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s://m.39.net/pf/a_4476482.html-----南华寺六祖真身-----座落在广东北部的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境内,有一条小溪流,它的名字叫“曹溪”。之所以叫曹溪,据说是因为曹操有一支后人搬迁到这里,在这里开辟了村庄,然后这里的一些地标就开始姓曹了。曹溪之畔有一座古寺,始建于南梁,名叫宝林寺。宋太祖重修此庙,改名为“南华禅寺”,沿用至今。寺内建筑布局沿袭一般寺庙的共性,即:山门-养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藏经阁后面,有一座灵照塔,再后面也是寺庙的最后面有一座殿叫“祖殿”,殿堂中央端坐着一尊千年肉身菩萨。请注意,不同于一般寺庙的菩萨“塑”像,这是真正的人体肉身,采用古法夹苎而成的不腐真身。这具不腐真身距今已有多年(-=)之久,堪称奇迹。本来真身在灵照塔内,后来为了观瞻和礼拜方便,就把真身请出来,另外盖了一座“祖殿”来供奉。他就是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禅宗史略-----多年前,佛陀在灵鹫山法会上,拈一朵大梵天王供奉的金婆罗花,向座下弟子们展示,默不作声。众弟子不解其意,也都默默无言,唯大弟子摩诃迦叶破涕一笑。佛陀当即宣布:我有一法,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心心相印,今付与迦叶,以衣钵为信。自此,禅宗诞生,摩诃迦叶即为禅宗初祖。后迦叶传二祖阿难,一路传到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再之后,印度禅宗中断,因为其法脉随着菩提达摩转到了中国。南梁时期,菩提达摩从海路登陆广州,来到中国。当他听说南朝皇帝萧衍是个俗世菩萨,立即北上建康(今南京),面见笃信佛法的梁武帝。梁武帝也很高兴,以为遇到了知音。当他信心满满地问:朕三次舍身同泰寺,在全国广建寺庙,大力弘扬佛法,该有什么样的功德?达摩愕然,虽是初次见面,但他并没有给皇帝面子,而是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地答道:并无功德。梁武帝大失所望。一个愕然,一个失望,两位佛教徒不在一个层次,无法沟通。作为普通信众,梁武帝的奉佛行为是在种福田,求福报,是在轮回里求进步这个层次。而禅宗认为,功德是指见性成佛,达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境界,是在解脱觉悟这个层次。的确,梁武帝种的福田已经很多了,他在婆娑世界里的六道轮回中(天道、人道、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将来肯定能投胎天道,因为他在人道已经贵为帝王,不会再有进步的空间了,再进步只有天道。也有可能再进一步,那就是往生西方净土,享受极乐世界。但绝不会到达究竟涅槃解脱的境界。虽不是知音,但起码是同道。在达摩圆寂后,作为书法家的梁武帝还是亲自撰写了碑文以表纪念。虽然与达摩无法沟通,但他也许知道,达摩比他高明得多。达摩与梁武帝不欢而散后一苇渡江,继续北上来到北朝魏,驻锡少林寺。由于在南朝碰了个大钉子,达摩到北朝后不再主动拜会任何高人,而是终日闭门不出。既然主动无果,那就被动等待,一直傻等下去,有缘人自会来见,无缘人见也是白见。苦等了九年之后,号称岁的达摩祖师终于等到了有缘人。在茫茫大雪中跪等求法三天三夜的慧可和尚,为了印证达摩提出的条件,毅然挥刀砍断一只手臂。