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峰塔与传统哲学文化

“文峰塔”背后的传统哲学文化风水堪舆之论,仅仅是中华民族上下数千年传统哲学文化的一个分支,既比不上《易经》之总揽,亦比不得《黄帝内经》之精专,然而其对我们生活之影响则纵贯古今。这是笔者第一次发文,就以“文峰塔”为例,说说城市建设中的传统哲学文化。一、文峰塔的由来塔,通佛塔,源于佛教,是有着特定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亚洲)传统建筑。文峰塔,又叫文星塔,或者文魁塔。脱胎于佛塔,而后演变为与风水理论通用的特有建筑。明天启年间(年-年),民间流传的手抄本《宅经》记载:凡都府州县城市,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宜于甲、巽、丙、丁四字上,立一文笔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山上立文笔,或平地修高塔,皆为文笔。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在省、府、州、县各地,在山峰上或平地上立一支笔锋高塔,对当地文人有利,可帮助士子考取功名。建塔的方位适宜在甲、巽、丙、丁四字所代表的方位上。这段文字说明,至少在明代,文峰塔的建设就被当时的封建统治者纳入了城市建设规划当中,而且与科举制度和风水理论传统哲学文化这两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都知道,科举考试起源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年),经唐、宋、元而到明朝天启年间,历时一千多年,分科取士的办法已经发展完善成为一种制度。风水堪舆理论源于《周易》和《易传》,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易经》,在两汉时期逐渐发展为一套朴素的理论体系,在唐朝时期广泛流传于民间,且随着道教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等有时间笔者会写一篇风水堪舆理论的发展历史,到时候再详细论述)到上文所述的明朝天启年间,历时更加久远,已经被当时的封建社会完全接受。科举制度的实施和风水理论的完善在明朝天启年间融合并形成了上述这段文字记载,这就证实了文峰塔的修建来自于成熟的科举制度和系统的风水理论。有文字的记载显示在明代天启年间,而没有文字记载的融合可能早于明代。事实上现存较早的文峰塔,可追溯到唐朝(时间更早的通常是佛塔而非文峰塔)。如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的文峰塔,位于金乡县城中心,始建于唐贞观四年(公元年),砖石结构,塔有9层,高49米,八角外形。二、文峰塔的修建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十年寒窗换取功名是天下士子的不二追求。一个城市、一个地区金榜提名的读书人越多,对该城市、该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就越直观、越明显。在古代就有“天荒解”、“破天荒”的古荆南地区对比“多山多水多才子”的江南之地。而今天则有北京、西安高校林立呈现的厚重文化底蕴对比新疆、青海等地的高考降分录取。在文化建设方面孰优孰劣,高下立判。所以,古代各州、府、县自然特别注重城市建设中关于多发科甲、文人中举的风水理论。从笔者读过的五七本各类风水堪舆书籍来看,无外乎在“三吉六秀”之地建造一座高耸的文笔塔峰。还有一段时期,城市建设匹配有文武庙、文昌阁、魁星楼、三官庙等,其作用与文峰塔一致,共同表达着人们对士子搏取功名的美好祝愿和对文化的尊重。清康熙年间(年-年)流传的手抄本《宅汇易》中《衙署论》记载:文庙建艮、甲、巽三字上,庙右宜高耸如笔如枪,庙左宜空缺明亮,一眼看见城上之文昌、魁楼,大利科甲;再得巽、丙、丁一文笔高出,主出状元、神童、名仕、大宦。文峰塔建设的规制则需要根据所在地城市的布局和衙署、街道走向而确定方位、高度等相关数据,需要因时因地制宜,这里就不做赘述。三、文峰塔的意义自唐朝而来的封建社会,受到社会科学文化发展和思想认识的局限,无论统治阶级还是民众都全盘接受并实践融入与当时社会的传统哲学文化,分别有儒、释、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以及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等传统哲学文化,自然就会接受系统的风水堪舆理论知识,在其指导下,结合科举制度的需求,修建文峰塔。