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现代高僧
清代以后,随着整体佛教的衰落,禅宗中的禅法内容日趋保守,法卷传授成为禅宗传法和出任丛林住持的主要形式。
在弘传佛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高僧,其中不少人为维护祖庭、传承佛法作出过重大贡献。
1.太虚大师:
太虚,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生于年,卒于年,浙江桐乡人,近代著名高僧。
年,16岁的太虚大师去苏州小九华寺礼士达上人为师,师为其取法名唯心。是年九、十月间,士达上人携大师往镇海拜见师祖奘年和尚,和尚为其取法号太虚。
太虚大师是我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他创办僧伽佛学院,培养新僧人材;组织居士正信会,团结各界信众;出版书报杂志,宣传佛教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于佛教改革的某些主张和意见,在今天也还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主要著作有《整理僧伽制度论》、《释新僧》、《新的唯识论》、《法理唯识学》和《真现实论》等等。后由其门下弟子编辑《太虚大师全书》行世。
2.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祖籍浙江平湖,年生于天津,年圆寂于泉州。他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将我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我国近现代佛教史上非常杰出的一位高僧。
李叔同5岁丧父,在母亲的扶养下成长。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并与留日的曾孝谷、欧阳予倩、谢杭白等创办了《春柳剧社》,演出了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是我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
年,李叔同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翌年任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年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兼管副刊及广告,并同柳亚子发起组织了文美会,主编了《文美杂志》。同年10月《太平洋报》停刊,之后他应聘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年,任南京高等师范美术主任教习。在教学中他提倡写生,开始使用人体模特,并在学生中组织洋画研究会、乐石社、宁社,倡导美育。
年8月19日,他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曾游温州、新城贝山、普陀、厦门、泉州、漳州等地讲律,并从事佛学南山律的撰著,另据余秋雨《庙宇》所记,李叔同曾经居于五磊寺。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叔同多次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口号,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之时不能共纾困难于万一”等语,表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
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作为高僧书法家,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
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画作实在是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更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
书法是李叔同毕生的爱好,青年时曾致力于临碑。他的书法作品有《游艺》、《勇猛精进》等。出家前的书体秀丽、挺健而潇洒;出家后则渐变为超逸、淡冶,他的晚年之作愈加谨严、明净、平易、安详。
