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面观音,Ekāda?amukhānāmAvalokite?vara,六观音之一,主救济阿修罗道,给众生以除病、灭罪、增福之现世利益。总之为除恶导善,引众生入佛道之菩萨。
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根本之首和颜悦色、洁白如玉,昭示成就伟业;正面之首别具三只慧眼;其上为增广三首,笑颜永驻,示成就威震天下之宏业;威福之上为愤怒三首,威严飒然昭成就威猛之功德;最上为阿弥陀佛之首。
十一面观音,共十一张面孔,分五层排列。一面,化恶有情;二面慈面,化善有情;三面寂静面,化导出世净业。这三面教化三界便有九面。第十面为暴笑面,表示教化事业需要有极大威严和极大意志方能无懈而有成就。最上一面为佛得,功德圆满。
传说,天宝战争中,观音托梦阁罗凤,铸十一面观音像,才退敌军,拯救了南诏国。
观音八化身分别为:救苦观世音菩萨、除怨报观音菩萨、南无寻声苦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音、易长观音、南无孤绝海岸观音、普陀落山观世音、建国观音。
有关十一面观音的经典主要有二种四部,即北周保定四年()天竺僧耶舍崛多译《十一面观音神咒经》,唐永徽四年()阿地瞿多译《陀罗尼集经》卷四之经,唐显庆元年()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
此三种经其实都是出自《金刚大道场经》的同本异译,唐慧沼还对玄奘译本作过《义疏》。唐不空译有三卷本《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
北周译经后并未浒,初唐高宗、武周时仅三年间即出两经,而十一面观音画像亦出现,如敦煌石窟就从初期直到西夏,都有此经变壁画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