笔者认为文峰塔的意义有以下三点:一是帮助统治阶级完成对士子阶层的统治。唐史原文记载:太宗在洛,登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推行科考取士的方法后讲的一句话。意思是“将天下英雄尽揽囊中,谁还能与我为敌?谁还能撼动朕之江山”。文峰塔的修建,在读书人看来,充分体现了州府县各级官员对他们的重视和庇护,在风水理论中是对他们考取功名的帮助和保佑(保佑是佛教用语,体现了儒释道的融合,中国的传统哲学文化向来不能完全分割开来),自然就甘心埋头入仕,进入唐太宗们的囊中,对统治阶级政权的稳固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一旦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自然就会有神州大地各省、市、县无数座“文峰塔”的遍地开花。安徽、河南、湖北、江苏是现在的高考生源大省,在古代,仍然是“生员”较多的省份。安徽省有黄山文峰塔、阜阳文峰塔、潜山文峰塔、巢湖文峰塔、祁门文峰塔、旌德文峰塔等;河南省有许昌文峰塔、唐河文峰塔、安阳文峰塔、洛阳文峰塔、郑州魁星阁等;湖北省有阳新文峰塔、荆门文峰塔、竹溪文峰塔、应城文峰塔、钟祥文峰塔等;江苏省有南通文峰塔、扬州文峰塔、泰州文峰塔等;浙江省有宁海文峰塔、宁波文峰塔、永嘉文峰塔、常山文峰塔等。二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当地的社会发展。在古代,漠北塞外、岭南蛮荒都属于未开化之地,乡民也都属于未教化之民。而文峰塔修建到哪里则表示社会文明影响到哪里,一座座高塔凛然彰显着文化教育的普及。通过风水理论,人们都知道文峰塔对文人举子的积极影响,这显然是对当地知识阶层的有形鼓励,自然会促进当地的社会文化教育发展。查阅资料发现,边远地区的青海省西宁市,也修建有文峰塔。相传明弘治年,当时的西宁兵备副使柯忠,为推动西宁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动民众,在西宁南酉山最高峰修建了文峰碑、魁星阁。事实上,除了各州府县衙组织修建文峰塔之外,文风兴盛的村镇、传统哲学文化氛围浓厚的村镇、注重村规民约和乡风文明的村镇也会兴建文峰塔,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就建有文峰塔。据说此塔“建于唐贞观年间”,当初有此年号的石匾,呈六角形,高五层。此塔初为补文运而建,故名文峰塔。古人皆知文峰碑、文峰塔可以补文云、倡文风,可以推动当地的文化教育,可见我们的风水理论影响之深远。三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峰塔在风水理论的普及和应用下兴建,塔内常常塑有金文昌、金魁星等道教形象,四川成都大邑县的鹤鸣山,山顶修建有文峰塔,塔心有青石一块,雕太极八卦图案。有的文峰塔仍然按照佛塔规制修建,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文峰塔塔身第四级正东、正西面均嵌以石雕佛龛各一尊。更有的文峰塔是在后来更改的名字,比如河南省安阳市的天宁寺塔,虽然名称是文峰塔,其塔身有8幅浮雕佛传故事,分别是释迦佛说法像,悉达多太子诞生图像,释迦佛雪山苦行修定像,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佛为天人说法像,释迦佛涅像,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等。文峰塔体现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包容性,正是传统哲学文化-风水理论的一个文化特质,就是万物皆可用于风水。文峰塔的建造,不仅体现当时当地的建筑技巧和建筑水平,也体现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艺术价值。就在今天,很多文峰塔也都成为了地标性建筑。反观文峰塔的建设,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文风的盛行和对知识分子的尊重。第一次把自己爱好的阴阳理论写出来,有错误遗漏的地方大家切勿见怪,同时欢迎提出批评指正意见,欢迎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交流讨论分享。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