漫天红雪中,达摩开示,以心印心,衣钵传承,慧可成为中国禅宗二祖。“断臂求法”也许是个传说,但是传承衣钵出现刀光血影应该是真实的,反映了佛法正统传承和世俗一样,也会起纷争。禅宗衣钵就这样在中国开启了传承之路。传到六祖之后,作为信物的衣钵再也没有往下传,但是禅宗法脉继续畅通无阻地往下传。衣钵不传是因为每次传承衣钵都会引起残酷争斗,使受承者往往命若悬丝。六祖惠能是个善于变通的人,结合自己的经历果断地终止了衣钵传承。没有了衣钵牵掣,禅宗法脉不再单一传承,反而开枝散叶,多方传承发展,形成所谓“五宗七派”的蓬勃气象。这五家便是: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其中,临济宗又分为两派:黄龙派和杨岐派。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中,流传最广的是净土宗,因为其简单,只须口念“南无阿弥佗佛”便获皈依。其次,便是禅宗,禅宗的传播广泛是因为灵活方便,不拘泥执着,更因为其开启心灵自由与意境之美,获得了许多文化人的青睐。文化人会宣传,又写禅诗,又作文章,宣扬有趣的禅宗故事,助推了禅宗的大发展。惠能圆寂后,王维,柳宗元,刘禹锡,均为惠能作了碑文,足见文人士大夫是很喜欢禅宗的。即便是因写《谏迎佛骨表》被贬谪岭南的韩愈,在潮州与禅僧大颠和尚交往甚厚,一如苏轼与佛印。向来反对佛教的韩愈一遇到禅宗就乖乖就范了,可见禅宗对文人的杀伤力。禅宗在中国枝繁叶茂后,继续向世界各地延伸法脉。韩国的曹溪宗,从名字可看出,比五宗七派都早。日本高僧荣西和尚从中国带回临济宗,成为日本禅宗之祖,同时一并带回的还有茶道和禅诗。后来又有日本僧人道元把曹洞宗也带到日本。十九世纪,禅宗由日本传到美国,与基督教结合,成为“基督禅”。(南华寺内年菩提树)----大师法历-----惠能大师于公元年出生在广东新州(今新兴县),俗姓卢。父亲早年曾在范阳(今北京)为官,后罢官流放岭南,在惠能三岁时便去世了。家道衰落,惠能很小便开始上山打柴,以养活自己和母亲。一天,惠能打柴送一官家,听到一厢房内有人诵经。惠能听了感悟异常,于是问明所诵之经为《金刚经》,要彻底参悟须前往湖北黄梅县双峰山东禅寺,听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讲解。惠能在善心人帮助下安顿好母亲后,只身前往黄梅求法。初见五祖,弘忍大师见是岭南来的,又是猎户打扮,便戏谑道:你这南方山中野蛮人也要学佛法?惠能当即怼道:人有南北,佛法焉有南北?我虽是南蛮出身,但佛性与和尚您有区别吗?惠能聪明,悟性高,也很凶,见不得人说糊涂话。对地位比他高的人也不怕,该怼就怼,后来对自己的弟子犯糊涂时动辄呵斥。五祖大惊,知是根器,但不动声色,着令去碓房踏碓。惠能就这样开始了在东禅寺打杂的生活,由于身材瘦小,踩不动石碓,就在腰间绑一块石头,很辛苦地干活。五祖感觉年事已高,肉身将坏,开始考虑接班人问题。为了在门下众多弟子中找到具有上乘根器的人继承法嗣,五祖公开出了考题,让弟子们作偈来表明对佛法的领悟。东禅寺弟子上千,但没有一个敢贸然出来作偈。他们都在盯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神秀和尚。神秀是五祖的大弟子,受五祖多年教导,加上自身勤勉学习,用心体悟,目前已是上座弟子,担任教授师。除了五祖亲自升座讲法,其它时间由神秀给诸弟子辅导授课,可见神秀之地位。神秀是个厚道人,暗自思忖:大家都看我,我如果出头作偈,又恐人说我妄图六祖法位,若不作偈,终究不知道我到底得不得法?思来想去,最终选择在三更人静之时,悄悄在五祖指定的南廊中间墙壁上写下了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次日五祖见了,批改道:普通人依此偈修行,将来有个好轮回,不堕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但是,要按究竟解脱境界来衡量,还差很远,甚至尚未入门。