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款100多亿的曹德旺中国首善是袁隆

  文

华商韬略斯钦

  9月7日,是袁隆平院士的生日。

  就在8月底,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传来消息,15亩“巨型稻”试种成功,高度达到两米,预计亩产斤。

  “当我们试种成功后,首先就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袁隆平院士……却突然意识到,他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研究人员的一席话让人感慨,袁老如果在世,一定会为新成绩感到开心。

  袁隆平说他曾经做过一个梦,在梦里,那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袁老和助手们就坐在高大的稻穗下乘凉。

  袁老所以无法亲眼见证,但他的梦想正在被后来人一点点变成现实。

  在袁老去世的那几日,整个世界都在感怀这位中国老人在世时的恩德与庇佑,正如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的悼文:

  “今天,我们缅怀一位真正的粮食英雄。中国科学家袁隆平通过率先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使千百万人免于饥饿。他于今天去世,享年91岁,但他为消灭饥饿留下的遗产以及使命将被牢记并传承下去。”

  据说袁隆平小时候,曾与家人一同前往炎帝神农洞拜祭,他好奇地问妈妈:神农为何如此受人敬仰?母亲告诉他:“我们吃的粮食都是当年神农氏教给人们种出来的!”

  母亲的话仿佛给他一生埋下伏笔,袁隆平之所以会投身农业就有了最初的动机。

  “我看到路上有5个饿殍,倒在田坎旁边,倒在桥下和路边,我亲眼看见啊,那很凄惨的。”作为饥荒亲历者,袁隆平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饿。

  当看到自己培育的稻秧被人扔到井里时,他二话不说纵身跳到水井里去捞,家人还以为他遇到挫折,寻了短见。

  当他被家人救上来时,手里攥着五株辛苦培育的水稻秧,正值困难时期,袁隆平知道自己手握的稻秧,就是百姓吃饱饭的希望。

  年,袁隆平育成我国第一个三系杂交稻野败不育型“二九南1号A”。

  随后在年,全国开始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到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每年新增产量可以多养活多万人。

  曹宏球,一个成长在困难时期、差点饿死在襁褓里的中国农民,饥饿、缺粮,贯穿了他的童年记忆。

  但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曹宏球居住的华塘镇塔水村通过种植杂交水稻,摆脱了饥饿,实现了富裕。

  后来,曹宏球收听广播,知道原来是袁隆平培育了杂交水稻,从那时起,袁隆平就被他们奉为“米菩萨”。

  曹宏球曾给袁隆平写信,希望拿到几张照片为袁老塑像,但袁老回信说:“倘若你一定要积德行善,社会上也还有很多公益事业可做。请你务必不要把钱浪费在为我塑什么石雕像上,我实在承受不起你的这般厚爱。请你尊重我的意见,我不给你寄照片。”

  但在年,曹宏球还是自费4.8万为袁隆平雕刻了1.6米高的汉白玉雕像。

  其实,这点钱根本不够,是雕刻厂厂长听说是给袁隆平刻像,随即拍板免去五分之四的费用,请来石雕大师卢进桥师傅操刀。

  耗时四个月,曹宏球的袁隆平像雕刻完成,之所以有1.6米高,是取了“有米有肉”的谐音。

  经历过艰苦年代的袁隆平与曹宏球感同身受,不忍目睹百姓们都吃不饱饭,因此,他把中国农民对他的祝福当作是最高嘉奖、鼓励和鞭策,视作比诺贝尔奖更大的荣耀。

  除了中国,袁隆平在国际社会亦践行着自己的人道主义精神,袁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中国人每当看到朋友有难,就会伸出手来帮助他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面对饥饿的非洲,袁隆平曾发下宏愿: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和水稻,提高粮食产量。

  早在年,袁隆平就在湖南杂交水稻中心专门开设国际培训班,亲自教授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截至目前,袁隆平已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其中就有肤色黝黑的非洲学生。

  年,中国援助马达加斯加的“杂交水稻示范中心”项目正式启动。

  仅过了三年,在袁老及其助手的努力之下,来自中国的杂交水稻就在马达加斯加扎了根,实现了8吨/公顷的平均产量,数倍于马达加斯加本地水稻品种。

  年,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植保司司长萨乎里访华,专程前往湖南长沙袁老住处,送上一张面额为2万阿里亚里的新版马达加斯加币,说道:

  “中国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人民已基本摆脱饥饿。为了感谢您,马达加斯加特意选水稻作新版货币图案。马达加斯加人民都想见到您。”

  后来,根据法国国际农业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从年非洲经历粮食危机之后,非洲稻米就以每年5%的速度飞速增长,虽不能说已彻底解决非洲饥饿问题,但仍让相当部分非洲人从此免于饥饿。

  如今,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早已成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的金字招牌。

  曾有人夸赞捐款多亿的曹德旺是“中国首善”,但曹德旺回言拒绝:

  我认为首善是袁隆平,他用他的专业技术,在帮助中国很多的贫困农民度过难关,这个就是善,我只是有钱人捐了一点钱而已。

  听着神农的故事,成长为当代神农,袁隆平一生都在践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

  年,湖南省在炎帝陵举办公祭活动,袁隆平作为主祭人,亲自点燃公祭圣火,而就在距离炎帝陵不远的地方,中国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已有数千年的水稻田遗迹。

  虽时隔数千年,炎帝农植嘉谷,化养万民的大爱精神,仍在袁隆平身上显现,他佝偻着身子,在稻田劳作,却撑起了一片丰衣足食的天。

  ——END——

  欢迎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