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崇正春拍拍品lot
清乾隆黄玛瑙雕云蝠纹纹水呈来源:纽约苏富比年9月16日,编号H:4cm;L:5.2cm
此件水呈造型精巧,盈手可握,外壁雕刻描绘云蝠纹样,雕工细致精湛,祥云之中,几只蝙蝠飞翔期间,寓意“洪福齐天”,至为吉祥,是为清朝宫廷标准纹样之一。此材质色泽金黄,质地凝润,系选取上好玛瑙雕琢而成写意自然,行云流水,其蝙蝠纹样生动传神,极为灵动,闲暇间把玩掌中,可助文思泉涌,是为雅致。加之材质珍贵,一望而知为宫中御制文房珍玩。
广东崇正春拍拍品lot
清乾隆翡翠梅花飘香净水碗D:12.5cm;H:4.7cm
佛教公元壹世纪传入我国,魏、晋、南北朝时在我国盛传,唐朝时极盛,作为佛前供器的“凈水碗”也应运而生,至清朝之集大成者,空前繁荣。又因翡翠一直作为一种高档材质而被宫廷用于制作珠宝器皿等,但因其翠色多呈行云流线状及材料本身的性脆,故器皿制作难度极高,成品少之又少。
清代翡翠曾因乾隆皇帝和慈禧的喜爱而在宫廷盛行,北京故宫博物院储秀宫西梢间就有与拍品相同的翡翠碗用于日常陈设。此翡翠碗,玉色清润剔透,全器遍布斑状纹路,但极为自然,侈口、腹下斜收至底,平底。碗身造型精巧秀美,线条流畅。碗外壁通景雕梅花纹饰,枝干粗壮遒劲,梅花点点,凌寒傲骨,素雅清幽,耐人寻味,别有意蕴。壁薄质细,琢工精湛。且其翠色绿而质地细腻,华而不浮,琢磨精湛,雕刻玲珑剔透,工艺考究,为少见清代翡翠雕刻用器之佳作。
广东崇正春拍拍品lot
清乾隆白玉梅花纹双耳瓶来源:北京瀚海拍卖有限公司4年秋季拍卖会Lot.H:11.7cm
此玉瓶用料极佳,造型美观大方,端正挺拔,外观典雅秀丽,韵致非凡。玉质白晰,细腻晶莹,温润而通透,瓶口与下腹隐约见石纹皮色。瓶身扁平,短颈,颈两侧镂空雕双耳。瓶口圆整,掏膛干净利落,内壁厚度均一,瓶底部椭圆形圈足。瓶腹双面雕琢梅花纹,梅花出自枝干,有怒放冷香者,有含苞待放者,灵丽清隽,与白润的玉质相得益彰。
此件白玉扁瓶选材大料,布局工整,又不失俏丽,寓意高雅圣洁,显示出精妙绝伦的玉雕工艺,其大形大势融合精巧意趣,实为玉料与人工完美结合,相得益彰。扁瓶带木盒,配以原装楠木底座,为同类器物中之珍品。
广东崇正春拍拍品lot
清康熙白玉狮子戏球纹带饰来源:邦瀚斯拍卖6×5.5cm;69g
此品以白玉为料,圆雕狮子绣球,质地温润如凝脂。所雕小狮双目圆凸,嘴衔飘带,双爪抱绣球,欲作扑腾状,神态活泼娇憨。局部鬃毛刻画细腻,线条圆柔。
拓片
狮子,古称狻猊,佛教中为释迦左臂侍文殊菩萨坐骑。民间以其形态威猛,又有辟邪镇宅之意。绣球是用丝织品仿绣球花制作的圆球,古代视为吉祥喜庆之品。据《汉书礼乐志》,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狮子绣球纹即起源于此,寓祛灾祈福之意。
广东崇正春拍拍品lot
明或更早白玉麒麟送子纹带板一套十二件
玉带板多为贵族使用,在唐代至明代比较流行,用者身份等级极高,早在南朝梁国江淹著《江文通集》中就提到说“命幸得彩扇兮,出入玉带与绮绅”。在唐代的玉带板中,多采用平面压地阳起的手法做纹饰,直到宋元,尤其元代开始大量使用多层镂雕做纹饰的工艺,并融入许多少数民族风格元素。