李叔同的篆刻艺术,上追秦汉,近学皖派、浙派、西泠八家和吴熙载等,气息古厚,冲淡质朴,自辟蹊径。有《李庐印谱》、《晚清空印聚》存世。李叔同创作的《送别》也广为传唱。
在我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并被认为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3.净如法师
净如,俗姓李,名子扬,出家后法名净如,号豁谛,又号乘来。他是山西省应城县寨子村人,年出生。
净如世家务农,祖父清升公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乐善好施,是他们家乡寺院的护法居士。每年农田耕作所入,半数以上皆布施到寺庙中。净如的父亲李景城也信佛教,净如兄弟4人,受家庭的影响,都从小拜佛,其中以净如最为虔诚。
他幼年常随祖父到寺庙中,耳濡目染对出家生活十分向往。幼年在村子里的私塾读书,由启蒙的《三字经》、《百家姓》,读到《论语》、《孟子》。年长之后,随同父兄下田耕作,但心中时有出家之想。
年,净如23岁,因缘成熟,他到上海法藏寺,礼机缘老和尚为师,剃度出家。翌年,到南京句容宝华山受具足戒。继而到宁波四明观宗寺,入弘化学社,学习天台教观。
在学社中,与由新加坡回国的慧僧法师同学,两人意气相投,互相切磋,使净如在学识上很有进步。
在观宗寺学习两年,年,他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参谒虚称老和尚。时慈舟法师应虚称老和尚之请,在涌泉寺开办法界学院,开学时,净如也蒙老和尚允准,入法界学院受学,和圆拙、梦参、仁化及后来在台湾基隆创建十方大觉禅寺的灵源都是同学。
慈舟法师在学院中讲《楞严经》,净如学习用功,学习《楞严经》后深有心得,当时有“净楞严”之雅称。
年,他由陕西渡黄河入山西,北上朝礼五台山。在五台山他挂单于广济茅篷,并担任执事。
这时广济茅篷住持是曾入藏求法的能海法师,茅篷第三代的前任方丈广慧老和尚经理外缘。能海法师领众薰修戒定,禅堂坐禅修观,念诵堂分观诵与讲诵,讲经时二堂合听。净如随众听讲获益匪浅。
他在茅篷初任维那,继任知客,后来与寿冶、本焕、法度诸法师,由广济茅篷第三代方丈广慧老和尚传法,收为广济茅篷第四代法子。
年,能海法师在太原讲经,7月间“芦沟桥事变”,抗战爆发,后来能海法师带了一批弟子回四川去,年由寿冶法师继任广济茅篷住持,净师也到北台顶任监院。至年,寿冶法师辞卸广济茅篷住持,南下回上海,广济茅篷住持由净师接任。
他在茅篷中先后为大众讲《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等大乘经典。
年新中国成立,五台山偏远之地一时之间尚未受到影响,他仍住持茅篷,讲经说法如故。
4.虚称禅师
虚称禅师,俗姓萧,祖籍湖南湘乡县。在现代佛教史上,虚称禅师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15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的高僧,有禅宗泰斗之誉的虚称。
年7月30日,虚称降生于福建泉州府幕僚官邸。他自幼即厌荤食,性喜恬淡。16岁时曾只身欲往南岳出家,行至半道被截回。后来又被父亲强徙至福州。
至年,偕从弟潜至鼓山涌泉寺,投常渊开坐下出家,取法名古严,又名演澈,法号德清,即虔心奉佛,诵读经书,习学仪规。次年,依妙莲受具足戒。其后,为避父亲追寻,隐居于山后岩洞,长达3年。
年,闻父已告老还乡,始奉师命回鼓山充职事,历任水头、园头、行堂等。而后,又入岩洞再习苦行,3年之后,外出朝山。到天台华顶龙泉庵,即尊融镜之教研习经教。
年,北上再朝五台,行抵北京,遇战事随邑跸路西行至西安后,折回上终南山,结茅蓬于狮子岩,独修禅行。
年,应僧众电请,抵沪联络僧界,并为代表赴宁谒孙中山先生。次年,参加筹组中华佛教总会并出席成立大会。返回滇省,主持省分会会务。
年,主持昆明称栖寺修复,同时参与或主持兴福寺、节竹寺、胜因寺、松隐寺、太华寺、普贤寺等的修复。为此艰辛操劳,长达十余年之。至年,应闽省主席扬幼京等之请出任福州鼓山涌泉寺方丈。
从此,又积18年心血,全心护持祖庭。兴规矩,肃寺风,颁规约,创办佛学院,培育僧才。同时,应结外缘,多方募化,修葺寺宇,重建楼阁,添买田亩,兴办林场,弘扬农禅。数年之后,寺貌一新,名闻遐迩。期间,亲自主持整理佛籍,重秘本修纂山志。
年初,自感身体日渐衰弱,应继安排有关事务,主持岑学吕宽贤重新编辑的《称居山志》刊印流通,亲自为之撰序。
分别对真如禅寺诸职事作了交待,立下了将自己身后的骨灰撒入水中,与水族结缘的遗嘱后,于农历九月十三日在称居茅蓬内圆寂,世寿岁。荼毗之后,得五色舍利子数百粒。
