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觉定法师16岁出家,割肉救母,花43年自

白癜风如何治疗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安徽太湖金龙山上正觉寺的开山师父觉定法师,当地人都亲切地叫他“老师公”。

已经83岁的老法师满脸沧桑,一身衣服也是破旧得很,跟人们心目中的佛家大师那种袈裟加身、从容笃定的形象相差甚远,但是,老师公却德高望重、感动世人。

觉定法师出生于安徽安庆市的农村,出家之前叫陈多兴。名字中透出父母的殷切希望,希望他能够让破败的家再次振兴。

只是,人有千算天只一算。安庆那个地区,佛家文化很是盛行,常有僧人云游布道。在他5岁时,跟一个高僧的因缘际会让他从此跟佛祖结缘。

那时,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几个孩子艰难度日。

但是,面对化缘的僧人,他把家中为数不多的食物拿出来给了他。那个缺衣少吃的年代,谁家都贫困,5岁的孩子却依着本心行事。

就是这一面,让高僧笃定,这个行事沉稳的孩子跟佛家有缘。的确,别的孩子在撒丫子疯玩儿逮蚂蚱掏鸟蛋的时候,他幼小的心里就有了“生灵”这个概念。

在母亲的意识里,跟“佛家有缘”也就是去烧香拜佛而已。她带着儿子常去的就是隔着几个村庄的塔纳庵。

礼佛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有点难度。但是他却能坐在佛前跟着念经,和佛家故事更听得入迷。

从此他每每上山捡柴时,就开始到处搬石头学着搭建寺庙。在家则是拿着木头雕木鱼,用泥塑佛像。

他更是比别的孩子早慧。14岁的年纪就开始思量为什么会家道中落。

祖上也曾是殷实富裕人家,房屋百间良田百顷,但是到了父亲这一代却破落的生活艰难。

陈多兴兄弟四个,都因为穷没读过多少书。在感慨世事沧桑的同时,他跑到了塔纳庵请教师父给他开示。这应该就是他跟佛法的缘起。

师父给他的点化是多行善事,百善孝为先。

从那之后,他开始不吃荤腥、不妄语,守佛家戒律。

16岁时,他决心已定,在塔纳庵受戒出家,法号“觉定”。

那时候哥哥嫂子们见自家这个兄弟一心想着吃斋念佛,于是跟他分家,把母亲分给他负担。

他还不能完全抛开尘世中的俗事,只能白天在家奉养母亲,晚上到庵堂里念经伴佛。

就这样,觉定法师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尽自己该尽的本分。尤其他割肉救母,更是被认为是“孝道”的壮举。

母亲病重,药石无效。

觉定法师在参悟的佛法中突然开悟,他把自己胳膊上的肉割下来一块儿做药引子。

释迦牟尼佛可以以肉饲鹰,他为什么不能割肉救母?

神奇的是,母亲的病真的一天天好了起来。这,是不是可以看成是佛祖对弟子的考验?

更神奇的是他在年的一个夜里做的梦。

他捡到一个珊瑚壳,上面的字却是不认识。刚好遇见一个老者,他就问人家写的是什么,老者念给他听:

二三四六你莫愁,结拜之交要到头。

还再三叮嘱觉定法师,一切要记在心里,千万不要忘记。那时,他是无论如何都参不透其中的玄机。自母亲去世之后就一直四方游历的觉定法师,也只能暂时记在心里。

60年代,塔纳庵被毁,觉定法师回到了被破坏得破烂不堪的家中,他的师父则被他安顿在山上一个僻静的茅屋。

在村里干活的觉定法师,闲暇之余不忘礼佛,没有香烛,他以茅草杆作香。佛在心中,走到哪里都是佛。同时,他还不忘照顾山上的老师父,直到两年后老尼僧被家人接走。

后来,71岁的老尼僧在老家圆寂。师父临终都没能回到属于她的庙里,觉定法师心中除了悲苦,就是常常念及师父的慈悲。

80年代,宗教政策逐步落实。重建塔纳庵的念头开始时时盘亘在觉定法师的心头。

年的大年初一夜里,觉定法师做梦梦见观音菩萨把他领到了金龙山,那里有一个大的石洞,里面还有两座寺庙。菩萨让他把庙迁到这里。

觉定法师一看那里已经有庙了,他把旧庙迁到哪呢?菩萨给他指的则是中间的空地。

梦醒之后的觉定法师在感念菩萨点化的同时,猛然想起了在年做的那个梦,那一年他23岁。这一年,他正好46岁。23岁到46岁之间,他经历了重重磨难。

24年的时间,各种苦难都受够了。但是那颗佛心,依旧不悔。

大年初二,觉定法师立即找来人给看地形。

安徽太湖地区本来就佛家氛围浓厚,这里是禅宗二祖慧可和三祖僧璨大师停留过的地方。

菩萨指点的地方正好位于金龙山的中部腹地,后面的三座山形如西方三圣,西边一块大石头又像大鹏展翅鸟。

这一年政策好,村民们都同意把山上的地拿来做寺庙。觉定法师于是卖掉母亲留下的老屋和土地,东挪西凑,开始了他艰难地建庙生涯。

那个时候人们还是不太敢给寺庙做事,觉定法师就自己一个人没白天没黑夜地挑石料,运瓦泥。

木工活、烧砖瓦、盖房子,觉定法师的全能术派上了用场。一边建寺一边开垦荒地种粮食,自劳自食。直到现在,寺里也是自给自足。

他还将山货卖钱,然后投入寺院建设,建寺所需的一切费用他都没有去化缘。

直到年,民众被觉定法师的恒心和坚持感动,一些人开始捐助善款,在多方人士的支持下,正觉寺终于建成。

现在,已经八十多岁的老师公,身上还穿着他年轻时云游的那件百衲衣,缝缝补补40多年。不光是百衲衣,一双胶鞋,19岁穿到八十多岁。他节省下来的钱都用在了建寺庙上。

这位在深山苦修的苦行憎,83岁的年纪依然劳作不息。正觉寺的门规就是“积德行善,从我先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