寺院里这么大动静,碓房里干活的惠能知晓事情后,也来到南廊墙壁下观看神秀偈语。惠能不识字,请旁边一位官人念给他听。惠能听后,即知此偈尚未开悟,于是对那位官人说:我也有一偈,烦请官人帮我写上。这位官人是江州别驾张日用,见一个挑水劈柴的寺院打杂工也要作偈,讥笑道:南方野蛮人也能作偈?奇事奇事!惠能当即怼道:下等人可以有上等智,上等人未必有智慧。同是学佛,不该有分别心轻看人,如果轻看人,就有无边无量的罪过。看,惠能很凶吧。感情那位张日用也是个虔诚居士,见惠能如此气势,言语有理,慌忙说:我替你写,你若是得法了,一定要先度我啊。惠能的偈是这样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注意,偈语第三句并非江湖上流传的“本来无一物”,系讹传。因为禅宗属于佛教涅槃系“有”宗,并不是般若系“空”宗。般若系空宗的主要核心思想是“空”,一切皆空。禅宗是承认“有”的,所以作为禅宗六祖的惠能不可能写“本来无一物”。虽然,在惠能的求法经历中常常出现般若系的《金刚经》,但那是惠能借用其佛理,并不代表惠能皈依般若空宗。但是,以讹传讹的惯性很大,不管如何澄清,始终有人相信。宋代黄龙派悟新禅师就是个糊涂蛋,居然毫不客气的写诗质疑自己的祖师:六祖当年不丈夫,请人书壁自糊涂。明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人一钵盂。既然认为“本来无一物”,为何接受五祖传承的衣钵?闲言少叙,这边五祖一看惠能偈语,又是一惊。第一次吃一惊是八个月前首次见面,现在又见惠能的锋利言语,当下心知,错不了了,这是一位活佛,禅宗六祖之位当传此人。又一日,五祖来到碓房。看惠能正在踏碓,就问:米舂好没有?惠能答:米已舂好,只欠一筛。这是个禅机,五祖的意思是,我欲传位,你准备好没有?惠能的意思是我已准备好,就差大师提携。五祖听后,用禅杖在石碓上敲了三下,转身离去。惠能会意,夜半三更,惠能来到方丈室,拜见五祖。这个梗似曾相识吧?对,和《西游记》菩提老祖授艺孙悟空是一样一样的。谁抄谁?大概率是《西游记》抄禅宗的,小概率是禅宗抄《西游记》。因为《西游记》的成书是在明朝,但是玄奘取经以及《大唐西域记》却都是发生在六祖承位之前。那天夜里,五祖再次为惠能开示,同时传衣钵给惠能,正式立惠能为禅宗六祖。东禅寺里神秀的势力太大,神秀本人固然忠厚可信,但其拥趸就不好说了。为了安全起见,五祖把衣钵传给惠能之后,让惠能立即离开,连夜离开。因为五祖知道“传衣钵命若悬丝”的传统。一路上,果然有许多人追赶抢夺。惠能历经千辛万难逃回岭南家乡后,仍然有人追至寻衅。不得已,惠能只好在家乡周围的山中长期隐匿,顺便闭关修行。直到惠能出山,以六祖身份住持寺院,座下僧众,都有人前去暗杀,可见“命若悬丝”一点不虚。惠能在深山隐遁16年,为了生活,常常与进山打猎的猎户为伴。但始终不忘自己的身份,和猎户们一起吃饭时,从不吃肉,只把自己采摘来的野菜放在锅边涮着吃。有时帮助猎户看护捕鸟的网,总是不自觉地就把四围紧紧的网掀开一角,部分放生。惠能出山,首先来到法性寺(今光孝寺)。然后就是“心动幡动”的禅宗公案。之后,法性寺住持为惠能剃度,并拜惠能为师。在为法性寺的僧众讲完法后,惠能回到曹溪,入住宝林寺,在乡绅陈亚仙的布施下,扩建了宝林寺。(施主陈亚仙之墓)尘埃落定,身心安下的惠能开足马力,全心全力弘扬禅法。一时间,除了当地百姓、官员,更有四面八方的信众、僧人也赶来听惠能讲法。有不少高僧,因为参法障碍,特来参拜惠能请求解惑。武则天、唐中宗也派来使者宣大师入京。大师不为所动,婉拒朝廷,坚守乡野为更多百姓和僧人弘传佛法。