虚称一生,志大气刚,悲深行苦,解行并进,严净毗尼,行头陀行,弘法演教,建树卓著。除述及的传承曹洞、临济法脉外,还应湖南宝生等之请,续沩山法第,进承兴阳禅师之法,为沩仰宗第八世祖。
应福建八宝山青持之请,衍法眼源流,继良广之后为法眼第八世祖。
虚称在整理、保护经典文献方面,也多有建树。曾完成了十余种著述。圆寂之后,四众弟子万分悲痛,先后在江西称居山、香港芙蓉山、称南昆明市等处为其建立舍利塔。年,又在称居山建立“虚称和尚纪念堂”,以供人们缅怀这位现代禅宗泰斗。
5.本焕老和尚
本焕老和尚,俗姓张,名凤珊,学名志山,法名本焕,湖北省小新州县张湾人。
凤珊年出生于四代务农之家,母亲彭氏却是当地望族的大闺秀,勤劳贤淑,善于教育儿女。凤珊排行第四,上有一位姐姐、两位兄长,下有弟妹各一。虽家境贫困,父母仍咬紧牙根,供凤珊读六年私塾。
7岁就读时,父母为他取了个学名“志山”,想让这个聪明的儿子读书识字,光耀山村门庭。岂料,当小志山读到第四年时,父亲去世了,母亲和兄长艰难的供他继续读书。读完六年私塾,他通文达理,人称“小先生”,可是家境太穷困了,大姐已出嫁,兄长常年在外跑生意,弟妹夭折了,家里只剩母子俩相依为命。
凤珊自小就养成了勤劳、憨厚、纯朴的优良品德。母亲晚年奉斋信佛,店里供着菩萨像,志山也去拜佛,母亲经常叫志山读经书。久而久之,志山受到佛的潜移默化,明白学佛可以“端正行为,澄清妄念,转迷为悟,明心见性”。想起自己学名不是要志在山么,就回去跟母亲、兄长商量,要出家,虽遭反对,却立意出家。
23岁那年,志山径直到镇上的报恩寺出家,传圣和尚高兴的说:“我早看也看出你与佛有缘,今天你果然出家了,说明你有佛缘,成熟了。”遂收他为徒弟,法号本幻,后来觉得此徒悟性高,慧根焕发,必能济惠众生,又改名为本焕。
凤珊先后在扬州高旻寺、五台山碧山寺、韶关南华寺、广州光孝寺、深圳弘法寺等众多佛教名寺修行、弘扬佛法。他是南禅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被尊为佛门泰斗。
凤珊后来任深圳弘法寺和南雄莲开寺方丈,同时还担任韶关丹霞山别传寺、南雄大雄禅寺、湖北省新洲报恩寺、浠水门方山寺和黄梅四祖正觉寺的方丈,是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湖北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名誉副会长,深圳市佛教协会会长,韶关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曾当选为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二届委员和广东省仁化县政协副主席。
写有《楞严经》10卷、《地藏经》3卷、《金刚经》、《普贤菩萨行原品》等20卷经文。
6.会泉法师
释会泉,俗姓张,名侃,字会泉。出家后法名明性,别号印月,晚年自称莲生道人。福建同安县人。年出生于同安县小西门乡。
年,会泉年19岁,投入厦门虎溪岩,依温善和尚剃度出家。翌年于漳州龙溪南山的崇福寺,礼佛学老和尚受具足戒,与转道和尚同坛。会泉以戒法为僧伽的规范,遂依止堂头佛乘老和尚学律,复不时到南普陀寺向喜参和尚请益,学业乃日有长进。会泉21岁时,出外行脚参访。
年,会泉朝礼九华山,礼地藏王菩萨真身,发弘誓愿,以地藏王菩萨不畏苦趣的精神,弘法度众。是年夏天重回宁波天童寺,再听智通老和尚讲《楞严经》,受到老和尚青睐,成为老和尚入室弟子。
年,会师37岁时,于虎溪岩创办了“虎溪莲社”,提倡禅净双修。年秋,朝礼五台山礼文殊菩萨道场。返回的途中,经宁波接待寺,与圆瑛、太虚二位法师见面,共同讨论如何振兴中国佛教。
年,应台湾佛教人士的邀请,乘船到了台湾,与佛教界人士见面。并在基隆月眉山灵泉寺开讲《金刚经》。
当时台湾有名僧善慧、心源、德融等,都在座下听讲。灵泉寺安排了一个14岁的男童作为会公临时侍者,这个男童就是后来台湾大学名教授、佛教学者李添春居士。会师是最早受请到台湾讲经的高僧,开台湾佛教法运的风气。
年夏,会师在石井慧月精舍,讲《大乘起信论》,并撰写了《大乘起信论科注》。后来受请出任南安碧称岩住持,他并没有移锡碧称岩,只是委派弟子到碧称去照应。
年,南普陀寺原任住持常惺法师任满辞位,两序大众推举会公继任,他二度出任南普陀寺住持,是为第五届方丈。日寇侵华战争开始,日寇特务以会公在地方众望所归,威胁他出任伪职,会公不从,避居鼓浪屿,继而乘隙登轮到了香港,由香港转赴新加坡,驻锡龙山寺。
年,太虚大师率团访问东南亚佛教国家及印度、锡兰,回程中途经吉隆坡,4月3日抵槟榔屿,与会公在极乐寺见面。两年之后,在槟城舍报归西,世寿70岁。
会公的著作有《大乘起信论科注》、《金刚经讲义》、《阿弥陀经集讲》、《普门品讲义》、《佛学常识易知录》等多种行世。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