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能治愈吗 https://m.39.net/pf/a_7143439.html本文转自:文汇网点击视频观看更多精彩内容《西游妖物志》赵爽著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西游妖物志》聚焦“《西游记》中的动物视角”,按照“动物妖精”在《西游记》原著中的出场顺序,细致考证了各类菩萨、取经团队成员、取经路上制造出八十一难的各类魔怪的身世演变及其在现实中的动物原型。充满趣味横生的观点交融与文化混搭。在书中,人神魔,佛道儒,民俗文化、动物科普……“虚”“实”两个世界穿插且互为印证;移花接木、借尸还魂、层叠嵌套、抟土重塑……对比历史版本如元杂剧,分析故事转移、嫁接、人物重塑等演变,一窥吴承恩《西游记》的形成过程。书摘黑熊怪,是唐僧遇到的第一个正经的“妖怪”。在收服悟空和白马之前,唐僧在双叉岭遇到的“寅将军”“熊山君”“特处士”,只知道见人肉就吃,连唐僧肉都不知道,等级太低。黑熊怪则不同。如来给了观音三个金箍,本是让她在路上找三个神通广大的妖魔收服了,用金箍、咒语约束好,做取经人的徒弟。后来,只有孙悟空戴了金箍,而猪八戒、沙和尚比孙悟空本领低得多、也好管得多,所以另外两个箍儿,观音就留为己用,一个套住了红孩儿,一个就套住了黑熊怪。红孩儿是借助了三昧真火才几次赢了大圣,而黑熊怪,纯粹是硬碰硬,两次跟大圣打了平手,武功也算一流。黑熊怪在其他方面也很另类,他对唐僧肉没兴趣,而喜欢修道,他周围的朋友:灰狼凌虚子、白衣秀士白花蛇怪,虽都是妖精,凑到一起谈的却是“立鼎安炉,抟砂炼汞”,总之是跟修道有关的事。连观音菩萨也喜欢他的黑风山,才看中他做“守山大神”。尽管“黑熊怪”是这么一个“不俗”的妖精,却也有不能免俗之处,那就是“贪”。陈士斌诠解《西游真诠》中的唐三藏金池的“贪财”有了终结,孙行者的“贪名”却引来了下一个“贪”——本意是来救火的黑熊怪,看见袈裟也起了贪念,不但“拿”回了家,还要大开“佛衣会”。黑熊怪的“贪”又与金池不同,带着点“不拿白不拿”“贼吃贼,越吃越肥”的味道。说实话,老和尚金池长老把袈裟当收藏品,倒也还有些道理,黑熊精一个修习道家的妖精,要佛家的袈裟有什么用呢?黑熊怪的贪性,倒是符合古人对熊这种动物的认知。熊体大而贪吃,所以古书中早就将它与“贪残”联系在一起。先解决一个知识性问题,黑熊怪,到底是哪种熊呢?看起来是没什么疑义的,因为作者一直在强调他的黑,“碗子铁盔火漆光,乌金铠甲亮辉煌。皂罗袍罩风兜袖,黑绿丝绦斓穗长。手执黑缨枪一杆,足踏乌皮靴一双。眼幌金睛如掣电,正是山中黑风王。”搞得行者都笑了:“这厮真个如烧窑的一般,筑煤的无二!想必是在此处刷炭为生,怎么这等一身乌黑?”这么黑,当然应该是黑熊。可是,在回目标题上,又出现了“熊罴怪”。这就有点歧义了。罴,指的是——棕熊。是的,棕熊以北美的棕熊最为有名,美国人以它们为原型创造了不少可爱的卡通形象。其实棕熊不仅分布在北美,在亚洲、欧洲都广泛分布。真正的棕熊是相当凶悍的,又叫“人熊”或者“马熊”,是熊科动物里体型最大的,战斗力也最强。“熊”“罴”二字在中国的古书中出现得很早,而且常常是放在一起用。《尚书?牧誓》中有:“如虎如貔,如熊如罴。”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轩辕氏,也就是黄帝,“教熊罴貔貅貙(chū)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貔”“貔貅”是传说中的一种猛兽,据说是龙的儿子之一。“貙虎”指的一种长得像狐狸但是又比狐狸体型大的猛兽。从字面意思来看,黄帝似乎是一位驯兽高手,会驱动熊罴、貔貅、貙虎等猛兽做战士,与炎帝打仗,后世也常用“熊罴”来比喻雄师劲旅,与“虎狼之师”是一个意思。还有一些和熊有关的神话传说,比较著名的是关于大禹的。传说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去“探班”,没想到看见大禹变成了一头大熊,正在推山,涂山氏当场就被吓得变成了石头。治水需要“移山倒海”,所以大禹变成了力大无比的熊,可见古人对熊的膂力的认知和崇拜。吴老先生称黑熊精为“熊罴怪”,应该是沿用了这种自古就有的习惯用法,为了强调这个妖怪的战斗力之强。作者简介赵爽,电视一级导演。主编过大型科普丛书《农业十万个为什么》,制作过《红茶的故事》《麋鹿争霸》等获奖节目。著有《人文草木:16种植物的起源、驯化与崇拜》《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中国近代十九个迷案》等。作者:赵爽编辑:金久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