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儋州最古老村落,海南古代最热门赏月地,三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_zx/emwsafw/

人间仙境,不一定在遥不可及的地方。环顾琼岛,每个市县都藏着许多绝美自然风光的乡野秘境,在海南西部就有一处凡间胜景,名扬海南近千年。

早在明朝中叶,“颜塘漾月”就已位列古代儋州八景之一,不仅是名人雅士流连忘返的胜地,更是古代儋州民俗文化荟萃之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颜塘漾月”褪去了往昔的奇观,古老的乡土人文印记也正在逐渐消逝,仅留下了颜塘、漾月两座古老的村落。

根据《民国儋县志》记载,当一轮明月升起,照亮了登龙里(今儋州市三都镇颜塘村、漾月村一带)百亩方塘,波光荡漾,月光与水光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天上的金银宫阙般熠熠生辉,让人心旷神怡,流年忘返。

泰山羊氏,中古士族

时间回溯到一千年前,“颜塘漾月”所在地的颜塘村、漾月村,原是一片蛮荒之地。当时,部分中原民众渡海迁居于此,开村定居。宋元时期,北方战乱不止,偏居一隅的儋耳郡人口逐渐增多,民俗文化日渐兴盛。

据《羊姓史话》记载,颜塘村、漾月村先祖系出同源,均以泰山郡为郡望,源自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羊氏士族。

先祖羊黄龙公徙家于福建莆田县甘蔗村猪屎巷(又名珠玑巷),后因时局动荡,复携三子再迁至海南,以捕鱼为业。羊黄龙公生三子,长子宝儿迁至文昌县,次子珠儿留居临高县,这两支的后人后来均易姓为杨。三子资儿则卜居于儋州三都镇颜塘村。羊资儿生有二子,大公道平、二公道嵩,兄弟分居于颜塘、漾月两村。

自先祖肇基以来,经过千百年的繁衍生息,羊氏族人日益兴旺,整个家族繁荣昌盛,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人文底蕴。因此,羊氏后人将颜塘村、漾月村视为海南羊氏的发祥之地,将这个地方的民俗文化视为整个羊氏宗族的根基和灵魂。

颜塘漾月,凡间盛景

过去,颜塘、漾月两村四面地势较高,中间略低,涓涓细流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片湖塘,即颜塘。当时,岸边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湖面碧玉浸染,颜塘宛若一块天然的碧玉掉落人间,镶嵌在两村之间,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生态画卷。

每逢月圆之夜,皎洁的月光洒落在颜塘上,微风轻轻拂过,泛起层层涟漪。湖面上月光如银河般闪烁,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展露出一幅旖旎的自然画卷,由此引出了数百年来无数的美丽传说。

漾月村祠堂,立有一座坐北朝南,两柱通天式古门坊。古门坊横匾正面刻写“颜塘漾月”,背面刻写“颜塘境”。

石柱正面楹联有云,此地能开眼界,何人可配天堂。可见,羊氏族人为家乡之美感到自豪。门坊上右侧部分小字模糊不清,仅能辨识“成化乙未毂旦”、“知州江”、“重立”等字眼。

成化乙未,即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年),也就是说这座门坊至少有五百多年历史。结合残存文字和地方志,笔者判断“知州江”应是成化癸巳(年)新上任的儋州知州罗杰。

《万州儋州志》有载,罗杰,江西南昌府人。任职儋州知州期间,他公正严明,勤政爱民,在儋州境内创办学校、振兴文风、废除淫祠、正清风俗、疏通水利、教化生黎,修缮官署、桥梁。史书上说,在他带动下,儋州民俗风物为之一变。成化丁酉(年),罗杰离任之时,百姓自发赶来为他送行。

不难猜想,当年,罗知州刚上任不久,乡民们便热情邀请他来到此地,一览美景。当夜幕降临,欣赏着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月色,罗知州不禁被这美丽的景色所打动,随即当场挥毫泼墨,留下了“颜塘漾月”四个大字。从此,乡民们把这四个大字镌刻在重修的门坊上,一直留存至今。

五十多年后,儋州知州萧弘鲁到访此地,留下了《题儋八景·颜塘漾月》的浪漫诗篇。诗文有云,爰有方塘一亩宽,风恬水活月澄盘。主人夜寂寻真乐,须认当年一个颜。

萧知州用传神的笔法,描绘了他在深夜里沉醉在颜塘月色中的美好时光。他的文字如同画笔,生动勾勒了颜塘的美丽月色,让人感受到了那迷人的景致和宁静的氛围。

此后,无数文人墨客来到此地,留下了许许多多优美的诗词歌赋。“颜塘漾月”渐渐成为此地美丽景致的“代言词”,名扬琼州府数百年,令无数人心之神往。

村外乡野中,曾经的颜塘边,同样树立着一座两柱通天式古门坊。古老的门坊,经不住岁月侵蚀,整体向左侧倾斜。歪斜门坊上,匾额正面刻写“颜塘景”,后面刻写“锦城春”,落款为“正德十二年重立”(年)。“锦城春”应当出自唐代诗人卓英英的《锦城春望》。(原文内容:和风装点锦城春,细雨如丝压玉尘。漫把诗情访奇景,艳花浓酒属闲人。)锦城春,也就是形容“颜塘”的景致犹如一幅繁花似锦的乡村画卷,恰似成都花团锦簇的春天一般春意盎然,绚烂多姿。

漾月塔,立在村后村后乡野荆棘深处。塔高三层,塔顶造型较为别致,置有仰莲和石龟石雕。塔身正面刻写“中流砥柱”四个大字及八卦图,左侧刻有“泰山毓秀”、右侧则是“漾月流辉”。

