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在深山人未识隐藏在高原山村里的皇家

根治白癜风的方法 https://m-mip.39.net/m/mipso_7375991.html

文:骆驼水

图:来源网络

瞿昙寺是乐都南山地区最大的寺院,被誉为“小故宫”,整个寺院依山傍水,高低错落,气势宏伟。它被称为“国宝之中国宝”,却“养在深山人未识”;它是藏传佛教寺院,却有着中原宫廷式建筑风格;它是一座寺庙,却维系着青海东部乃至整个安多藏区的统一安定。

瞿昙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县城南21公里处的马圈沟口,面朝瞿昙河,背靠罗汉山,北依松花顶,南对照碑山。藏语称“卓仓拉康果丹代”,又称“卓仓多杰羌”,意为“卓仓持金刚佛寺”,始建于建于明洪二十五年,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因所藏珍贵文物以及巨幅彩色壁画而闻名,瞿昙寺是典型的明代早期的官式建筑群。

历史上,关于瞿昙寺的历史风云以及各种传说从未停止,传说这里曾是建文帝朱允炆隐居、圆寂之所。因此这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寺院却隐藏着关于一位古代皇帝下落之谜的传说。

事实上,瞿昙寺不简单。它是一座有着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寺院、是一座连通着古代艺术和现代艺术的殿堂。明朝13帝,多少宠爱在其身,在明朝盛极一方、红极一时,是声名远播的河湟名刹。

瞿昙即乔达摩,是释迦牟尼的姓氏和尊称。根据史书和碑志的记载,瞿昙寺创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六年(年)赐寺额为“瞿昙寺”,并下令拨款建寺。虽然是一座明代建筑,但实际的建筑风格确实汉代的。当时所有建筑工匠以及装饰用的画工都来自北京,整体的建筑风格跟北京故宫是一样的,到瞿昙寺旅游,站在高处即可见到中轴式院落布局,于是有人说,去了瞿昙寺,相当于去了明故宫。

寺院背依罗汉山,前临翟昙河,修建在长方形的土筑坛城中,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约有平方米,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寺院的建筑主要分布于自山门起的中轴线上,有金刚殿、瞿昙殿、宝光殿、隆国殿等大型的建筑,两侧对称建有御碑亭、壁画廊、小钟鼓楼、大钟鼓楼、佛塔、小佛殿、经堂等。整个寺院殿堂林立,建筑高低错落,分布井然有序,气势雄伟,至今仍保留着明代早期的建筑特点。

山门是寺院的正门,面宽三间,面积多平方米,单檐歇山顶,斗拱粗大。前院的左右两侧有两座御制的碑亭。金刚殿是前、中院的分界和过道,面积约平方米,单檐歇山顶,采用梁柱结构,不用斗拱。

瞿昙寺殿是瞿昙寺主体建筑之一。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年),俗称“前殿”。瞿昙殿在中院的前部,面积约平方米,重檐歇山顶,殿的平面布局比较特殊,前檐抱厦三间,左、右、后三面设有暗廊,是比较典型的喇嘛寺院的格局,是清乾隆四十七年(年)改建的。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内檐门额上悬有敕赐金书“瞿昙寺”三字的横匾一方,下款有“大明洪武二十六年立”字样。瞿昙寺殿虽经补修,但完好地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格和规模。

殿内塑有三大古佛,8尊菩萨像,还有清光绪十二年(年)施的铜灯一盏,殿门外有明永乐年间(—)施的乌金大煨炉一个。有“独尊”匾一块,书法浑厚庄重,遒劲有力。殿内两侧和内夹墙墙壁上绘满各式精美的壁画,是明代壁画精品。

