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水码头沱江小汉口,成渝古驿站罗淑故里

白癜风怎么防治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94399.html

石桥古镇,被称为千年水码头,沱江“小汉口”。沱江在简阳北4公里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回水沱”,因此造就了石桥这一历史上的商贸重镇。千年以来,这里商贾云集,是物资从重庆、南京等地通过水路运往成都的必经之地。

沱江畔的简阳石桥古镇

石桥古镇位于四川简阳市城西4公里处的沱江水畔,号称四川千里沱江上的四大古镇之一,是沟通川西、川南、川北的交通枢纽。也是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科技示范镇,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区。

千里沱江小汉口——简阳石桥

石桥以前又称“花镇”,因周围盛产茉莉花而得名。据当地人称,河西种植了大量的茉莉花供石桥的茶厂所用,采摘茉莉花是当时人们的一项重大任务。如今茶厂倒闭,也再不见茉莉花的影子,曾经的“花镇”也只在少数人的记忆中存在。

茉莉花

石桥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汉朝石桥便开始生产井盐,清朝时政府在石桥设管理机构,收取盐税。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使石桥外地人口大增,被称为“六省会所”的福建会馆、广东会馆、贵州会馆、陕西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随之建立,以便协调六省移民和商人纠纷。

在抗战时期,石桥还是有名的川中金融中心、水运码头和商贸中心,号称四川四大古镇之一。当时,全国有13家银行在此设立分行,镇内当时云集了一百多家茶馆,文化事业一片繁荣,以致简阳县衙由简城镇迁至此。

石桥古镇因滨临沱江,水运发达,曾有“小汉口”的别称。在民国时期,犹其是抗战期间,石桥水运发展到极盛,石桥码头停靠的船只有时多达千艘,出现了壮观的“水市”之景。因此,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中央局在石桥设立了“四川省水上警察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公路、铁路运输的迅速发展,石桥码头的盛景已不复存在。

古码头

古镇上有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同盟会会员吴国桢的旧居,声名显赫的还有与赵世炎同赴法国求学、后来任希腊、葡萄牙公使参赞的罗世安,其妹妹则是著名现代女作家罗淑。此外,在重庆渣滓洞牺牲的胡其恩烈士,著名作家周克芹等也曾经在古镇生活。

女作家罗淑

石桥镇是典型的移民古镇,大部分古建筑如今很多地方被现代建筑代替,只剩下充满沧桑感的古镇三条老街。其中不少的古建已年久失修,摇摇欲坠,悬梁飞瓦,面临坍塌。

石桥鼎盛时期,因各地商人的云集使得石桥会馆林立。当时有六大会馆:陕西会馆(又叫关帝庙),福建会馆(又叫天后宫)和广东会馆(又叫南华宫),两湖会馆(又叫禹王宫),江西会馆(又叫万寿宫),和贵州会馆。

如今,只有陕西会馆还留存于陕西街。会馆里供奉着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关羽。在当时,“武圣”关公与“文圣人”孔夫子齐名。人们从关帝庙里接回关帝像回家供奉,这是对道德的传承和自己精神的寄托。

石桥繁荣的不只商贸会馆,还有这古韵犹存的老街。这其中最有意思的便是街道的名字。现存的古街还剩下福建街、中山街(又名半边街)、陕西街、大码头街、和平街等,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是中山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石桥古镇有两处—民居还入选了成都市第十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一是戢家茶铺

茶铺位于石桥镇中山街25号,正好在中山街与福建街交叉路口。从前搬运货物的挑夫们集中等待揽客的“力行”就在这里,是人来人往的繁华地段。多年前,戢家人在这个“黄金口岸”开设茶铺,供来往客商在此洽谈业务和休憩,可谓水码头的“会客厅”。

戢家茶铺

茶铺为二层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小青瓦悬山式样。该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建筑比例适当,空间尺度适宜,撑弓、吊瓜等构件木雕工艺精美,选材精良,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老茶馆内正在表演川剧绝活——变脸