简单两个造型、短短十几个字,透露出漾月村宗族流派(泰山毓秀)、村庄风貌(漾月流辉)、人文思想(中流砥柱)等信息,也表现出趋吉避凶、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

世间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如今“颜塘漾月”仙境不再,仅剩两座古门坊、一座古塔见证着悠悠岁月的古往今来,诉说着古老又唯美的传奇故事,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

宝崇古庙,民俗遗产

宝崇古庙,位于漾月村,为当地公庙,庇佑一境平安。据庙内《重建崇宝堂碑铭记》记载,宋末元初,古儋耳郡出了三位神仙,分别是玉宣东土钦崇菩萨、玉敕都天钦令辅教将军和宣封济苦妙道真君。

其中,玉敕都天钦令辅教将军和宣封济苦妙道真君二仙奉天命辅佐东土钦崇菩萨。三个神仙誓行正道,永断秽醪,除邪辅正,德配穹苍,威名远播,号曰三身菩萨。

元延祐五年(年),本境善人羊道平携子孙一行前往求神传道。庚申岁(年),天上落下一个神剑。本境有缘人羊柳青等人便在此地修筑庙堂,谥号宝崇。此后数年,传教立堂的乡民们都飞升列入仙班,宗族流派繁盛昌荣。

另据《重建崇宝堂碑铭记》记载,元至元二年(年)、明洪熙元年(年)、明宣德二年(年),本邑牧官达鲁花赤(元代官职)鼎斋、儋州判官蔡和、主簿萧韶见佛宏济,英灵显赫,便接连立碑以壮福基,善流永世。

至明朝中叶时,宝崇堂渐渐成为闻名遐迩的文化胜境。碑刻原文有载:其堂(宝崇堂),虎拱龙朝,山明水秀,德合乾坤,清水正法,压绝邪踪、伏法显彰,上能庇国,下克护民,万姓皈依如众星之拱北,四方从善江汉之潮宗,南海福基之一,是儋耳之胜概(美好的境界)也。

如今,数百年转瞬即逝,过去恢弘壮观的宝崇堂,褪去了尘世的喧嚣,演变成了今天的清幽静谧的宝崇古庙。因年月久远,宝崇堂门楼、拜亭、正殿等主体建筑大部分荒废,庙堂四周散落着分崩离析的建筑构件,多块古碑在岁月变迁中磨灭。

从残破的构件中,能识别出蔓草、祥云等传统建筑装饰图案,还有雕工精美的石供桌、香炉石梁柱等。三教合流的人文思想体现在古老建筑的方方面面。比如香炉上刻有道教八卦的卦爻,儒家崇尚高洁品质的鲜花雕刻,以及象征佛教清净、圣洁寓意的莲花基座。

千载信仰,熠熠生辉

现今“宝崇堂”重修于年,为两进仿古传统石屋建筑,前建有拜亭,高悬“宝崇古庙”木匾。庙前,立有明天顺二年(年)的“永清”古门坊。民间对“永清”有两种理解,一是代表羊氏宗族期望的精神品质,二是民间宝崇堂信众共同的信仰象征。笔者偏向第二个解释。

门坊前后左右各有两个半身石头小人。四个石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身着古代服饰,双手合十,喃喃有词。四个石人虔诚的信仰跨越数百年,在时光中熠熠生辉。

遥想当年,宝崇堂“三身菩萨”英灵显赫,有求必应的事迹声名远扬,吸引了无数的信徒和香客。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手捧着香烛,虔诚地跪拜在佛像前。梵音缭绕,香烟弥漫,那时的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时光荏苒,昔日盛况今不再,但远近乡民们虔诚的信仰却始终如一,历经数百年却始终未变。宝崇古庙依然是邻乡近里敬香祈福、祭神求安的重要场所。

年初一,颜塘村各家各户的乡民们都会前往庙里燃香祈愿,为新的一年祈福。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每户都要写灵符并经宝崇古庙神灵敕令颁行后贴在家中,以期驱邪辅正、安人利物。农历二月十五,二十四节气的惊蛰,祭祀雷神,祈求新的一年雨水充足,风调雨顺。农历三月十七,“三身圣主”功成羽化纪念日,各家各户点灯鸣炮,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轮番呈现,整座庙宇迎来了一年当中最为热闹的日子。

儋耳古韵,乡土传承

在岁月扭转,四季更替中,根植儋耳郡故土的民间信俗逐渐成为颜塘、漾月及附近乡民们千年传承不息的精神寄托,体现了这片土地建庙敬神、团结邻里、弃恶扬善、济世救人等崇高品质和高尚人格。

古时候,人们谈起“颜塘漾月”,每每与美丽的景致、浪漫的月色、虔诚的信仰、美好的品质联系在一起。“颜塘漾月”所处的地方当之无愧是儋州乡土文化最深厚、最浓郁的区域之一。宝崇信仰向海而生,代代相传。

“颜塘漾月”位于洋浦半岛,新英湾北岸,自古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风貌,地方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织、和谐共生,孕育出丰富亮丽的时代文化底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羊氏族人秉承泰山羊氏祖德,重视教育,筚路蓝缕、艰苦卓绝地开辟着自己的生存空间,一代接一代生生不息,并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璀璨的民俗文化。

而今,虽然“颜塘漾月”盛世美景已然消逝,但这片土地上孕育的民间信俗融入了儋州传统民俗,并在近千年的传承中求新求变,不断丰富着儋州乡土文化内涵,引导、培育儋州人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更让今天的儋州充满了生命的张力与活力。

从颜塘村、漾月村移居到全岛各地、再走向世界各地的羊氏族人们在文风蔚然、慧风和畅的生活氛围中,敦亲睦邻,开拓进取,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