殿堂建筑中,以隆国殿最为富丽堂皇,型制独特。其月台石栏、殿堂隔扇雕造雄浑精美,被誉为明朝小木作中的杰作。寺内佛塔四座,以度母塔最为古老。隆国殿,俗称大殿,和瞿昙寺殿、宝光殿在同一条中轴线上,是全寺最高大壮丽的建筑,面积约平方米,重檐庑殿顶,四面设明廊,屹立在宽大的须弥座台基上,前面伸出月台一方,月台左右各设踏垛九级,四面以红砂石栏杆围绕。

钟鼓楼瞿昙寺大小钟鼓楼分别在隆国殿前左右两侧,东西对峙,上设隔扇槛窗,平台外加护栏,可供游人凭栏远眺,欣赏寺内外风光。

宝光殿位于中院的后部,面积约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左、右、后三面都砌有砖墙,四面围有明廊。隆国殿在后院,又名大持金刚殿,是全寺最高大、最壮丽的建筑,面积约平方米,重檐庑殿顶,四周设有明廊。建在宽大的须弥座台基上,殿前伸出一月台,四周以石栏杆围绕。殿内的墙壁上绘有彩色的巨幅壁画。大钟鼓楼分列于隆国殿前的左右两侧,东西遥相对峙,登楼凭栏远眺,寺内外风光尽收眼底。在瞿昙殿的四角有四座香趣塔,塔高9米,方形座,长、宽各约5米。

这是一座距离当时的首都近两千公里的深山寺院。今天我们不去探讨建文帝圆寂之谜,只安静地看看这精美的建筑吧,因为它的建筑、壁画、石雕艺术,真的是一份丰富而厚重的民族文化遗产。虽然历经年风吹雨打,已经没有了色彩华丽的外衣,但古朴的气质依然把你深深吸引。纵览瞿昙寺,其建筑可谓包罗万象。宫式建筑与地方手法交相辉映,建筑、石雕、木刻、板画砖雕、瓦当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瞿昙寺以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被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国宝中之国宝”。

檐砖砌栏墙边,浮雕草纹,青色条砖垒砌成的山花,荷叶净瓶浮雕的莲瓣和海棠池子等石雕精美绝伦。这里的栏杆窗,隔心菱花式样,与北京明长陵祾恩殿的外檐装饰如出一辙,在粉墙黛瓦之下,雕花彩绘之中,闪耀着明清建筑艺术的光辉。当然,除此之外,壁画也是一大瑰宝,佛本生故事被绘制得栩栩如生。

瞿昙寺中院建筑宝光殿、瞿昙寺殿、金刚殿、小钟楼小鼓楼及配殿、宝塔却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其大木结构和木装修为甘青地方手法。隆国殿两侧的抄手斜廊是国内现存的唯一实物。建于永乐十八年(年)的明奉天殿,其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两侧有抄手斜廊,清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时,两侧抄手斜廊被拆除代以卡子墙。小钟楼小鼓楼及四座小配殿的前檐木结构是典型的青海地方做法,俗称“平枋加猫儿头”亦称“拱檩悬牵”。四座香趣塔是藏式传统形制。官式建筑与地方手法交相辉映,是瞿昙寺建筑的一大特色,是古建筑研究难得的实物资料。

壁画廊起自隆国殿的两侧,环绕中后院一周。瞿昙寺壁画廊的巨幅彩色壁画,面积约平方米,堪称瞿昙寺最为珍贵的艺术品。主要内容为佛本生故事,构思奇巧、形象逼真、技法纯熟,风格似敦煌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堪为国家级至宝。

壁画以连环画的方式绘出了释迦牟尼一生的故事,如“善明菩萨在无忧树下降生”、“净饭王新成七宝衣履太子体”、“佛授记一千年后佛法东流华夏”等,虽然历经多年,但色彩依旧鲜艳夺目,历久如新。瞿昙寺壁画里的景物中,日月、星辰、云雨、山川、树木、花卉、人物、禽兽、殿宇、亭台、楼阁、仪仗、车舆等,应有尽有,场面之大,技艺之精,十分罕见,为历史、考古、美术等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瞿昙寺壁画使

