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食镇位于重庆市永川区的东部,始建于宋朝,古称“大宋陈市里”、“咸昌古镇”等。相传旧时有乞丐,将乞讨所余食物储存于场东端南侧三官殿前形如仓石的巨石里,清初取“陈食仓饱”之意,遂名陈食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有一座佛岩寺,寺内有始刻于宋代,增刻明代的摩崖造像。
庙宇般的学校大门佛崖寺摩崖造像位于陈食镇正街街尾的万寿路92号,与聂荣臻元帅幼时寄学的三官殿小学比邻相望。现今此处还有聂帅纪念馆,料想当年聂帅也曾到佛岩寺玩耍过吧。将车在学校门前的停车场后徒步前往即可。
佛岩寺大门市保碑三重檐的仿古建筑,悬山式屋顶,寺庙围岩而建占地不大。进到寺内最先看到的是大殿左侧的几尊造像,但都是于近期被重新修复妆彩过,造像内容涵盖儒释道。
地母、孔子、地藏像正对大门的既是大殿,宋代以来的造像均在大殿内。造像共有三个龛窟,均为平顶,三窟后侧相通。
左窟释迦说法局部左窟的内容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众弟子听说佛法。佛经上说:释迦太子来到了菩提伽耶这个地方,在高大茂密的毕波罗树(又译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坐了下来。他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到了第四十九天,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至此,释迦太子已成正果,遂开始设教收徒,传授他所证悟的真谛。
萨陲那舍身饲虎中窟的内容是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像,讲的是释迦向父王问病、进药、抬棺等故事。古代匠人们将大方便佛报恩经:舍身饲虎、割肉供父母、迦佛诣父王看疾等故事錾刻于石壁之上,教育人们应当知恩报恩、行善戒恶。宣导佛教里的“出世间大孝、至孝,并因此成就金刚不坏法身”的思想。
右窟父母恩重经变右窟的内容是父母恩重经变像,讲的是子女应尽孝已报父母养育之恩。石窟内的造像再现了一幕幕宋人家庭生活的场景。从在佛前求子起,怀胎、临产、生子忘忧、咽苦吐甜、洗濯、哺乳、推干就湿、远行忆念等,到百岁唯忧八十儿止,真实而生动地描绘出父母抚育子女成人的过程。
飞天十二圆觉菩萨像和飞天在相通的三个龛窟里,满壁凿刻佛像数百尊,完整讲述了佛经中关于“过去、今生、来世”的内容。造像颇有盛唐遗风,特别是其窟楣刻有飞天、手捧供果图案神态典雅,衣袂飘飘。边框刻有护法神,窟顶刻有十二圆觉菩萨坐像,头戴花冠,但风化严重。
窟内相通石窟的设计精巧,后部相通使得三洞的造像内容连贯,既方便了信众膜拜,又把有限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还起到了通风换气的作用。对于古人的构思实在叹服。
造像的右下角有题记居右两窟之间的外壁面,刻有题记一方,尚能辨识为明崇祯14年增刻,其他字迹难辨,具体内容待考。据《陈食镇志》记载,佛岩寺为南宋时期修建,推测造像应为同期开凿,最早不会早于北宋,明代有增刻。
满窟的造像因风化及人为破坏大多都已漫漶缺失,窟内还有众多近期补造的泥塑罗汉,因做工粗糙也断头掉臂了。小镇陈食的知名度极低,很少有外人前来,佛岩洞寺没有僧众诵经,也少有信众来礼拜进香。只有几个老大妈每日里来此打理一下,但同时也将其它杂物什件带了进来,并随意堆放。好在大妈们非常热情,有问必答让我们了解了不少佛岩寺的前世今生。有机会可以来重庆市永川区的陈食镇,除了佛岩寺还有聂荣臻元帅纪念馆可以一并参观。
承蒙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