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台湾藏家秘藏高古雅器亮相,晚来的春拍

允臧斋是年成立于台北的一家实力拍卖行,团队的国际化视野、资深艺术从业背景和丰富的拍卖经验,全面保证了允臧斋拍卖的水准。由于疫情的影响,允臧斋不得已将今年的春拍推迟,但同时也投入了更多时间和精力筹备本次拍卖,力图给海内外藏家呈现一场中华文化艺术飨宴。

9月19日,允臧斋春季拍卖会将于台北正式举槌,推出「中国古董珍玩」、「环玭琳琅」两大专场,余件拍品,涵括青铜器、佛教艺术、木雕、瓷器、玉器、书画、当代艺术和潮玩等。更有「清翫雅集」会员、历30年首度曝光的「恭惠书屋」、首次面世的著名实业家「集琼斋」主人伉俪等系列台湾重要私人藏家秘藏现身。

本次拍卖中,不乏高年份的佛造像、铜器和玉器。一尊PhilipGoldman旧藏的佛像,是几十年来唯一能于艺术市场流通的丹萨替寺风格橛金刚。还有一件台湾「清翫雅集」会员旧藏的绿松石二里头牌饰,不仅是难以求得的文物珍品,也在中华艺术文化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除此之外,明代大家沈周的一幅画作也将于本场拍卖首次亮相,「恭惠书屋」释出的高古玉,其中包括市场少见的馆藏级别,十分珍罕。联拍在线将全程直播,并提供实时同步竞拍技术和服务支持,助您足不出户,畅拍全球。

重点拍品

Lot二里头时期(夏代)镶嵌绿松石青铜兽面纹牌饰

起拍价格:8,,新台币

尺寸:L14.6cm

来源:台湾“清翫雅集”会员旧藏。

参阅:

1.夏代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香港佳士得,/6/3,Lot,长15.5公分,成交价:8,,港币;

2.夏代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二里头遗址(84VIM11);

3.夏代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玫茵堂收藏,长14.5公分;

4.夏代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Sackler美术馆藏,长17.2公分

牌饰呈上宽下窄的弧瓦状圆角、束腰梯形,左右侧缘各有二个穿孔钮。正面是绿松石镶嵌而成的抽象兽面纹,以弧线、卷云线勾画兽面的五官特征,兽目为臣字眼,并以圆形绿松石为凸目,透过金属底托、镶嵌的绿松石层、绿松石凸目营造出层叠起伏的空间感,予观者神秘而震慑的直观感受。

这类绿松石镶嵌牌饰非常罕见,早年已有数件流失海外,但长期被误认为马饰当卢,直到年代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大家才意识到这类牌饰的重要性,牌饰远早于商周时期,可谓三代青铜文明的滥觞。根据黄翠梅教授的统计,目前海内外已知的绿松石镶嵌牌饰共有17件(尚不包括本件),除了二里头遗址发现的3件、天水博物馆1件、四川三星堆遗址2件,其余皆在台湾、欧美公私收藏机构。

杨美莉、黄翠梅等学者透过二里头遗址中绿松石镶嵌牌饰出土摆放的位置,推断牌饰应是作为腕饰使用。黄翠梅进一步将其与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地区流行的现象:使用绿松石装饰人体作连结,如青海宗日、山西陶寺、山东日照皆有这样的例子,只是他们不像二里头使用青铜底托,而是采用其他材质。也有学者指出二里头所见的绿松石镶嵌技术是从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继承而来。综合现有证据来看,此一论断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关于牌饰的象征意义,学界则有许多争论,目前最为风行的看法是:绿松石牌饰为巫师用来沟通神人的重要物质媒介。无论如何,考虑到与牌饰共出的丰富陪葬品,以及牌饰主人崇高的社会地位,即便不是巫师,也是二里头的高级统治阶层。本牌饰在兽面的布局上,与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牌饰(84VIM11)非常接近,可以作为判断本牌饰年代的参考依据,大致座落在二里头二期、三期之间。这类牌饰由于数量稀缺,能在艺术市场上流通的几乎没有,回顾过去二十年,也仅有佳士得在年拍卖一件,并以高出估价一倍多的佳绩成交,可以说明这类牌饰是如何受到收藏家的追捧与认可。本牌饰源自清玩雅集会员多年珍藏,来源有绪,也是台湾唯一一件可以流通的二里头牌饰,收藏价值不言可喻。