和平街57-63号民居

民居建筑面积平方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坐落在杨柳溪畔。该建筑为二层木穿斗结构,四合院平面布局,竹编壁及木镶板墙体,小青瓦悬山屋面。

和平街古民居

过去,盐商把建筑的前半部分作为存储货物的仓库所用,自己居住在建筑的后半部分。中间小巧的天井将前后两部分进行了功能区分。整个院落布局紧凑但小巧别致,建筑比例适当,屋面线条流畅,木构梁架、墙体、门窗等制作工整,撑弓、风窗等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如今的古镇虽然破败,但依旧可以找到历史的遗珠。下栅子城门矗立在江西街的尽头,它是石桥古镇里唯一的被列为县级保护文物的遗址。相传,城门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其原有城门四座,南城门俗称下栅子城门。在旁立着的石碑上记载:城门为石砌拱顶,高3、25米,宽2、15米,厚1、8米。城墙坼除仅存石雕栏柱四根,已风化。石桥镇里共有四座城门,早晚开闭。下栅子城门是南城门,也是现存的唯一一座城门。

下栅子城门

除了下栅子城门外,五隍洞也称得上是现在石桥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了。关于五隍洞的存在也有着不同的说法。解放后,石桥古镇中那些被埋的,或者扔掉的菩萨,被人们重新重视。人们将那些散落的菩萨聚集在了一起,修建了现在的五隍洞。这算是石桥比较大的寺庙了。最为奇特的是五隍洞冬暖夏凉,风景宜人。洞口石壁上的“龙蟠凤翥”四个大字写得苍劲有力,龙飞凤舞。远望,则骨势峻迈,突兀傲立;近看,则形体舒展,纵横奔放。

五隍洞庙

说起石桥特色,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九莲灯。解放前,简阳县石桥镇每年都要搞一次九莲灯的表演,观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九莲灯,是由九位男子组成表演者的,表演者头缠青丝,上身赤裸,不穿短裤,脚登草鞋;其额上、前胸两乳,前腹左右、后背左右、两手臂等九处各挂油灯一盏。

独具特色的石桥一绝——九莲灯

“简阳的包子,石桥的面。”这是石桥人民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已拥有多年历史的石桥空心挂面可谓是石桥响当当的招牌。当地老人的说法是:正宗的石桥面下锅煮熟不浑汤,吃入口中细滑。如果煮多了吃不馊,捞入冷水中浸泡,隔夜后煮熟仍不浑汤,其味亦似鲜面。

石桥挂面

曾经在过去,成都的达官贵人、社会名流都要骑马、坐轿都要来这石桥镇吃“牌坊面”、“高价面”,石桥挂面可是名声在外。解放初期,陈毅元帅从成都回家乡乐至县劳动镇,途中也曾在这里品尝了“石桥面”。随后,“石桥面”进入人民大会堂。

然而这种全手工制作的高架面成本高,产量低,现今制作石桥挂面的人是越来越少,只有几家散户在家制作。石桥面工艺正面临失传,曾经引以为傲的味道也只留在石桥镇人口口相传的记忆中。

古镇老茶馆

清朝钟祖芬《夜宿石桥》诗云:“一夕昭关已白毛,松风无雨亦潇潇。茶芽蘸水甘同浊,蔗叶煎糖苦自熬。戴月奔来犹睡晚,闲云栖处也心劳。是非莫怪人多口,子燕雏莺亦善嘲。”石桥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自然是有大大小小的茶馆无数。每家茶馆也都是座无虚席,特别是逢场赶集的时候。

其中,历史较为久远的要数清代楼阁式茶园——老龄茶园,是书法家野人亲自题名的。老龄茶园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戏座式茶馆,楼下为大通茶座,楼上为雅座。其茶具和座椅也是较为老式的那种,大家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很有老式茶馆应该有的味道。

文/海底蛟云上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