白玉麒麟送子纹带板一套十二件拓片
此套白玉带板,玉质上乘,设计精巧,以白玉浮雕而成,玉质匀净无瑕。取形造像生动,艺术手法古拙,板数较多,为同类题材玉带板中之珍品。全套共十二块整,整体雕琢麒麟送子,麒麟送子是我国古时候祈子法的一种。传说中麒麟是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们带来子嗣。晋代王嘉《拾遗记》中描述,孔子诞生之前,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院,这个典故即成为“麒麟送子”的来源。
其中画面童子骑于麒麟背部的云纹之上,童子一手举如意权杖,一手握金元宝,象征着来自皇室的权力和财富。两头健硕麒麟,仰头威猛,褐色之眼向外凸出,长长的犄角配以张牙舞爪的嘴巴,露出尖锐厉齿及卷曲舌头,内填式珐琅鬃毛从头部延伸,沿着脊柱直到扇形尾末。作回首仰视状,神采奕奕,刻画栩栩如生,与童子相映成趣,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皇室精品。。此件带板均出自同一条玉銙,十分难得。
广东崇正春拍拍品lot
明或更早玉辟邪H:6cm;L:8cm
玉质莹润,通身头颈及尾部带沁。圆雕一辟邪瑞兽,挺胸临地,两前肢屈蜷,昂首前视,张口露齿,两耳翘耷,睛光如炬,脑后一角,腹饰羽翅,双翅归拢,长尾卷曲,贴于后腿,身饰阴线,造型生动,势态威武。
辟邪是独角、带翼的狮首类神兽形象,早年从西域传入,两汉之际广泛流行于各种材质,既见大型的陵墓神道石雕,亦有精巧的金银铜玉装饰品,造型各异,成为了中国本土化神兽艺术的重要题材。其艺术风格之影响力一直延续至宋代。此器玉色莹润,造型圆润饱满,玉匠尽用其材,雕工俐落,纹饰层次分明,刻画辟邪鬃毛细腻自然,姿态矫健如生,极富动感。
此玉兽,雕琢出神入化,堪称同代之冠,无出其右。商周玉器,虽有以动物形象作饰纹,却较趋图像化,及至汉代,却盛行玉石神兽,勇猛矫健,气势凌厉。不同于人物陶俑,动物及神兽雕像大量见于墓葬之中,作镇墓用,辟邪驱恶,守护墓主。大型石雕神兽,如狮、虎、翼兽等,常见于帝王及高官武将等墓葬甬道两侧,其面目凶煞,镇墓守陵。此风于六朝时期达至鼎盛,时南京附近墓葬外见大量大型神兽石像。与此同时,玉雕动物、瑞兽亦随之盛行。与较早期随葬品中常见之玉牌、玉饰等平面玉雕不同,立体动物神兽作为独立个体,不再仅为彰显墓主身份地位,而更具镇魔驱邪之神功,以护佑墓主。
故宫博物院藏品
南北朝石雕
另可比较清宫旧藏早期玉雕神兽,见一东汉辟邪例,藏台北故宫,展于《精彩一百:国宝总动员》,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2年,编号18。以及一汉代玉雕有翼兽,藏北京故宫,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上)》,香港,年,编号。
广东崇正春拍拍品lot
清乾隆寿山石雕瑞兽L:28cm;H:27.5cm
