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供养一杯清水,简单至极的供养,寓意却很深,有无量功德。
到寺庙有烧香拜佛的,也有用水果、鲜花,也有带油灯等供佛的,遵从佛陀在世时的供养方式。不信佛的供佛,大多数是有所求的。有求富贵财富的,有求健康长寿的,有求升官升职的,有求生男生女的。佛门虽“有求必应”,但是要求的合理合法和如理如法。而信佛的则是为了亲近三宝,聆听法师讲经说法,为了更好的修行。
其实供佛简单至极的供养,就一杯清水。寓意却很深,水有八种功德,分别有八种表义,所以供水因缘十分吉祥:(1)清凉表义:持戒清净、(2)味甘表义:胜味,得享百味食;(3)性轻表义:身心堪忍壮健。(4)质软表义:意念柔顺。(5)清澈表义:意念清明,(6)无臭表义:净除罪障。(7)益喉表义:音声和雅,成就妙语。(8)养胃表义:身不生疾,健康无病。
有句名句“上善若水”,水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但水可以离开万物。水就像佛菩萨一样,无私的利益众生,却不求回报。而众生就像水结成的冰,水和冰是一体的两面。就如同佛和众生,释迦牟尼佛说过“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说明我们众生都有自性佛性,只是被妄想和执著障碍住了。佛是觉者,而我们是迷了。憨山大师说:“众生与佛,如水与冰,心悟则众生是佛。”我们与佛就好像水和冰的关系,佛就好水一样,柔软、清净、甘美、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
《六祖坛经》有句话,叫做“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佛,为觉悟之义。在迷的状态,就是众生;而在悟的状态,那就是佛。从迷到悟,虽是一念间,但要跨越这一念,转变这一念,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人都知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说,难道只是把手中的屠刀放下,就能解决问题吗?
佛经记载:有位梵志求见佛陀,两手各拿一朵花。佛陀说,放下,他就把左手的花放下。佛陀又说,再放下,他就把右手的花放下。但是,佛陀还让他放下……两手空无一物时,还要放下什么?就是放下内心的执著,这才是我们要放下的关键。如果内心还有执著,即使将外在的一切都放下,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佛法修行,重点是解决心理问题,所谓转迷成悟,转染成净,转识成智。所以说,佛与众生之间的平等,是本质上的平等;差别,则是显现上的差别。但是这种差别时间上却很大,众生要修成佛,佛说靠自力从初发心到成佛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而且成佛后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来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时间长的无法想象。
而念佛则是成佛的捷径,也是释迦牟尼佛留给我们的方便法门,也是佛陀大力倡导的。因为具足信愿念佛往生到西方净土,起点就是阿惟越致菩萨,即不退转菩萨,就是八地菩萨才证得的圆证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直到一生成佛。这也是难信之法,因为很多人相信自力。但是念佛是靠自力念佛和阿弥陀佛的佛力加持,以阿弥陀佛果地觉作为我们的念佛的因地心,而成就带业往生西方净土的。
这世间最廉价的,往往是最珍贵的,水在人们心中比不得金银财宝,但水在智者心中,远远胜过世间一切的宝贝。我们在供养佛菩萨时,就可以选择用水来供佛,因为水不需要我们辛苦去取得,供水也不会浪费资源,若是供其他的东西,也许水果容易腐烂,也许花朵容易凋谢,但水不会,水蒸发了也还是水,水结成冰也还是水,一杯水融入大海,水依然还是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水就像我们的自性佛性,就是《心经》中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水代表心境。水很纯净,代表心要清净。水不起波浪是平的,代表平等。所以供养这杯清水,看到它就想到我们的心也要像水一样清净、平等。这是供具里面最最重要的,你甚至可以不烧香、不点蜡烛,也没有鲜花和水果,但是不能不供养一杯清水,看到水就要想到自己在一切境缘当中,诸如在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中,要知道修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心、平等心就是佛心、就是真心。水代表空性的特质,能显现一切,就是真空妙有。但本质是空,具有无常易变的特质,因此供水较不易生起执著。
供养佛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要清净,清净心才能生智慧,供佛才功德无量。就是像佛学习,佛是两足尊,智慧和福德圆满。印光大师曾说过,多念佛多念阿弥陀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所以我们只有信愿具足持名念佛,往生到西方净土,才能体会到极乐世界八功德水的妙用。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námóāmǐtuófó)或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