后来,唐朝廷又为大师在其家乡新州修建了国恩寺,此后,惠能大师主要在宝林寺和国恩寺两寺进行弘法。公元年,惠能大师在国恩寺圆寂,尸体用古法夹苎保存后运回宝林寺供奉,直到今天。(当年安放惠能真身的灵照塔)-----《六祖坛经》-----六祖惠能对佛法和禅宗的主要思想在其圆寂后,被大弟子法海等人记录编撰成《坛经》,也叫《六祖坛经》。在佛教里,只有佛祖释迦牟尼所讲之法才有资格被称为“经”,比如《金刚经》、《法华经》等几十部佛经。这里提一下,稍微算有点例外的是著名的《心经》,不是佛祖亲自讲授,是观自在菩萨所讲。当时,佛祖宣讲完《般若经》一节,入定小憩。众弟子踊跃讨论,其中舍利弗提出的疑问无人能答,此时观自在菩萨出面回答舍利弗的疑问。佛祖醒来后,了解到来龙去脉,对观自在菩萨回答舍利弗疑问的内容表示了肯定和赞赏。于是,这段只有字的观自在菩萨讲话内容后来被编著为《心经》,是《般若经》的最核心内容。至于其他佛菩萨对佛法的认识只能叫“论”,如龙树菩萨的《中论》、《大智度论》,无著、世亲两位菩萨合著的《瑜伽师地论》(即唯识论,玄奘创建的法相宗即以此论为主要依据)等。现在,有一个正式例外,那就是《坛经》。这是一部中国禅宗的佛经,并非佛祖所讲,亦非其他大菩萨所讲,而是中国和尚惠能所讲,这才是唯一的非佛祖所讲之“经”。表明了惠能在中国禅宗史上的突出贡献和崇高地位。(《坛经》刻石)-----《坛经》的核心思想-----01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是惠能创造,而是继承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人人皆可成佛与儒家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语)如出一辙,显然儒佛道这些哲学宗派是互相影响和借鉴的。02真如缘起真如缘起,这个也是惠能坛经继承印度佛教的思想。佛教分“空”宗和“有”宗,空宗的主要经义属般若系,有宗的主要经义属涅槃系。般若系强调“缘起性空”,任何事物都是因缘聚合,本性是空的。也就是任何事物都事实不存在,都是空的,因缘来了就临时产生,因缘散了就消亡。正如般若系的核心经典《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涅槃系强调“真如缘起”,“真如”是有的,由真如产生其它事物,其它事物的本性也是空的,但真如实有。真如是什么?真如就是法身,无处不在,就是虚空。实际上,“真如”等同于中国道家的“道”,是一切事物的源头。但要想具体形象描述“真如”、“本性”、“佛性”(这三者是一个东西)是什么样子,就不可能了。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不可说,说出来就不是道了。也许这正对应了禅宗不立文字的原因。问题来了,既然不立文字,为何到了惠能这里,有了《坛经》,有了文字?首先,《坛经》是惠能圆寂后由其弟子记录整理而成的。其次,弟子们这样做也没错,他们也是继承了师父善于灵活变通的思维才这么做的。为何禅宗到了惠能这里之后,开始突飞猛进地大发展,就是因为惠能会变通。想当年,佛陀弘法时不也是这样吗?对现世满意的人,佛陀给他说《人天乘法》,教他们好好修行,将来由人道升入天道。对希望脱离轮回之苦,但又不想寂灭而保持“存在”的人,佛陀为他们说《阿弥陀经》,令他们死后往生西方净土。对于希望彻底解脱、达到无余涅槃的人,佛陀为他们说《般若经》,助他们获得无上正等正觉,最终涅槃成佛。佛陀的做法和孔子“因材施教”是一个意思,可见,佛陀除了是教主,也是大教育家,所以佛法传播很快,而且迅速大兴。禅宗也是如此,如果执着于文字的有无,对于只想在家自修并不想到寺院听讲的人就比较困难了。事实上,文字不代表佛法,它只是指月的工具,指引你去认识本性的工具,并不表示见了文字就能见到本性。