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门瑰宝被盗往事内外勾结珍宝被损毁致无法

▲龙门石窟。

▲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在龙门石窟时的原貌照片。

史克曼

▲华尔纳

原标题:瑰宝玉碎

本报记者黄加佳

拥有多年历史的洛阳龙门石窟,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宝库和世界文化遗产。站在龙门石窟前,每一个人都会被其壮观华美深深震撼,同时,又不能不为满目的伤痕疮疤而扼腕叹息。

这里共有多个石窟、余尊佛像,从最大的高达17.14米的卢舍那大佛,到最小仅有2厘米的佛造像,没有一个是完整的!

多年间,龙门石窟经受着大自然的风霜侵蚀,遭历了唐代的灭佛运动,但最大的劫难来自近代。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十年中,西方文化强盗勾结利欲熏心的文物贩子,大肆盗凿龙门石窟,佛头被砍下,雕像被肢解,浮雕被凿碎……越是精美的石刻艺术品,越会被当做劫掠的目标。它们被简单粗暴地从石窟中凿下,偷运境外,流向了欧美和日本等地。

“一座尚未开放的万神殿”

从洛阳市区驱车向南12公里,远远就可以看到伊河两岸相对而立的龙门山和香山,两山相望,就像一座天然的门阙。春秋战国时期,这里被称为“伊阙”。隋代,洛阳被定为东都,“伊阙”成了天子门户,改名“龙门”。

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

北魏孝文帝是在中国历史中留下重要一笔的皇帝。南北朝初期,鲜卑族政权北魏一统北方。孝文帝亲政,革俗汉化,强令鲜卑人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话,以雷霆万钧的手段加速了民族大融合,也深刻影响了汉文明的发展。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于是在公元年将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同时拉开了大规模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正是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开始迅速发展。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在北朝,则盛行开凿石窟。比龙门石窟略早的云冈石窟,也是始凿于北魏。后来北魏迁都洛阳,龙门石窟就成了北魏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

龙门石窟中形制最大的卢舍那大佛作于唐高宗时期,至今仍是最能代表龙门石窟的佛造像。北魏没有盛唐气象,营造的石窟相对较少,但一来年代更久远,历史信息深厚;二来自身艺术风格浓郁,北魏石窟同样蔚为大观。

中央民族大学考古文博系副教授刘连香告诉记者,北魏佛像与唐代佛像在艺术风格上截然不同。北魏晚期风行的“秀骨轻像”,佛像显得俊逸修长,不像唐代佛像那样体态丰盈。

古阳洞开凿于公元年,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的一个洞窟,但若论艺术水平,则要首推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宾阳洞。

公元年,迁都仅仅6年,年仅32岁的北魏孝文帝去世。次年,其子北魏宣武帝为父亲做功德,开始营造宾阳洞石窟。“宾阳”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

宾阳洞前后建造了24年,富丽堂皇的景象为龙门众石窟之冠。不过,宾阳洞的营建却十分坎坷。史书记载,宾阳洞施工五年才“斩山二十三尺”。宣武帝非常不满,将最初的工程主持人换掉,可是新上任的主持人没几年便去世了。宣武帝只好把宾阳洞的工程交给宦官刘腾。刘腾觉得一座洞窟不足以彰显君威,奏请宣武帝在南北加造两座洞窟。于是,最初的宾阳洞便成了宾阳中洞。

公元年,宣武帝驾崩,7岁的孝明帝即位,胡太后临朝称制。刘腾联合领军元叉,以太后“淫乱肆情”为由,发动宫廷政变,幽禁了孝明帝和胡太后。4年后,刘腾病死,胡太后重返朝堂。

经过几次三番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胡太后再次临朝,自然没有什么心情继续整治对手所主持的宾阳洞。此时,宾阳三洞只完成了中洞,工程就此废止。理想中的辉煌工程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但是宾阳中洞的石刻已足以震撼人心。

宾阳中洞深12米,宽10.90米,高9.3米,洞内正壁中央供奉着释迦牟尼跏趺坐。窟口内壁两侧各有一个上下四层的浮雕,最上层是“维摩变”;第二层是佛本生故事;第三层就是著名的帝后礼佛图;最下一层是“十神王”浮雕像。

刘连香告诉记者,在龙门石窟的北魏石刻中,宾阳中洞的帝后礼佛图称得上等级最高、艺术水平最高的作品,甚至可称龙门之冠。

帝后礼佛图是两幅浮雕的合称。图分左右,左壁为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右为文昭皇后礼佛图,分别刻画了孝文帝和文昭皇后带领侍从列队礼佛的场景。两幅浮雕人物密集,顾盼神飞,浑然一体,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杰作。浮雕中的衣冠仪仗,忠实记录了北魏孝文帝强行推动汉化后的服饰特征,极具史学价值。

北魏没有完成的宾阳南、北二洞,一百多年后在唐太宗时期得以完工。值得一提的是,宾阳南洞的营造还记录了一段唐代皇位之争的历史。

唐太宗时期,太子承乾因荒淫被废,众皇子觊觎皇位蠢蠢欲动,其中表现最为积极的是皇四子李泰。李泰与承乾一样都是长孙皇后所生。长孙皇后病逝,李世民极为悲恸,李泰便奏请开窟造像纪念母后。

此后数百年间,龙门石窟不断地被后代王朝修复、续作,历经千年时光,伊河两边的峭壁上共开凿了多个石窟。时至今日,龙门石窟共存窟龛个,题记和碑刻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9.7万余尊。无论规模,还是艺术成就,都堪称中国石窟艺术的巅峰。

伊河静静地流淌,倒映着河岸的龙门山、香山,以及山体峭壁上的慢慢伸展开来的龙门石窟。这里从唐代就是著名景观,白居易曾记:“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早已习惯了龙门石窟的存在,它是风景,也是求神拜佛之所。

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这里,把另外一种价值添加到了龙门石窟之上。灾祸由此而起。

第一个将龙门石窟介绍给世界的外国人是日本学者冈仓天心。

年,在中国游历的冈仓天心偶然发现了龙门石窟。站在巨大的佛像前,钻进华美的石窟里,冈仓天心彻底被雄伟瑰丽的景观震撼了。他在日记中赞叹:“龙门石窟自身就是一座博物馆,有上万座石像,有唐代的作品,甚至还有宋代的作品,制作年代也非常可信,其重要性无法估量,多么美丽的地方!”

在中国游历后,冈仓天心回到日本,用宾阳洞的照片制成幻灯片,举办了讲座。龙门石窟很快声名远播。此后,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沙畹、美国收藏家查尔斯·朗·弗利尔、日本学者关野贞等等纷至沓来。这些人,有为历史文化或是风景而来的学者、旅行家、探险家,当然也有为了文物而来的收藏家,还有干脆就是为了金钱而来的古董商乃至文物盗贼……有些人则是几种身份兼而有之。

兰登·华尔纳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年,他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年,他留学日本,师从冈仓天心,专攻佛教美术。他为哈佛大学开创了东方艺术课程,也曾在几家美国博物馆担任高级职务。

然而,对中国来说,兰登·华尔纳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物大盗。

年,华尔纳潜入敦煌莫高窟,剥离莫高窟唐代壁画精品10余幅,并盗走第窟彩塑供养菩萨像等。由于他揭取壁画的方式极其简单、原始、粗暴,壁画完全破碎,遭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至今,人们仍能在一些洞窟中看到壁画被剥离后触目惊心的现场。

在去敦煌前,华尔纳就到过龙门石窟。甚至在去龙门石窟之前,华尔纳就已经深深为其吸引,而且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3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