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为善不执
高僧说:“世人如要修缮佛道,首先就要有为善不执的菩提心,竭力戒除贡高傲慢的心态,不住相行于布施,不执着行善之相,放下内心对刻意为善的执念,皆可就地成佛。”这个世上最能够为自己积福积德的行为便是行善乐施,然而很多不了解佛法的人,只知道积德行善能够积攒福运,因此一念执着,想要通过行善来为自己谋求回报,或名声、或利益。殊不知,这种对“行善”的妄念是最要不得的,是与佛道相悖而持的。要知道,心有所执,就会存有挂碍,执迷于虚妄,烦恼就会接踵而来。故此,执着行善之相,看似积福,实则消福,内心无法平静,不论是牟利还是修佛,其道路注定只会越来越坎坷。就好比说佛家崇尚放生是第一善举,于是很多“禅修者”就开始逐一效仿,故意买一些外来生物放生,想借此来为自己谋求功德福禄。然而,这种故意为之的善行,积累的福德是很浅的,很难有现实的福气显照,到最后甚至还有可能,因为自己放生外来生物,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警告罚款。若如此,那就是自己在给自己造作无名罪业了。既然执善无以召福,反而容易引祸,那么人到底如何行善,才算是行菩萨之道呢?对此高僧给出的答案是:“学水即可”。所谓“上善若水”,水乃万物之源,生命之根,其功德无量,足以受人千万世的歌颂赞扬。然而水却不图功勋,默默无闻,润万物而不争,这种行为,才真正算得上是大善举。总而言之,行善,不是行为从善就能为自己的积累福缘功德的,而是要发本我之心去行善,不执着于有没有利益可图。要像佛菩萨一样,以一颗随缘心来普法传法,利好芸芸众生,广结善缘,心怀慈悲仁义,才能让自己印证菩提,真正跻身至佛陀的行列中来。02老死不惧
高僧说:“佛法的要义,就是要让人了生脱死,而它们的存在就是告诫世人,做人要像佛一样,生亦无欢,死亦不惧,把生老病死看淡,才算真正认知佛法,从佛法中领悟成佛之道。”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