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伊河段发现一唐代菩萨半身像
龙门石窟研究院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发现:在龙门石窟景区伊河段和石拱桥下游不同位置,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了数件古代石雕残件。
据悉,龙门石窟景区伊河段近期进行了排水工程,工作人员在进行水面橡胶坝检修和游船码头施工时,发现了一尊唐代菩萨半身像,以及两件残像。其中,一件雕刻在一块较大的山石上,可见造像的腿和双脚,初步推断为一交脚坐或游戏坐的菩萨像腰部以下及两脚部,腰部以上毁。由于石块较大,目前尚未进行搬运。
龙门石窟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对这些发现进行了仔细勘查和清理工作。据研究院历史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路伟介绍,这些石雕残件可能是受到古代伊河泛涨的影响,导致寺院被毁而造像被冲入河道。据《旧唐书》记载,唐开元十年二月,伊水泛涨曾冲毁过龙门天竺和奉先寺等重要寺院,这也可能是这些石雕残件出现在河道内的原因之一。
现场,龙门石窟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杰听取了考古人员的汇报,并对这一重要发现表示了高度重视。
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对龙门石窟及其历史的更多好奇和探索,也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素材和思考角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龙门石窟的一些区域因为开山取石和盗凿而受到了破坏,导致部分窟龛造像掉入了附近的河道中。经过长时间的水流冲刷和翻滚,这些石刻造像表面常常变得光滑,或者表面纹饰受损,使得雕刻细节不再清晰。
在伊河道的疏浚和旅游设施建设中,一些文物被发现并收藏到龙门石窟研究院文物库房。这些新发现对于石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丰富了研究院的藏品,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多关于石窟造像历史文化内涵的资料。
未来,龙门考古人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