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井平康桥为石拱桥,建于光绪二十八年(),位于贡井艾叶滩。它与平康堰闸、码头、船槽构成一套完整的交通水利枢纽系统。当年艾叶滩桥堰采用人工起盐抬至码头重新装船转盐接运,这是釜溪河、旭水河上最为壮观的石滩堰闸转运场景,是古贡井“八里秦淮”线上一大景观,至今这一套水利交通枢纽工程保存完好并继续发挥着作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开发保护价值。平康桥横跨旭水河艾叶滩滩坝,桥长56.4米,宽6.4米,5孔6墩,全部石拱石砌石栏杆,装饰上水龙形石雕。整座桥高大、古朴、结实,把旭水河东西两岸的艾叶和长土两个盐业生产重镇连通起来。平康桥及堰闸于年被批准为自贡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艾叶地区有43眼卤井,卤源丰富,瓦斯较少,灶房煎盐,多用煤炭。因艾叶是荣煤的终点码头,井灶商能获得价低质优燃煤,故韭菜咀,石菩萨沟头(今石佛寺建设路一带)及旭水河八里秦淮两岸,灶房遍地。在长土产盐区的盐和其它物资也急于靠艾叶码头出载和流通,盐商张三和在光绪二十八年()独资修建艾叶滩大桥(时称平康桥)。在平康桥修建的同时,也是张三和出资在桥的西面开了一条街,从桥首直通艾叶场中心,接通自贡西去荣县、犍为、乐山的官道名叫平康路。站在桥上俯瞰艾叶滩码头,艾叶船槽长米、宽4.2米、深0.6米,多用于漂放竹、木和下行空载橹船渔船,若船要沿槽上行,须用纤夫15-20人拉纤上滩。桥身上的水龙形石雕风化很严重,已看不出龙形了。平康桥把二大盐区连成一片,形成盐业优势互补的强强联合。平康桥及堰闸至今保存完好并继续发挥着作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开发保护价值,是贡井盐业生产的一段历史、一座盐运的里程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