悟与不悟,在于各人的慧根。自惠能之后,禅宗更追求顺应自然了。追求自然,就不能执着。要觉悟就需要破执,破执就要打破惯性思维,或者否定惯性思维,这就引发了后来的公案和机锋。禅宗公案无法用逻辑思维来解释,一般人都是按照正常逻辑思维来看待问题,这就产生思维惯性,也就容易执着事理,执着就容易迷,执迷就不悟。不悟就成不了佛。为了打破人的正常思维惯性,禅宗大师们就想办法故意说一些反正常思维的话,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白了,就是为了让你破执才故意这样说的。所以,禅宗公案一般看不懂,也说不得,说出来就不是了,只能用心悟。你明白了就是悟了,悟了就是“见性”,见性就是成佛。但即便成佛了,你仍然不能向大众说明佛性是什么,只能启发、启迪其智慧。被启迪者一旦开悟,也就了悟成佛,当然也有死不开窍的,事实上,开悟的少,死不开窍的多,这个就没办法了。人人皆可成佛,但概率很小。“茶禅一味”,喝茶和参禅的道理是相通的。你只有亲自喝茶,才可能知味。至于是什么味,什么韵?各人有各自见解,没有标准答案。你自己慢慢喝,含着,品咂,自会体悟到一种妙处。很多艺术也是这样,确有一种美包含其中。看不懂也只好看不懂,看懂的心领神会,会心点头,但要确切地说出如何美就有点困难了,即便勉强说出来,也离真美相差很远了。(千僧锅,见证当年弘法盛况)03见性成佛,顿悟成佛也就是排除一切障碍,见到自己的“本性”即可成佛。“本性”就是佛性,就是真如。实际上就是“无我”,就是和大自然是一个整体。这和庄子的《齐物论》观点又是惊人的一致。在庄子的齐物论里,有一个和佛教“真如”类似的万物主宰叫“真君”,真君也是无所不在,他是是虚无的“道”的化身。庄子说:天地与我共存,万物与我合一。这就是“道”的思想,就是“真如”思想,能认识到这个就是见到了“本性”。世间万物本为一体,不分彼此,随着条件(缘)的变化而改变形态。认识到这个根本问题,你就不会为了拥有而去争,因为失去而悔恨。生不欣喜,死不悲伤,一切都是缘起缘灭,但“本性”从未消失,一直都在,而且无处不在。见到了“本性”也就了却了生死,因为“你”一直都在,只是变换形式而已。见性成佛,顿悟成佛是惠能的独创。惠能认为: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是佛。你认识不到自己的“本性”你就是普通众生,一旦你认识到自己的“本性”,刹那间你就由众生成佛了。当居士弟子韦刺史礼拜惠能,请问能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时,惠能解惑道:西方净土,迷则远在西天,悟则近在眼前。当你开悟后,就没有了烦恼,没有了贪嗔痴,所见一切都很美好,这不就是极乐世界吗?六祖虽然发明顿悟成佛,但他并不反对渐修成佛。这与他的顺应自然、反对执着思想是一致的。他说,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头脑敏捷的可以顿悟,反应迟钝的可以渐修。另外,即便顿悟了,但仍要坚持修行。不是一朝顿悟,修行靠边。所谓“理可顿悟,事必渐修”。04定慧合一戒、定、慧是菩萨道的六度法门里的三个法门,修行人先要持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等),然后才可能进入禅定,入定之后才可能产生智慧。在坛经这里,戒没有异议,但对于定和慧,惠能认为定和慧本是一体两面,定即慧,慧即定。后世的王阳明应该是受了惠能的影响,推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一般人认为,先“知”而后“行”,而王阳明认为,知即行,行即知。05人间佛法惠能传禅是很灵活的,不执着,不刻板,很自由。