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我以前文章的同学都知道。我一直在吐槽中国的人物画不够写实。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我说的是人物画,没有说人物雕塑。
按道理来说,人物雕塑如果能做到写实、准确、逼真,那么绘画也应该会受到影响啊?可中国的绘画和雕塑偏偏不是这样。
比如说宋朝,我们哪怕是拿宋朝画最好的人物画来看,它的人物造型、比例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宋朝的雕塑就不一样了,它的写实程度完全和绘画不是在一个量级的。
我在前面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时就说过,中国的人物雕塑(主要是佛像、罗汉、僧侣、仕女以及天女像)受到了天竺的健陀罗艺术以及西域传来的罗马,希腊雕塑的影响。那时候的人像雕塑,就已经比较写实了。
到了唐朝更加有了进步,而且还加入了大唐的恢宏大气。
到了宋朝,虽然雕塑缺乏了隋唐时期的宏伟规模和奔放气势,在写实手法的精雕细刻上却有所发展。
而且由于宗教艺术进一步世俗化,神佛塑像中理想化成分明显减弱,现实性生活气息则大大增强,特别有的菩萨、罗汉、侍者像几乎是现实生活人物的写照。
正所谓无图无真相,接下来一笑就带你来看一些宋代雕塑中的精品:
山东灵岩寺罗汉
灵岩寺在山东济南市长清县泰山西北麓,寺内千佛殿有彩塑罗汉40尊。
这40尊罗汉没有所谓的“宝相庄严”,也没有夸张的神通展示,看起来就像一个个普通的僧人。
而且他们形态各异,各自的动作姿态毫无雷同之处。仔细观察的话,你还能从形貌上看出他们的不同阅历以及性格特征,甚至还可以通过他们的形体神态感受到他们的内心OS。
这是宋代禅学在艺术上的表现,“人人皆有佛性”,只要一念向善,谁都可以是罗汉。
图片来自网友莲莲的小世界太原晋祠侍女像彩塑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西南,本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唐叔虞的祠堂,北宋时又追加供奉唐叔虞的母亲邑姜,建了一座圣母殿。
在圣母殿中,有圣母及42个侍从像,其中侍女彩塑33尊。
这些彩塑侍女手持日常用品,各守职事。她们造型优美多姿,面部表情细腻丰富,眉眼之间似有秋波流,端庄娇俏,楚楚动人,仿佛是真人被定格了一般,灵动自然,毫不呆板,显示出塑造匠人的高超技艺。
四川大足石窟造像
四川大足石窟造像有数十处,连绵近一公里,共计六千多尊石刻。
其中第号龛的北宋数珠手观音被称为北山石刻之冠。
本来观音是一切庄严,身放种种奇特光明,但在宋代刻工手下,这位站在莲花上的观音身姿曼妙,华冠佩饰精美,舞带迎风飘扬,却有一种迷人的女性魅力,因此当地人俗称其为媚态观音。
大足北山石刻第号龛数珠手观音还有第18号摩崖地狱变相中有一个手掀鸡笼正在放养鸡雏的农妇形象,她衣着朴素,表情和蔼,使人忘却了这是在搞宗教宣传,完全是民俗生活的真实再现。
喂鸡农妇像大足石刻地狱变相部分这些宣传佛教的雕塑中间,还有大量的世俗人物形象及生活情节,都极为真实动人,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达到了极其出色的水平。
除了上面介绍的以外,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宋代同期雕塑精品还有河北正定隆兴寺大悲阁22米高铜铸大悲菩萨像(北宋)、天津蓟县独乐寺16米高观音泥塑(辽)、山西大同下华岩寺薄伽教藏殿中的二十九尊塑像、山西大同善化寺大殿中的塑像“二十四天”(辽金)、浙江杭州飞来峰临溪崖壁上的布袋和尚和十八罗汉像等等。
这些雕像都反映了当时市民的审美趣味,融入了民间工匠对现实生活的爱憎,显示了民间工匠的艺术才能。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大悲阁大悲菩萨像独乐寺观音像大同下华岩寺菩萨像善化寺二十四诸天像飞来峰布袋和尚辽代彩绘木雕水月观音像本文为《趣说汉字书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钟,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艺术素养。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