狮子的传入和被称为「狮子」是在汉代,《后汉书章帝纪》:「章和元年……月氏国遣使献扶拔、狮子。」记载了第一头狮子进入中原是在公元87年,这是关于狮子传入的最早记载。但从西汉元帝渭陵出土的两件狮形玉辟邪看,狮子的形象最迟在汉元帝时就传入中原,这种神秘的瑞兽从西亚和中亚地区传入,作为珍稀动物以皇家贡品的形式养在帝王宫苑中。而民间工匠多未亲见狮子形态,故而汉代之时,匠人多据别人口传描述而作,并融入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趣,从而形成了似狮瑞兽的形象。至有清一代,乾隆一朝慕古之风颇盛,于是在原有汉代似狮形的瑞兽基础之上,遵从典籍所载,又赋予辟邪部分「似麒」的特征,进而赋予其祥瑞的属性。
局部
此寿山石质坚致,颜色晶莹,光润细腻,色泽柔润渗红,深具寿山石“细、结、润、腻、温、凝”六德。圆雕瑞兽,依石就势刻成回首形态,头顶独角,双目烔烔,獠牙半露,骨骼分明,面部似狮,神情紧张肃穆。瑞兽肌肉饱满,体态健硕,不怒自威。毛发披肩,四肢强健,背脊凸出,豪迈遒劲。两前爪伏地,跃跃欲起,充满动感。雕琢刀法精致细腻,鲜活饱满,五官、鬃髪、肌理、爪趾皆栩栩如生,瑞兽肢体语言表达清楚,着重突出神态与情趣,浑圆丰满,极为罕见。
历代挖掘的寿山石圆雕作品,能流传至今的,已成为稀世珍品,本品取稀世良材,尺寸硕大,更加之精工雕琢,造型亦为寿山石制作中少见的圆雕动物,实属难得之收藏佳品。
广东崇正春拍拍品lot
清乾隆汉白玉云蝠纹海棠形盆34.5×24.5cm
底面
石盆满工,取材上乘汉白玉,石质洁白细腻,气质高贵,端庄风雅。盆口海棠形,雕刻云蝠纹,以“红蝠”谐音“洪福”,寓意“吉庆祥福”,突出主题“洪福齐天,圣寿万年”之意。整器流线曼妙,刻画入微,使得石盆韵味独具,动感形式与开框遥相呼应。起足阴刻如意纹,简洁不乏修饰之美。此盆雕工繁复精致,形式设计,别出心裁,格调高雅,所谓佳器难寻,此为一例。
广东崇正春拍拍品lot
清黄腊石“猛虎回头”石供配紫檀雕云福纹座H:24.2cm
广东崇正春拍拍品lot
清刘恕藏灵璧石“蓉峰”石供(带座)铭文:“蓉峰”H:28cm
灵璧石可多面可视,形如云卷,灵飞若动,曲折盘绕,如伏若踞。色黑如漆,光湛莹朗,质如腊脂,间有白脉纹理,温润如玉。石面沟壑纵横,遍布皴皱,中有透空接连的巉岩孔洞,曲折幽微,引人入胜。扣击之,锵然有声,响韵悠扬,如玉磬共鸣。观此灵璧,则顽、拙、丑、怪、灵、巧、秀、奇之美,兼而有之,数百中无一二矣。采石灵璧以为清赏,起于唐,盛于宋,以其品贵,视若拱璧,徇为历代文人雅士所致力购求,明人文震亨《长物志》〈品石〉:「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二种品甚贵,购之颇艰。大者尤不易得,高踰数尺者便属奇品,小者可置几案间。色如漆,声如玉者最佳。」
此灵璧石为清代刘恕所藏。刘恕,一名惺棠,一作惺堂,字行之,号蓉峰,又号寒碧主人、花步散人,吴县(今江苏苏州)洞庭东山人,清代著名书画家、藏书家,乾隆年间任观察使,曾在广西任右江道,柳州、庆远两府事,后因不服水土,告病还乡,性嗜花石,藏书巨丰。刘恕曾于吴城花步里建园,于嘉庆三年落成,名曰“寒碧庄”,亦称“刘园”,同治光绪年间盛宣怀父子更名“留园”,此名沿用至今。
广东崇正春拍拍品lot
明太湖石“龙吟”石供带随形座H:4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