Lot元代(14世纪)丹萨替寺风格双生橛金刚立像

起拍价格:2,,新台币

尺寸:H23.5cm

来源:

1.伦敦佳士得,/6/19,Lot。

2.PhilipGoldman旧藏,伦敦。

3.美国私人收藏(迄今)。

出版:OlafCzaja,MedievalRuleinTibet,VolumeII(),Plate.

着录:HimalayanArtResources,no..

参阅:

1.明代丹萨替寺风格胜乐金刚,高27.9公分,纽约苏富比,/3/17,Lot,成交价:1,,美元;

2.明代丹萨替寺风格铜鎏金大日如来,高21公分,香港邦瀚斯,/10/7,Lot,成交价:3,,港币;

3.元代丹萨替寺风格铜鎏金大随求佛母,高32公分,Koller,/10/30,Lot,成交价:3,,瑞士法郎

丹萨替寺为帕竹噶举派开山祖寺,在南宋绍兴年间由多吉杰布创立,经过五十年的筚路蓝缕,从札巴迥乃开始,当地朗氏家族掌管该寺,座主一职,世袭罔替。在元代早期,更因为朗氏家族族长受封为帕竹万户长,自此丹萨替寺成为政教合一的宗教世俗政权,在14世纪,帕竹政权四处征伐,吞并了前藏的大部分地区,势力达到巅峰,与后藏的萨迦派们呈分庭抗礼之势,丹萨替寺艺术风格即在此背景中酝酿而生,伴随着帕竹势力的拓展,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在15世纪,因为政治上的动荡,帕竹政权走向覆灭,丹萨替寺也隐没在历史中。直到年意大利藏学家图齐造访该寺,为该寺舍利塔造像所惊艳,借由照片的传播,丹萨替寺风格艺术才重新回到世人眼帘。至为可憾的是,在文革期间,丹萨替寺被毁,付之一炬,文物散失,不可胜数。

本尊为罕见的三面六臂,每一面各带三眼,睁视慑人,其形则圆润如杏核,呈现半寂静、半愤怒的半嗔像。头戴宝冠,戴圆形大耳当,双手怀抱明妃,捧金刚橛,象征佛法如金刚橛一般,破敌锐不可挡。下半身着兜提(dhoti)呈跨立之姿,右膝微曲,左脚笔直延伸。主尊与明妃以各种璎珞、钏饰庄严其身,肌肉圆润粗壮,装饰华丽无似,皆是丹萨替寺艺术风格的典型反映。

海内外统计指出,本尊题材特殊、是几十年来唯一能于艺术市场流通的丹萨替寺风格橛金刚。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借由本尊的工艺痕迹,可以确知本尊应该是属于名扬四海的丹萨替寺舍利塔上层的重要成员,这可以说明本尊的历史文化意义,收藏价值不言可喻。本尊第一次面世是在距今近50年前的伦敦佳士得拍卖,后来长期为著名藏家PhilipGoldman珍藏。Goldman收藏许多重要的佛教艺术品,举例来说,他收藏的另一尊丹萨替寺大日如来,曾在佳士得、邦瀚斯拍卖,并在香港取得逾万港币的亮眼成绩。一方面说明丹萨替寺造像在西藏造像中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一方面也证明Goldman的眼光,受到来自全世界同行、收藏家的广泛认可。前述大日如来的量体与本尊相仿,其成交价对于本尊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而本尊的估值也相对宜人,值得藏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