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伽蓝记龙门石窟与白马寺

白癜风诚信坐标企业 http://pf.39.net/bdfyy/dbfzl/220608/10959662.html

可惜洛阳的暮春初夏时节风大雨少,否则就能体会《烟花易冷》中所唱的情境了: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繁华声,遁入空门。

这首歌所讲述的故事,就取材于北魏杨炫之所著的《洛阳伽蓝记》,书中追忆了古都往日繁华时佛寺林立的盛景。经历劫难之后,它们大多毁于战火。在随后的历史长河中,兴衰荣辱更迭,幸存至今的更少。

近日赶着出差的间隙,看了白马寺和龙门石窟。魏书洛阳城中的遗韵,感受到了一点点。

-白马寺-

山门

白马寺离洛阳市区不近,今天能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后修的,老建筑多已毁于历史尘烟中了。但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它,因为这可是中原佛教的祖庭啊。

白石马

山门门口就立着两只白色石马,温顺乖巧的样子,与战马气质很不相同,应当是纪念当初驮经来此的那只。不过现存这一对不是白马寺原物,而是宋代陵墓前的石像生,是后搬运到这儿来的。

相传汉明帝夜梦金人,解梦后则派人西去,迎来西域两位僧人。他们牵着白马而来,马背上驮着的正是佛经。明帝安置僧人在此建立寺庙,翻译佛经,译出的便是《佛说四十二章经》。寺庙则以白马为名,它也是中国历史上 座官办寺院。

夹纻十八罗汉像

白马寺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名声甚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也曾慕名提出要去白马寺拜佛。但由于当时处于特殊时期,佛像早已被砸毁,无法承担接待外宾的任务。

于是洛阳与故宫博物院协调,将大佛堂内元代的夹纻十八罗汉像连同部分家具一起调拨到了白马寺。大佛堂是乾隆生母崇圣皇太后居住在慈宁宫时,日常礼佛之所。佛堂中的十八罗汉像工艺精湛,价值极高,在故宫中也属珍品。

西哈努克亲王后来因故未去洛阳白马寺参观,但故宫的这批罗汉像却再也未能回京,一直滞留于此。故宫几乎年年都要提起此事,但因为已是历史旧账,归还之日似乎遥遥无期——这倒也不是孤例,很多博物馆都有东西借而不还,故宫雕塑馆里也还有一屋子的曲阳白石造像呢。

夹纻小老虎

夹纻工艺很有意思,它是先用黄泥作胎,外面裹上麻布,再刷很多层漆。等漆干了之后,再把里面的泥胎掏空。所以虽然这些罗汉像近乎真人大小,但实际却很轻,因为只剩一层漆壳了。

罗汉像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工艺和年代,还在于对人物和衣纹塑造得栩栩如生。但这一法则似乎对动物无效。有一罗汉(可能是伏虎罗汉)携带一萌宠,这只小老虎的样子非常呆萌,一点也没有猛兽的气质。或许也正是要表达在佛法面前,猛兽也乖巧如猫的意思?

龙王护佛

白马寺西路是东南亚国家捐资建造的佛殿,有着浓浓的南传佛教建筑风格。这些国家将本国最有特色的佛教建筑复制在此,包括仰光大金塔、印度桑奇大塔、泰式佛堂等,组成了很大一片异域佛苑。

缅甸佛殿前有一座龙王护佛像,很有特色。佛祖在修行入定时,龙王以身绕佛七匝,并张开头部变成华盖为佛祖遮风挡雨。这座雕像就展现了这一情景,龙王张开的头部,其实就是眼镜蛇攻击时张开的皮褶。

齐云塔

白马寺还幸存一座古建,就是东路的齐云塔。它始建于东汉,后几经兴废, 在金代时重修,保存至今。它也是洛阳地区最古老的地面建筑。

齐云塔

齐云塔和小雁塔有点像,是密檐式砖塔。线条平直简单,但很有秩序感,我很喜欢。

-龙门石窟-

对龙门石窟的预期太高了,又没有细细去看,于是有一点点失落,因为没看到那么多好。也可能是龙门多为雕塑,并没有很多大场景的故事,我不太能看得懂的缘故。但仍有一些塑像,是真觉得好。