祖国西部壁画艺术有了一个完整时代的阶梯。壁画总面积为平方米,仅其数量就十分惊人,其中明代早期壁画占79%,余为清代壁画。敦煌壁画闻名世界,年代从北魏至元代,而瞿昙寺壁画正好弥补了明清空缺。有学者题词“前有敦煌,后有瞿昙”,此言不虚。

花斑石须弥座来自明朝皇室。瞿昙寺石雕数量多,种类繁,均为官式须弥座形象,规制统一,雕刻细腻,精美绝伦。种类有宝光殿佛台莲花座、隆国殿佛台莲花座、象背云鼓、六伏狮曼陀罗、鼎座、罄座、灯座、御碑须弥座螭首、隆国殿和御碑亭的须弥座望柱栏板等,按石质分有花斑石和当地红砂岩。花斑石出自河南省君县,青海没有这种石材,花斑石石质呈淡紫色,匀布浅黄色花斑,磨光后莹润细腻,色彩斑烂。故宫坤宁宫、十三陵定陵地宫、清西陵用此石制砖墁地,以示皇权的尊贵。

瞿昙寺花斑石须弥座集中在宝光殿内,每件上部有“大明永乐年施”汉文及藏文、梵文对照铭文,是明皇室布施给寺院的礼品之一,雕刻精细,磨制光洁。其局部圭角、仰莲伏莲、束腰金刚柱为官式统一规制,每件石雕分层拼对,应是在河南官方采石场雕好,千里迢迢运至瞿昙寺的。而当地产中坝红砂石石雕为整料,重达15吨的御碑须弥座也是一块整料。

瞿昙寺现存明朝汉藏文对照御制碑以及明清匾额十块,明朝宣德二年所铸青铜大钟一口,香炉三鼎,明钹、象牙佛珠、檀香木佛珠,米拉日巴石雕像,明清皇帝所赐的金印、景泰蓝花瓶、象牙塔等许多珍贵文物。

还有最引人注目的“象背云鼓”。那是一只石雕卧像,造型为一个憨态可掬的小象,跪伏于须弥座上,回头凝望长鼻卷起的莲花,身披璎珞,饰有宝珠铃穗,身负荷叶莲花,托起香炉,叠云架起“震天风雷鼓”,说此鼓鼓声象征雷声,云中雷响震动天花坠落,为人间赐福。由于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非常具有代表性,堪称稀世珍宝,也被定为青海省海东市的吉祥物。

寺内还珍藏着《甘珠尔》、《丹珠尔》、《宗喀巴大师文集》等佛经及著作三百多部,并有迎请自印度的舍利近百颗,供奉在佛塔内。历史的残垣断壁静静地消失在夕阳中,瞿昙寺历经年却依然灿烂地开放着,那栩栩如生的山石云树,像敦煌的飞天,年年岁岁,飞舞在河湟大地上。

历史的残垣断壁静静地消失在夕阳中,瞿昙寺壁画的艺术之花却依然灿烂地开放着,那栩栩如生的山石云树,像敦煌的飞天,年年岁岁,飞舞在河湟大地上。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曾经的荣耀、辉煌尘封在历史之中。门前冷落车马稀,但是却风度不改。

在日落余晖下,丝丝光芒穿过木格窗,若隐若现的古老壁画令人安宁。尤其在这几乎没有游客的平和环境里,犹如是人世间的一颗凡尘,滚落在光束中。静静地凝视着它安静、古朴,没有尘世喧嚣,它精美、雅致,于长河中沉淀了余年。阳光照射在那明暗相映的河道上,用光线勾勒出它苍老庄重的容颜,它像一位迟暮的老人,在历经百年寒来暑往、风雪交替后,看透世间浮华,悟到人间真谛。它就这样看着眼前奔流不息的瞿昙河,站成了最具代表的藏传佛教建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