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0年前开凿,号称河南十大石窟之一,

复方卡力孜然酊价格 http://m.39.net/pf/a_5229029.html

说起龙门石窟,大家都是津津乐道。但在洛阳嵩县田湖镇铺沟村有一座与龙门石窟同期开凿的石窟,距今也有年了,如今却连一座完整的造像都没有了。

这个石窟因坐落于铺沟的原因被称为铺沟石窟,位置很好找,导航直接就把你带到距离石窟两米的地方,因为这座石窟就在洛栾快速通道路边,下了车就在石窟边上了。

正当我们为了找到一个不要门票的文化遗存地欣欣然时,我们突然发现,这个石窟除了有两个牌子外,连起码的围墙都没有,更别说大门了。

对了,说没有围墙也委屈有关部门了,临路的崖壁上大概有长约三米、高两米的矮墙,也算保护了迎着路的那个石窟,成功地遮挡了我们的视线。

除了这堵矮墙,沿着石窟所在的崖壁往里走那就毫无遮拦了。但满眼的哪是石窟啊?这明明就是石窟窿啊!

正当我为这石窟窿迷茫和惆怅的时候,同行的妻子还是细心,她发现了宝贝,她在召唤我。

原来,就在那堵遮挡了我们视线的矮墙后边有个石窟,也就是1号窟,石窟里竟然还有一尊石像,很可惜整座石窟风化严重,侧壁浮雕也风化严重,但内容尚可辨识,大概是佛陀在一株大树下说法,我猜测刻的应是弥勒菩萨龙华三会,下部有伞盖,应为礼佛图。越往下看,越来越有意思了。

意外的是,石窟侧壁局部保存还算较好,左首上部似乎是刻了两座房子,一座房子内是佛祖涅槃,另一座房子里是一人手持麈尾的说法图,估计是佛祖涅槃之后弥勒菩萨龙华三会。

洞窟里的说法图主尊都是菩萨装,虽然风化严重,刚好保存下来三幅画面结构不同的“龙华三会”,能保存到这个程度也实属不易。左上部为一株大树上挂一口钟,旁边房子里似乎也是说法图,猜测也是龙华三会的画面。

这座怡然自得的坐像不知道是哪位尊神?

看着这些黢黑黢黑的石窟,我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不知道在多少个寒冷的年代里,或许是从古道路过的行人,或者是在附近放牧的孩童,为了取暖,他们在石窟里点燃捡来的木柴,浓浓黑烟从石窟里翻卷而出。满壁的浮雕和壁画,只能在无奈中逐渐失去原有的颜色。

第2窟面积最大,正中有佛像约高1.5米,南壁有佛像约高1米,北壁上整齐浮雕着八行佛像,每行五尊,共四十尊,同时浮雕方格,据资料说每行之间刻有募化者和刻造者的姓名,现在已经不能辨认了。

据资料显示,这里共有六座石窟,自北而南编号为1号到6号,前五窟造像结构基本相似,正壁皆刻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尊有火焰纹背光;东西两壁刻有弥勒小龛、千佛龛、涅变、维摩变等。只可惜,现在能分辨的已经极少了。

原因很简单,这里的石质属于灰色粗砂岩,易雕刻造型,更容易风化。

据资料,最有看头的应该是第6窟俗称“六郎窟”,据说跟杨六郎还有一定联系。据说这个石窟顶高5米,宽约6.6米,石窟里原有一尊1.8米的佛像,外壁雕满千佛。但我们多方找寻,竟然消失无踪,不知为何?

遗憾终归是遗憾,但这个小小的铺沟石窟规模较小,在考古学者们眼中却是宝贝,他们认为铺沟石窟是北魏后期中小型石窟的典型代表。

远在崇尚佛教的北魏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为了更好的利用佛教敷导民俗、统一思想,先是在山西开凿了云岗石窟群,在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洛阳龙门石窟开凿,同期开凿的铺沟石窟应该是伊河上游最后一个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