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县文保所供图
本报记者李艺桐
天气微凉,秋意渐浓,太行山即将化身成省会最美出游地,呈现出迷人的景色。在平山境内,有一座景色奇特的山,名为瑜伽山,古人赞誉“瑜伽云锁”。
瑜伽山峰峦险峻,山上的摩崖造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瑜伽山铭觉寺建于北宋嘉祐元年,现寺已废。据平山县文保所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一座尚未经过完全开发的山体,现存摩崖造像3处,分别在香炉谷、寺嘴和岭西的菩萨洞,共雕有大小佛像74尊,神态各异。它们已有千年历史,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恬然秘境。
经过山口的白色佛塔,走不了多久便看到一座坐西朝东、造型奇特的建筑,称作弥勒阁,始建于北宋,明代重修,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砖石仿木构建筑。推开弥勒阁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达8米的弥勒坐佛,它是我省现存最大的摩崖造像,第一代北传瑜伽派的善珈趺坐弥勒像。大佛坐西面东,从外形来看,衣纹雕刻流畅挺拔,面部雕刻细腻丰颐,慈祥和蔼,温柔敦厚。在大佛背后,刻有舟形举身背光,里面雕有七佛,周围双龙环绕,须弥座两旁还各雕刻力士一尊。抬头环顾弥勒阁顶部,便可看到南崖壁上刻有三尖拱状龛,龛高70厘米,宽60厘米,里面有雕像一佛二弟子,两旁龛内各有一佛,都是五代时期所刻,堪称石窟艺术中的瑰宝。
从弥勒阁出来,在大佛前边东侧寺嘴处的山体两侧,可以看到沿山体自然形状分层分行雕刻的多座摩崖造像,这里有坐佛44尊,各有名号,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右侧一通卧碑记述了宋景祐二年(公元年)开凿、政和壬辰夏树碑和众佛名号。在石窟里面的平台上,还可以看到汉白玉圆雕观音一尊,残高约90厘米,观音背后石壁上的两条题记已被水浸风化,字迹模糊了,两侧的佛像刀工细腻,技艺精湛。
走在瑜伽山小路上,可以看到崖壁上遍布青苔,草木兀自生长,站在崖壁前,微风渐起,有些吊古伤怀的意境。前面不远处出现的一尊佛像体态丰盈,面若银盘,长眉细眼,这里便是位于瑜伽山主峰西南的菩萨洞,属天然洞穴,洞口朝西南,正面石壁凿有45厘米高的坐佛、立佛18尊,观音、文殊、普贤坐像3尊,造型栩栩如生,姿态各异。
瑜伽山摩崖造像内容丰富,风格变化明显,题材广泛且年代跨度较大,是石窟寺等艺术的宝贵遗产,属石造像艺术的实物标本。千年之前,能雕出如此细腻庞大的摩崖造像群,想必这里也曾众生云集,热闹喧哗。如今,却是人迹罕至的僻静之地,一切似尘封在历史的时光里,静谧而遥远。#文化石家庄#编辑:张小波责任编辑:尚燕华来源:石家庄新闻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