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耳林
近日旅游去了四川凉山农作乡农作村,感叹这里虽然已经在发展,但还是稍显落后;在这里,位置偏远,路途崎岖,可是处处是美景;在这里,物资还是有些匮乏,但生活在这儿的人们却更容易满足;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扶贫工作的巨大效果,老百姓正在受益。在这里,仍然保持着特殊的风土人情,很有味道。
▼天菩萨是指彝族男子的一种发型。
▼莫尼是凉山彝语对女巫的称呼。
彝族男子的“天菩萨”发型,是原始宗教崇拜的产物。在一个彝族男子的一生中,“天菩萨”发型要经历了几次变化。
小孩和未婚男子,在头顶前蓄一撮长发,彝语称“如比”,是男魂居住的地方。
结婚后的男子,请人在头顶梳辫子,辫子较短小,盘于头上,称“如且”。
男人死时,如有子女,则把头前头发打成尖状物形,称“天菩萨”。
而今,一般人不分阶段,把彝族男子发型统称“天菩萨”。
“天菩萨”在彝族男子看来是非常神圣的。作为“男魂”的象征,彝族男子头上的“天菩萨”是非常神圣不可侵犯的。
美姑彝族至今仍有人喜爱留着“天菩萨”,视其为吉祥物,认为人(特别是幼儿、婴儿)的灵魂受鬼怪或无意中惊吓时,它能起到保身护魂的作用,且有延年益寿之效。所以每一婴儿满月后,首先要举行隆重的“理发日”庆祝仪式,当天要邀所有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并请来有名望的理发师为婴儿修理设计“天菩萨”发型,以示吉祥,随后才取名。
照片上的“天菩萨”40多岁(拍摄于四川凉山农作乡农作村),在村里学校做炊事员。曾外出打工多年,其头发是后来蓄起,以给其及家庭带来福气和平安。
留有“天菩萨”的人,不能随意剃光,长得太长了也只能修短。成年人以蓄长发为荣。
彝族男子的天菩萨是神秘文化的象征,是神鹰栖落的眼睛。彝族人把天菩萨视为男子灵魂的藏身之地,是神圣不可侵犯和亵渎的,绝对不准任何人触摸。天菩萨除梳理和晾晒时散落下来,平时都缠绕于头顶,形成螺髻状,酷似一座峭拔的山峰,所以又被称为男人头上的风景。
莫尼(拍摄于四川凉山),是凉山彝语对女巫的称呼。
女巫更早应该是说先秦乃至更早的给人民祈福,驱邪,占卜或者治病的术士。
巫女,又叫女巫,巫祝,祩子,祝史,是《周礼》中的掌管礼法、祭典的官职之一,能以舞降神、与神沟通,祭祀社稷山川,通常负责驱邪、洁净、祈雨、祝祷风调雨顺。管理巫女的官员叫做司巫,率领巫女祭祀或者祈雨。
四川、云南、贵州彝语中巫师的称谓有不同的叫法。我非常感兴趣,特别了解了一下。
凉山彝语统称巫师叫“苏尼”。称女巫叫“莫尼”;称男巫叫“巴尼”。“莫”意为“女”,“巴”意为“男”。
贵州彝族称“巫师”叫“苏尼、苏埃”。
云南红河彝族称女巫叫“尼莫”,称男巫叫“尼泼”。
云南武定彝族称男巫师叫“纳尼泼”,女巫师叫“纳尼莫”。
云南弥勒彝族称巫师“尼莫”。
云南巍山彝族称“毕摩”叫“阿毕”。称巫师“尼巴”。
云南石林彝族称男巫师叫“施泼”,女巫师叫“施莫”。
云南昆明阿拉乡彝族称男巫师叫“沙泼”,女巫师叫“沙嫫、萨嫫”。
责编:严京平李郎杰《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