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甘肃的石窟,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敦煌莫高窟,其实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南25公里处的覆锺山下,还有一座虽知名度不高、却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石窟——北石窟寺。因其文物大多保存完整,内容丰富,与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四大石窟”。
北石窟寺是北魏永平二年(年),由泾州刺史奚康生所建,因与甘肃平凉泾川县的南石窟寺为同时代开凿,两寺一南一北,遥遥相对,故得名“北石窟寺”。整个石窟群开凿在高20米、长米的红砂岩崖上,现存大小窟龛个,精美石雕造像尊,是甘肃省石雕艺术最为集中的一处窟群遗存。
位于石窟群中部的窟,高14.6米,南北宽21.7米,进深15.7米,是北石窟寺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和最有价值的洞窟。窟门外两侧各矗立一尊高5.8米的天王石像,两侧墙壁上还留有许多宋、元、明时期的墨书碑刻及题咏,内容相当丰富,堪称北魏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窟内共有大型石雕造像23尊,以及飞天、乐人、佛传及佛本生故事浮雕造像多身。其中七尊高达8米的立佛造像,形态丰满、体魄雄健,给人一种敦厚威严之感,其气势丝毫不输云冈石窟。据介绍,它们是国内现存最早、也是最宏伟的“七佛”题材造像实例。
所谓“七佛”,是指佛祖释迦牟尼和他之前就已经成佛的六位圣者。位于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佛,右为过去庄严劫三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左为现在贤劫三佛,即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波佛。七尊佛像向前微倾,使游客感受到一种迎面而来的动势,可谓动感十足。
有趣的是,这七尊佛像容貌细眉大眼、高鼻厚唇,颇具北方少数民族的特征。由于北魏从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开始,到世宗宣武帝元恪,正好历任七朝帝王,于是有专家学者认为这七尊大佛,很可能是按照北魏七位皇帝的模样雕刻而成,而北石窟寺也应该是北魏皇室的家庙。
第号窟最精美的造像,是位于窟门南侧的骑象菩萨,象背上的菩萨头戴玉冠,风姿娟秀,仪容恬静,身上天衣飘然欲动,其雕刻技艺之精湛,在北魏时期极为罕见。很多游客以骑象为依据,认为这是普贤菩萨,而据专家考证,它其实是佛教中重要的护法神——帝释天。
北石窟寺的佛教造像70%以上为盛唐时期所刻,在规模最大的第窟,一尊细眉大眼的佛像与四川广元武则天祀庙内的国内唯一“武后真容”石像非常相似。由于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帝王只有武则天一人,于是专家学者们认为这尊佛像就是武则天的化身,极具研究价值。
北石窟寺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霜洗礼,很多佛像已残破不堪。近年来,当地多次拨款对其进行加固和维修,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造像的进一步风化。目前石窟二层以上被封闭不让参观,一层也有部分洞窟关闭,所以想要来看北石窟寺的朋友一定要趁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