探视。不想白衣医婆已在洞中坐化,乡人视为神灵,改称其为白衣大士,并于洞前建白衣祠,四时八节祭拜。

却说白衣大士在洞中坐化之后,天地感其精诚,于是石中流津,喷液如珠似玉,其液似石非石,似膏非膏,当地人称“石膏”。“石膏”不断滴落,包裹了白衣大士真身,并渐渐闭合,成为一幅惟妙惟肖、层次分明的森林浮雕图像。于是,人们又依白衣大士原样雕了一尊石像,供奉在洞前神龛内,历代相沿祭祀。

白衣大士究竟何许人也?其实白衣大士就是救苦救难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因为南海观世音菩萨有救苦救难的三十二种化身,相应亦有三十二座说法道场,石膏山即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化身之一白衣大士的说法道场。只因打坐修行中被人撞破,便只得收回化身坐化归真。

正是因为此山有这种流津如膏的特点,石膏山才得其名,“膏山活石”之说亦由此而来。因这种膏液包裹了白衣大士真身,上岩遂有“抱佛洞”之称,又因抱佛洞中有似森林、如浴女之浮雕天成,又有了“膏石叠翠”之美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