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原名刘三先、刘兴宇,五台县高洪口乡北高洪口村人。该村位于五台县城东面峪里清水河中段,距五台山54公里。北面与耿镇镇、屋腔乡相接,南靠陈家庄乡;西与茹村乡邻,东临河北省阜平县。
北高洪口村
北高洪口村东边有一山泉,每年三月到桃花盛开的时节,泉口吐出雾气,十分壮观,故名“桃花泉”。泉水清纯,口感甜润,水质优良,是全村人的饮用水源,也是生畜饮水和灌溉水源。沿山沟往东十五公里就是河北省平山县,这里曾经是与河北省平山县物资交流的主干道。村东北面是存量不多的自然土,生产砖瓦供村里人建房使用。村西边是清水河,河滩平整,地势开阔。有近千亩的淤土地,引来清水河水源灌溉。土地肥沃,日照适中,主要种植玉米、高粱、豆类等农作物。
洪福寺
村中有一坐寺庙——洪福寺。……庙堂建筑雄伟宏大,雕梁画栋,主殿坐东朝西,左右边各有配殿,前殿左边是钟楼,右边是鼓楼,主殿前和前殿前各有一棵宋代梧桐树,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根部直径两米,树高十二米,每年到四月淡紫色的花朵就象小铃珰挂满了树枝,摇曳多姿,花开飘香,四溢全村,花其月余,是村里一景。前殿对面是戏台。洪福寺曾经是村民祭祀活动的场所,村民处理政务也在这里举行。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举办庙会,唱戏五天,红红火火,集会购物,物资交流,互通有无。村民们安居喜庆。村东北面八百米处的半山上是个小山庄,居住白姓的几户人家,叫麻岩占,旁边有一高山溶洞,洞口不大,只能一人通过,洞深十多公里,洞内最宽处有百余平方米,是中国北方少有的高山溶洞。
高洪口村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依山傍水,人杰地灵。海拔一千一百米,三面环山,高山深谷,坡多草广,全年无霜期一百九十天,最高气温三十五度,最低气温零下二十五度,平均气温二十度,年降水量五百五十毫米,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美,适合居住和种植、养殖。山多林密有丰富的药材柴胡、子母、猪苓等;榛子、蘑菇、地衣等在山里随处可见;降龙木(六道子)便是生长于此地,村民用来做耙子、拐棍等生产生活用品。
他三岁丧父,自幼家贫,曾有二年靠乞讨度日。为维持生活,十六岁时即到五台山寺庙当泥水小工。年以后,在五台山学木匠。他心灵手巧,除学会一般木匠活外,还学会了雕刻“卷口”的工艺。五台山民国时期建筑的寺庙雕刻,不少出自他手。现存普化寺神龛,即为他所雕。镂空雕刻的龙柱,飞龙活龙活现,还可绕柱转动,参观者赞不绝口。
台怀镇
创建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位于台怀中心地庙集群区南二里处,坐落在清水河东侧山脚下。该寺地势平坦,布局整严对称,颇为雅致。殿建坐东向西,以中院为主,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玉皇阁及两厢楼廊,左右禅堂,吕祖阁,南北各有两层院落护持,形成五院并排,占地面积为一万五千八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一百余间。
普化寺原称玉皇庙、帝释宫,现存寺庙是于民国年间重建的。这里的建筑特点,一是楼廊式格局,二是装饰精细,门上券口、格下槛墙、墀头角柱石和柱础等多有汉白玉石雕,体现了民国年间的建筑风格。五台山建造最早的寺院,应为显通寺的前身大孚灵鹫寺;较晚的一座寺庙,当为普化寺。
普化寺
普化寺,初名帝释宫。明崇祯年间(-),因这里建有一座玉皇阁,里面供着玉皇大帝,所以又有玉皇庙之称。现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在玉皇庙的废墟上重建的。该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绕殿四出廊,檐额挂有“大雄宝殿”木匾。前廊柱间的木制券口缕空雕刻二龙戏珠,廊内柱间装十二块格扇,裙板雕龙,上部是花窗。檐枋上的垫板绘有彩画,斗拱与斗拱间装垫拱,重施以彩绘。总的看去,大雄宝殿的装修精细而华丽,有别于该寺其它一般建筑。殿内主供释迦牟尼佛,佛旁有文殊、普贤二菩萨,殿两壁供有十八罗汉。山墙两侧内壁上部,有大型壁画。属佛传图,又称释迦谱,描绘了释迦牟尼由太子到出家成佛的过程。殿后壁右角,还供有一尊老文殊,下颔长胡须,面部如罗汉,在五台山塑像设置中别具一格。