伊水和与大石桥

龙门石窟分为东西二山,隔着伊水河遥遥相望。这也是大部分石窟寺的共同点:开凿于河岸边的悬崖上。

伊水两岸东西山对峙,犹如阙楼一样,故而得名「伊阙」。

看经寺窟壁上高浮雕的罗汉像,雕工很棒,栩栩如生。在拍这尊罗汉时,相机都可以自动识别出人面来。

洞窟窟门外壁的天王力士,虽然品级不高,只是护法门神一样的存在,但是肌肉感和衣饰线条都雕得非常好。

卢舍那佛

龙门石窟最 的也是 的一尊佛像,女相的面庞表明了它与武则天之间的渊源。为了加快开凿进度,武则天还捐出了自己的脂粉钱两万贯。

胁侍的菩萨和天王力士。

这原是一块珍贵的碑刻,后被明朝一位地方官在上面刻上了「伊阙」二字,很让人惋惜。地方官员在珍贵文物面前好像总放不下那一股傲慢。

山崖上密集如蜂巢的小洞窟,这些洞窟大多不过一米见方,但数量却达到了千余。这也说明了当时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对佛教无比尊崇,纷纷集资开凿洞窟。或许因为财力不同,所以洞窟规格也差别很大。

千佛像雕刻在甬道石壁上。龙门石窟崖壁利用率很高,经常见缝插针地加上一小块雕刻。

的剪刀手佛像,手势是什么意思呢?

窟顶上雕了一朵莲花。

陈抟的十字卷碑

陈抟老祖在道教史上颇具传奇色彩,他洒脱超俗,书法风格也同样俊逸。下面的石碑上写着「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这也是他自身的写照。

龙门石窟里有很多精彩的碑刻精品,例如 的「龙门二十品」。但它们大多在视角不可及之处,游人无法近距离观赏。这件陈抟十字卷碑石为数不多的露天碑刻,故而是书法爱好者必看之景。

-香山寺-

白居易号香山居士,这座香山不在北京,而在龙门,他去世后也葬在了这儿。

香山位于伊水河东岸的山上,视野 ,山脚下河水悠悠,对岸则是大大小小的西山石窟。不仅白居易喜欢这儿,武则天也曾多次到这儿游玩,并留下不少典故。而民国时,蒋介石也曾在此「避寿」。虽被附近的龙门石窟所压,香山寺也依旧份量很重。可惜留存的建筑很少,多为复建。

蒋介石五十岁时曾来此避寿。避寿是一种谦逊的做法,在寿辰时要外出以躲避亲友的祝贺。但蒋的寿典并未因此从简,依旧非常奢华。宴会之后还有飞行表演,飞机排成了祝寿的文字。(天空飘来四个字:中正,五十……)

在这栋别墅里,蒋还和阎锡山、傅作义、张学良等商量西北“剿共”事宜。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时张学良已经坚定了联共抗日的决心了。一个月后,就发生了「西安事变」。

另外,「蒋宋别墅」四个字是蒋孝严所写,备注说他是蒋介石的嫡孙,很有意思。

这栋二层小别墅的视野很棒,站在二楼阳台上,风吹过树林,看着沿岸江景,心中很是舒畅。

九老堂

白居易晚年居住在龙门时,曾经邀请八位老人和自己一起在香山寺聚会喝茶聊天赋诗,称之为九老会。后来这成为文 的雅集,乾隆为崇庆皇太后祝寿时,也邀请三班九老,在北京香山戏仿「九老作朋」。

展牌上说白居易曾花重金修缮香山寺,金额高达六七十万贯。要知道,武则天修大卢舍那佛时,也不过捐助了脂粉钱两万贯而已。白居易哪来的这么多钱?

展牌上又说,他的钱是来源于给元稹写墓志铭的润笔费。元稹可是他的好朋友,二人合称「元白」。关系这么好,老白竟然还收这么贵的稿费,真是杀熟好手啊!

也有人说,元稹去世后,是家人执意要将他的遗产留给白居易。白居易推辞不过,于是将这些钱用来重修香山寺,也算是缅怀故友,为他广种福田。元白之间,感情之深,很让人感动。

古迹景点标配,乾隆的御制诗碑。碑额很有意思,不是螭龙纹,而像是蟠虺纹。这块碑上乾隆的书法发挥得不错。

复建的石楼

据说武则天当时曾在这儿主持过「龙门诗会」,谁写的最快赏给谁。但后来宋之问虽然写得慢,但写得很好,武则天就把原先赏赐给东方虬的锦袍转送给了他,这就是 的「香山赋诗夺锦袍」。武则天好像在典故中是一位爱才爱得很不拘一格的人。

对面西山山景

在香山前西望,奉先寺大佛(也是女相卢舍那佛)清晰可见,隔着伊水似乎更能看出它的神韵。

洛阳是很有历史感的一座城市,可惜后来走的是重工业路线,城区古迹已经不多了,城郊外还有不少。真想在这清清静静待上半个月,把它们都慢慢遍历一遍啊。

致谢:编辑团老宋、二十八年蝉;照片为柳贯鱼拍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