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他不讲究形式,参禅可以,并不一定非得“坐禅”,以为双脚趺坐才能参禅,那就执着了。他的高徒南岳怀让在启发弟子马祖道一时,正是从打破“坐禅”这一固有思维才使后者开悟的。后代的“茶禅”、“农禅”均是在“人间佛法”思想指引下的一种发展。与儒学融合也是人间佛法的具体应用。惠能认为,修行佛法不一定非得出家,在家也能修行;即便出家了,也不一定要与世俗断绝。他说: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这就是典型的儒家思想了。-----六祖门人-----名师出高徒,作为中国禅宗史上最出色的高僧大德,六祖惠能门下自然不缺高徒,否则也不会出现六祖之后禅宗“五宗七派”的繁盛局面。这里只介绍几位著名的直系弟子,至于徒子徒孙、多世法孙太多了,无法一一列举。大弟子法海,是《坛经》的主要记录和整理者。六祖大弟子法海堪比佛陀十大弟子中的阿难。佛经都是阿难回忆和整理的,开头都是“如是我闻”,“我”就是阿难。当然,《坛经》里并没有依样画葫芦。菏泽神会,是巩固和推动惠能正统禅宗六祖地位的主要贡献者。神会堪比孔门中的子贡,没有子贡的造圣运动,可能就没有圣人孔子。神会在公元年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不顾危险,挺身而出,只身与北宗诸门人舌辩,维护了南宗顿教的正统禅宗地位。惠能圆寂后,神会又请大诗人王维为大师撰写墓志铭。南岳怀让,这一脉传承至第三代时,产生了五大宗派中的第早宗派——沩仰宗。可惜沩仰宗产生最早,也最早消亡,只存在了约年,于北宋初年就已经消亡。南岳怀让的第四代门人义玄禅师创建了五大宗派中的最大宗派——临济宗。临济宗至今仍活跃在当代佛界,河北正定临济寺的方丈是临济宗的法脉,目前已经传到第47世。另外,临济宗在日本蓬勃发展,是当今日本的最大佛教宗派。青原行思,这一脉传至第四代时,法嗣良价禅师创建了五大宗派中的第二大宗派——曹洞宗。曹洞宗和临济宗产生在同一时期,至今也都活跃在当代佛教,令人欣慰。曹洞宗的法脉现在河南嵩山,有时在少林寺,有时在嵩山其它寺庙。青原行思的第六代门人文偃禅师创建了五大宗派中的云门宗。云门宗虽然存续到现在,没有消亡,但也不兴旺,中间时断时续。青原行思的第七代门人文益禅师创建了五大宗派中的最晚宗派——法眼宗,可惜只存续了年,在北宋中叶就消亡了。以上四位弟子的塑像陪祀在六祖真身两侧,堪称六祖禅宗的四大护法金刚。居士韦据:韶州刺史韦据,是六祖惠能的俗家弟子,他以地方长官的地位来虔诚地聆听惠能大师讲法,对于维护法场的安定和扩大惠能的影响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南华寺内年香樟树)-----结语-----禅宗自六祖惠能之后,风貌改变很大。有人甚至说,印度其实不能算有禅宗,只能算禅学。更激进的观点认为惠能才是中国禅宗的创始人,因为其他诸祖对中国禅宗建树不大,仍然算是继承印度的禅学,只有到了惠能之后,才有了真正的禅宗,所以,惠能是中国禅宗的创始人。要是严格上纲上线的话,似乎也能这么看。但是,如果这样似乎又陷入禅宗本身一贯反对的“执着”里了。而且,既然惠能大师的头衔是“禅宗六祖”,那就顺随吧,没必要硬扳死杠。总之,禅宗之所以如此有魅力,在于其在遵守基本佛教教义的基础上,在比其它佛教宗派更加开放、包融的基础上,加一些道家的玄学,变得空灵;加一些儒家的世情,变得有烟火气;加一些文学元素,变得诗意;加一些审美元素,变得有艺术气质;最重要的是打破框框,变得更加自由。所有这些,形成了奥妙无穷的“禅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