坐东向西的大雄宝殿,南北两侧各有上下两层三十间木楼建筑,层层出廊,廊柱排排,楼廊中段墀头之间以券洞相通,下廊与上廊有木梯相接。沿楼廊绕转,或立于楼底下凭栏观光,又有一种满眼风光扑面而来的雅趣。普化寺的照壁用石与砖砌成,是五台山寺院中最长的照壁,正中嵌石刻“福禄寿三星”图案,两边是“文五别子”和“番溪求贤”,背面雕有观音、善财和龙女,并有花草作陪衬。这些石雕十分出色,可与龙泉寺照壁相媲美,是五台山砖石建筑中的杰作之一。
普化寺石雕
寺前立一堵高大的影壁,上都有仿木建筑的砖檐雕,中部影壁墙嵌有三块圆面形石雕,下部是石建须弥座,束腰、上枭、下袅、上枋、下枋部分均雕有人物、药卉、古器械等。影壁墙上嵌的圆面形石雕,正中一幅为“福禄寿三星共照”,三位神仙高龄未卜,和蔼慈祥,带有现实生活中长者的风度。北侧的一幅为“周文王请姜太公”,画面很有情趣。这堵高大影壁,精雕细刻,是五台山寺庙影壁中的珍品之一。从影壁左侧的砖券洞人院,看到的第一座是天王殿。殿额立一块石制匾,匾刻“普化寺”三字。天王殿三门并开,前檐墙上镌劾有“法轮常转”四字。殿的柱础上、槛墙上、中门券口上、墀头角柱石上都为石雕,有的雕风中摇竹,透出一种潇洒俊逸的气韵。有的雕松下猴王,显出一种清幽自在的情调。还有的石雕画面给人一种生活意趣的美感享受。如今,牧童骑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牧羊人手执鞭子,放牧绵羊;一农人扛着撅子,赶着大象,头顶着松枝上登有喜鹊;一位老者骑驴过桥,桥下水流湍急。大殿石雕中有神话故事唐僧取经。
原来这些石雕,民国年间,由皈仿佛门的南山寺九宫道首领普济和尚的弟子募化修建,故该寺与南山寺石雕内容一样,着上了道教色彩。殿内两壁供有雄壮威武的四大天王,正中殿坛上的弥勒像又置于精雕细缕、着彩涂金的仿殿堂结构的小木龛内,弥勒像屏扇的背面,立有石雕韦驮菩萨像。另外,普化寺天王殿与台怀寺庙区天王殿设置不同的是,添了与四大天王并坐的“哼哈”二将,一尊脸色黑中透红,一尊脸色红棕,都是一手拿降魔杵,一手拿法环。哼哈二将属于《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佛家也把他们塑造在殿内充当护法神。还有,地上塑了“降龙伏虎”,一神骑龙背,一神擒虎于身旁。这些,同样有道教色彩。法喜众生,结缘化众,结识了不少法门龙象、高贤文士和善男信女。
普化寺不仅有典型的民国建筑,而且有别具特色的彩塑雕刻,还有绍隆佛法的释迦狮子,致使普化寺法转常转,香火兴盛,成了五台山上闪闪发光的一颗明珠、名闻遐迩的极乐净土。普化寺佛教文化将随着昼夜不息的清水河流向太平洋的彼岸。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目睹日军侵华暴行,满腔义愤,毅然弃工投身革命,回村组织工艺匠人成立了工人抗日救国会,并担任了工会主席、村长。年,他参加了耿镇二高小教育基金保管委员会追款清帐的斗争。同时,还参加了三峪村对富农抗拒合理负担的斗争。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担任过八区、十区区长。
年在班老窑被捕,虽然敌人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不久即送太原,与被捕的六区区委书记奋斗(徐秉谦)同一狱,二人相商,准备组织难友暴动。不久,又押往东北,在火车上,参与了奋斗组织的跳车暴动计划。他跳车未遂,被押到抚顺煤矿,逃跑后又被抓回,转送鞍山做木工。经过十一个月,由一个不露身份的人为他开出“华北旅行证”,顺利通过日伪关卡,几经跋涉,回到五台县政府。年至年,马立先后担任区长、县民政科长、副县长等职。年,担任五台县长,并于年10月1日,赴北京参加中央召开的老根据地代表会议,出席了中央人民政府召开的华北县长会议,见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怀仁堂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并参加了国庆观礼。
五台山寺庙群
年以后,马立任五台山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一九五九年,任忻县地委统战部长、地委委员。年8月,赵朴初陪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措到五台山参观。山西省人民政府民族宗教局局长冯端如、中共忻县地委统战部部长马立全程陪同视察参观了五台山各寺庙,同众僧交谈,鼓励他们参加政治学习、宗教学修。
马立同志一生平易近人、廉洁奉公,生活俭朴,联系群众。年离休后,回到家乡高洪口村,常常帮助大队、公社进行工作,并亲自参加修地修路的义务劳动。马立一生勤奋好学,他虽文化不高,却常常手不释卷,坚持学习马列主义著作,还阅读了不少历史和文艺著作,大家都说他是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