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风虎韵齐鲁行虎窟山行虎啸风声远

虎窟山行:虎啸风声远

作者︳刘文钊

辛丑岁末,与友人共赴平阴东阿镇虎窟山。穿狼溪河,西行至范庄村南,一座青山如卧虎,雄踞眼前。

东阿镇已来多次,对虎窟山却首次登临探访。与五岳相比,虎窟山的名气不值一提,在名山大川前,它只是座不起眼的小山丘;但在平阴县境内千座小山里,虎窟山是一座既具浓郁历史人文特色,又兼自然风光之美的小山,是“名见经传”的山。

据道光九年重修《东阿县志》卷之三《山水志》载:“城之西为虎窟山,去城三里,《酉阳杂俎》以为燕建平中,济南太守胡咨得白虎于洞中,故以名山(虎窟山),今其南岩有二洞,一向北者,白虎洞也;一向西者,可数丈,谓夕阳洞,洞口悬崖丈许为一佛堂,崖下有泉,其旁故多林木,风声飒飒,不秋而寒。以为邑一景。峰顶高俊,西临大清河,鱼舟贾艇映带月日,旁眺百里,势尽川陆矣。其北岩有寺,寺在岩下,岩上有泉瀑布下注。”尽管虎窟山还有别名叫狮耳山、龙凤山等,但千年前因济南太守猎虎而得名一事,是有史可寻的。

这亦足以说明,早在年前的十六国五燕时代,老虎就在黄河流域出没,老东阿城西一带也曾是老虎纵横巡狩的领地,这个威风凛凛、啸踞山林的王者,已和我们的先人打交道了。当年,黄河还是黄河,尚没有夺大清河河道,这一带水草丰茂,山林密布,生态环境相当好。

由此可见,老东阿城,地处山河交汇的繁庶之地,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可能在当时已经成为繁荣的集镇,具有了小城市的雏形,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山扼守城西,所以历史上,在明、清的碑文里,都称这座山叫虎窟山,其名有虎之威猛,也是祈愿虎的威武保佑老东阿城的平安。虎窟山,见证了老东阿历史的久远厚重,也见证了千年东阿古镇的发展与繁荣。

沿一条乡村水泥路行到山脚,上山的路已被推土机推开碾过,一幅要进行整修的架势。行走在山间的土路上,冷冽清新的空气直沁肺腑。转过一道之字型山路,到半山腰,眼前出现一片宽阔的石头广场,广场的东、西两侧分别排列着几通石碑,北侧建有戏台。每逢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华诞日),和农历六月十九(观音成佛日),是虎窟山最热闹的日子,十里八村的乡民携亲带友,接踵而至,前来听大戏、赶山会、拜菩萨。

虎窟山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存,相传明朝学士于慎行、进士赵邦彦都曾在此山读书。从广场沿着凿出的石径南行,行到与山路相连的山门,这是陡立的石砌拱型券门,上书“观音堂”石匾。绕过山门,进入观中,观音堂坐南向北,三开间前抱厦,有檐柱柱础,堂内供奉有石雕的观音,堂外左右两侧立有石碑,前人把一次次功德善举镌刻在了块块石头上,为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人文资料,浓缩着历史的痕迹……

从观音堂西,绕过从生的紫藤绕树,有一西向的虎窟禅洞,是硕大的天然溶洞,如今,进洞听禅是不大现实了,一些泥塑菩萨佛像被半截砖墙封存于禅洞内,继续“面壁”修行。在观音堂东侧,有多个向北洞窟,有的洞口光滑,有的幽深莫测,这就是“白虎洞”的所在,经后人的打造,被名为“三教洞”、“老君洞”,与记载中的济南太守猎虎洞窟又“扯远了”。在山崖间茂密的植被中还掩藏着一个“听风洞”,是古“东阿八景”之一的“虎窟秋风”,若在洞口边侧耳倾听,洞内传出由远至近轰轰隆隆的声响,绵延不绝,震人心扉。

我们沿石径,观览过岩下的洞窟,再往上行,似乎上山无路,但东阿镇文化站王化琦站长对此颇熟,他带我们爬上嶙峋山石,找到一条荆棘丛生的小径,攀援到高峻的山顶。阳光的碎片透过云层,在头顶发际飞舞,踩在宽阔的石头平台上,方觉安心。站在山顶石坪,眺望山河田畴,西南望东平湖如明镜,西赏黄河若玉带,东平湖与黄河又通过一条河道交汇融通,二水交汇呈现出“泾渭分明”的景象。山崖矗立如屏,西枕黄河,如猛虎般卧在黄河东岸。遥想当年,于慎行、赵邦彦在这里读书时,山间的几个洞窟,如在夜色中掌上灯,会不会像老虎的眼睛一样闪闪发光,虎视眈眈。

虎窟山的阴面多有植被树木,而阳面呈现大片的裸石。在山上行走,每有风吹树动,耳畔传来飒飒冬风之声,令人浮想啸声如虎。我打开手机,录下这自然界的天风之音。山脊裸露的岩石上面,有许多的梅花形石窝,颇似老虎留下的爪印,又体察了虎窟山的诸多细微妙处。山下田畴透绿,阡陌纵横,河水欢唱,绝壁屹立,天地之间,沉默的石头望断天涯。

今天的虎窟山,像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静静地看着黄河两岸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面的大清河被黄河夺去水道,千年东阿古镇周围繁衍出一个个新社区,山东北的奉国寺变成残垣断壁,山顶的“圣人庙”也不见踪迹,只有风过时的啸声在岁月里诉说着曾经的历史。

古老的虎窟山,难觅虎踪。当地政府如能独运慧眼,进行古迹修复,规划建设集休闲、绿化、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山体郊野公园,使其成为城乡居民及外来游客的打卡地,能不能让山如虎添翼呢?而更多的百姓到这里散步锻炼、品读历史,虎窟山虎虎生风的人气、文化历史底蕴,是不是也带给来这里的人无限虎威福气?

岁月交替,沧海桑田,时光记忆着家乡故园灿烂的文明,日夜奔流不息的大河讲述着与虎窟山的历史;运水波澜,千帆舟楫,大清河的鱼舟贾艇已繁华不再,唯有那白虎寄身的虎窟和山间矗立的块块残碑,用斑驳的身影静守着流光波影,回忆着一座山的前世今生:虎啸风声远。

告别虎窟山,在夜晚的灯下翻开书卷,打开手机,聆听虎窟山的飒飒风声,心中的猛虎细嗅诗经……蓦地耳畔传来一声虎啸,虎年来了!也提醒着我:快快跃上时间的虎背呀,追风夺月去夺取更加辉煌的硕果。

作者简介:刘文钊,业余写作者,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散文、诗歌作品在报刊杂志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