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主题是宣传观音救苦救难、为方便说法而有三十三变化身,《十轮经》中也宣扬地藏的救苦救难、为方便说法而有四十四变化身,甚至篇幅也大致相等,可谓“地藏菩萨普门品”。这就揭示了为何在佛教造像中地藏常与观音并列的原因:因为地藏的作用与观音几乎完全一样:救苦救难、变化诸身,而地藏这一性格正来自《十轮经》,甚至篇幅也大致相等。《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观音也具备地狱救度性格:“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但在观音信仰中,这一性格并不突出,而是以拯救现实苦难为主。由于观音信仰的强盛,此后的地藏信仰中与观音信仰一致的救苦救难、变化身等神格让位于观音,地藏信仰则走向另一条个性化发展道路,侧重于地狱救度,出现大量六道、十王等图像,以至晚出的《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提出地藏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而“处处弥陀佛,家家观世音”则成禅门话题(北宋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卷13,南宋普济《五灯会元》卷16等)。即观音救度现世苦难(阳界)、地藏救度地狱轮回(阴界)。这样的分工并不见于佛经,而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产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