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敦煌之美,首先是菩萨之美。”
在敦煌众多的艺术作品中,菩萨的形象占尽多数,闻名于世,可以说是十分经典的核心敦煌元素。
丝绸之路形成五百年后,敦煌艺术初见雏形,早期人物线条粗犷;到了西魏时期多为秀骨清像;北周佛教盛行,艺术风格以敦厚、稳重为主;隋唐时期,敦煌艺术进入发展全盛时期;到了西夏,由于多年战乱,敦煌艺术渐渐没落,不复往日生气。
敦煌艺术之所以能在唐朝鼎盛发展,则是因为该时期为古代王朝社会昌盛繁荣的上升期,敦煌艺术也趁此期间得到蓬勃发展。唐代各时期的敦煌艺术作品也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时代缩影。
初唐时期的菩萨面如满月,静如处子,优美动人的形象,体现出女性温婉沉静的风度神韵。盛唐时期,菩萨身体比例适度,面相有方额广颐形,素面如玉,上束发髻,多是丰腴莹润的风貌。到了中唐之后,菩萨形象愈加沉静简朴,淡彩素雅,姿态也多为自然和谐的风格。
让我们通过敦煌美术研究所专家老师们临摹再创作的作品,感受千年以来敦煌画工的出众才华。
△△△《说法图·初唐》敦煌美术研究所专家临摹作品敦煌美学赏析
△△△《说法图·初唐》敦煌美术研究所专家临摹作品局部特写
此画中佛、菩萨、弟子等形象达十五六身,中央是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说法,佛两侧绘一老一少二弟子,年老的弟子手持净瓶,年轻的弟子托钵,侍奉于两侧,再往外是两身大菩萨,特别是左侧的胁侍菩萨绘制得最为优美。她头戴化佛冠,上身半裸,肩披长巾,身佩璎珞,一手上举轻扶飘带,一手托供品,体态优美,身体略呈S形,目光下视,若有所思,肌肤细腻,体现出雍容高贵的美。
△△△《观音菩萨·盛唐》敦煌美术研究所专家临摹作品敦煌美学赏析
△△△《观音菩萨·盛唐》敦煌美术研究所专家临摹作品局部特写
盛唐时期的菩萨已经进一步女性化,人体比例适宜,姿态优美,面相有方额广颐形,有条长丰满形。长眉入鬓,多是丰腴莹润的风貌。图中观音菩萨盘坐与莲花座之上,一手自然垂于膝上,双目下视,神态庄严。头束高髻,上戴宝冠,素面如玉,耳饰璎珞、臂钏、手镯。浑身珠光宝气,巾带随风,体现盛唐时期,社会繁荣盛景。
△△△《金发听法菩萨·中唐》敦煌美术研究所专家临摹作品敦煌美学赏析
△△△《金发听法菩萨·中唐》敦煌美术研究所专家临摹作品局部特写
在敦煌尊像中,菩萨的容貌姿态是最优美、最丰富、最动人的,菩萨像展示了东方女性美的魅力,世人称其为“东方维纳斯”,她的画像也被世人称为“东方圣母”。自河西敦煌地区被波士顿蕃占领之后,敦煌石窟艺术开始趋向衰落,已失去初唐、盛唐时蓬勃辉煌之景。中唐后期的菩萨体姿端庄,举止优雅,身着天衣、腰系长裙,肩绕巾带,袒露前胸,但装饰物较少,整个菩萨画像线描流畅,赋彩淡雅。
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敦煌艺术的发展也伴随着历朝历代的更迭而浮沉。其中经典菩萨形象的细节变化也充分体现了同一朝代不同时期的兴衰交替,背后蕴藏的历史背景,十分耐人寻味,于细微处看敦煌,发现敦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