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壁画中的观世音经赏析二莫高

隋代敦煌石窟艺术上承北朝,下启唐代变革、发展时期,但未统一前的隋代开皇初年,洞窟形制和内容依然延续北朝时期的风格,如莫高窟第窟开皇四年开凿的石窟,《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变相》以山水树木为背景,画面情节较为简单,传统北朝横卷式构图,这种构图将多情节、多场面的故事,并列画成横向连接的长卷,类似传统卷子横向延伸,当墙壁延伸结束时,又呈之字型走势再画一至两条横卷依次并列,直到内容表述完整结束。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变相》构图走势莫高窟第窟-隋

横卷式构图比较适合讲故事,一般走势也与古代长卷的卷装一样,由右边开始往左边依次展开,可以将佛经故事内容依次铺开,详尽且详细。一般选择故事特殊场景入画,突出特定故事情节,用树木山石和建筑包围主体事件人物来表述,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因此,横卷式对于故事人物和景物的表达更丰富了,主线人物,景物建筑、山石和树木等艺术的表现也呈现多姿多彩特色。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变相》之救怨贼难莫高窟第窟-隋

建筑:莫高窟第窟《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变相》建筑绘画多达27处,以建筑内端坐主体人物为单一画面,建筑四周配以树木和山石分割,形成相对独立,显眼的分支情节。除三处采用特别形制建筑,其他24处均以汉式挑檐大殿为中心,可见到了隋代敦煌石窟艺术更多摹仿中原寺院,西域艺术的影响逐渐消失。

《观世音解淫欲毒》之重檐大殿莫高窟第窟-隋

汉式大殿,分重檐大殿和歇山大殿两种。重檐大殿高台地基,有围廊,重层庑殿四披,殿顶蓝色,似小楼,墙面白色或红色,设有帷帐。其中解淫欲毒、嗔恚毒两处重檐大殿配有偏房;二求两处重檐大殿设了围墙。歇山大殿高台地基,有围廊,屋顶歇山,即上部悬山,下部四披,前披延伸设前廊,个别如现婆罗门身,大殿左侧一面开有花窗很是特别。

《观世音化现佛身》之歇山大殿莫高窟第窟-隋

《观世音化现婆罗门身》之歇山大殿莫高窟第窟-隋

盝顶形屋,描绘了两处。一处是东披最后一幅画面,内容不详,其房盝顶,顶绘有藻井菱形图案,设帷帐,帐内端坐人物,似有居士维摩诘之态,此或为化居士,待考。第二处西披的化龙王身,屋为盝顶,上部有斗拱彩绘,很像帐形龛,龛内为游戏坐姿的观世音化现龙王身。

《观世音化现龙身》之盝顶形屋莫高窟第窟-隋

圆形帐龛,观世音菩萨供养多宝塔,可能是因画面构图的限制,只绘制了没有塔刹的佛塔一层,上部斗拱彩绘菱形图案,设置帷帐,帷帐内须弥座上有佛两身,座下两边跪拜菩萨各一身。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变相》之树木莫高窟第窟-隋

树木森林:莫高窟第窟《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变相》树木非常繁茂,多与山石作为故事的自然分割,又作画面空白的填补。有大树,也有乔木,亦有草本植物;它们有的挺拔,有的弯曲,有树冠蓬松,也有紧凑稀疏,或随风飘荡,或长在大山之上,或是大殿左右及屋后。

《无尽意菩萨供养观世音》之背景圣树莫高窟第窟-隋

大树,树干挺拔粗壮,土红色树干树枝,树冠蓬松,青绿树叶有扇贝形、桃心形、五角星形和桃心灯笼式,多处于大殿左右,或佛、菩萨身边,似乎有作为圣树的特点。

塔冠之树,莫高窟第窟《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变相》有11处分支故事采用此种树木,树木直挺,树冠多层,似高耸如云的高塔。树冠分单双之别,单者扇贝形树叶,两至五层由下到上依次变小;双者土红树干,树叶两边对称,树叶四层呈小桃心形。塔冠之树一般多绘制在屋后并排种植,作为绘画的补白填色背景。

《观世音化现比丘尼身》之背景塔冠树莫高窟第窟-隋

柳树,绘有四处,或处于野外,或山边,或庭院赏柳。处于野外山边者,土红树干挺拔,枝叶茂盛,或枝条似马尾随风垂下,或春柳随风漂散;庭院赏柳,绘制在观世音化现居士身故事里,处于大殿一侧,树干纤细、枝条稀疏之病态柳,与达官居士的居住身份相符,是特别为体现居士身而专门绘制。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变现》之背景柳树莫高窟第窟-隋

《观世音化现居士身》之柳树莫高窟第窟-隋

山石:三角形山峰与叠层晕染山峰连续依次更迭,形成山脉,多处于故事画面下部,个别分割画面向上部延伸,山石之上长有高大树木,或低矮乔木。与画面主体建筑和人物相比,比例依然人大于山,其山石与树木有园林盆景特色,远山近石,以小见大。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变现》之背景山石莫高窟第窟-隋

熊熊火苗:《观世音经菩萨普门品变相》大火难故事,画面简单,只见一人处于三撮火苗中,火苗远长并向右边同一个方向飘,画面左侧顺着火苗,还有花草,被熊熊大火燃烧引起的风卷入,随火飘去,表现出熊熊大火烧的正旺。

《观世音救大火难》之熊熊火苗莫高窟第窟-隋

大海浪:《观世音经菩萨普门品变相》大水难和罗刹难两个故事是直接表现水的,大水难讲述乘船出行的人们突遇洪水被冲走,危难时刻观音救度,得离水深危险,绘画表现上比较平静,宽阔水面上还绘有荷花苞,给人安全感。但接续罗刹难故事,外出海外寻宝的人们,被大海浪胁卷着去了危险的罗刹国,大海浪用土红线描,绘出螺旋卷曲的海浪,给人从平静河水到大海澎湃的反差紧迫感,螺旋卷曲的水纹正是象形文字“水”字由来的图像化。

《观世音救大水难、罗刹难》之大海浪莫高窟第窟-隋

三人成众:《观世音经菩萨普门品变相》绘画构成简单,每个画面人物少则一人如救火难,最多则可达15人,但大部分如化现时一般只有4人,成群则多采用绘制三人一组的模式,如强盗士兵三人、商人三人、被度化者三人,这里的三人均是约数,绘画中三人、三山、三树等,这里多表示很多,三人为众、三峰为山、三木为林,其实正是绘画对“三生万物”思想的一种表达。

《观世音救刀杖难》之三强盗众莫高窟第窟-隋

隋代前期莫高窟艺术沿袭北朝风格,于不变中又多了些中原特色,到隋南北统一后,吸收与借鉴南朝文化有了更多变化。莫高窟两幅《观世音经变相》正好体现了这前后艺术特色的变化,下一期继续介绍莫高窟第窟《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变相》,敬请期待!

(来源:敦煌写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