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佛前上香的真实含义,别再迷信了明

去过寺院的人应该都会发现,寺院殿堂内佛像前总是供奉着各种各样的供品,如鲜花、水果、灯烛、清水、香支等等。每一种供养都代表信众对“佛法僧”三宝的无比虔诚和恭敬。但做供养,其功德的大小并不是以供养数量多寡来计量,一切功德来源于自己那颗心。经曰: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内心的清净与慈悲,才是最好的供养、最大的功德。

很多人迷信地将佛前供养视为世俗间的“交易”、“贿赂”等形式主义,我供养你、我给你钱,你保佑我,多么可笑的想法。信佛不可功利化,你贪图功德就没有功德可言了。佛法渡人在渡心,我们一切供养不是做给佛菩萨看的,佛菩萨福慧具足,也根本不需要众生的任何供养。

供养看似利益的是佛菩萨,其实是在为我们自己培植福报。一切供养行为只是佛门里的一种善巧方便法,借助这一行为,来培养我们的慈悲利他心,让我们学会布施,舍掉贪嗔痴,改掉恶习,才能真正通过修学佛法改变命运。佛前的每一种供养,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如佛前供养花果,代表种善因得善果,提醒众生要敬畏因果、不作恶业。那么佛前供香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本篇文章,小编简要为大家解读一下。

首先,供香不是求取神通,有些人比较迷信,认为燃香就是在与佛菩萨交接,能得佛菩萨感应,于是痴迷于烧高香、抢头香这些无知行为,这就属于颠倒妄想。佛前点香,香代表着点燃人内心的清净香,内心清净无碍,自然缓缓生香。香支一燃,传遍虚空法界,可令一切众生皆悉受益。闻香如见佛菩萨,人人心中生起恭敬心,这就是无边利益。

如《炉香赞》里唱的: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香支一燃,十方法界众生皆得佛法熏陶。佛前上香,不必贪求香支多贵多粗,大把大把烧香并不见得有多好,反而现在盛行太多的工业香,烧太多反而影响寺院僧人的身体健康。供香,只需带着一颗虔诚恭敬的心即可,在寺院请香处请上三支细香,在殿堂外面的香炉里上供。

点香后,先两手拈香,举过眉毛,先向佛菩萨礼拜三下,而后用左手插香,第一支插在中间,心中默念:皈依佛,觉而不迷。第二支插在右手边,心中默念:皈依法,正而不邪。第三支插在左手边,心中默念:皈依僧,净而不染。插香完毕后,佛前礼拜三下,然后行作揖礼即可。其实也不必过于执着这些形式,去寺院也不是必须要烧香拜佛,不烧香也不会得罪佛菩萨,烧香不走心也不见得会得什么利益。

要想通过学佛改变命运,最根本的是要转变心念,解脱自己的心,改变自己的行为。佛前上三柱香,除了刚才我们讲的,代表对“佛法僧”三宝的皈依和顶礼,还代表我们要勤修“戒定慧”三无漏学,熄灭“贪嗔痴”等恶习。要想求得与佛菩萨感应,就需要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菩萨道,种好善因,自然得善果。

不论我们在佛前供养什么,都要明白,佛法之根本在于“因果”。不要问佛菩萨灵与不灵,而要去反思自己德行的善恶,去忏悔自己的罪业,行诸善业、善用其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己改变了,就是最大的福德。佛菩萨不需要众生的任何供养,佛菩萨缺一个因供养而解脱的你。“即心是佛”,心中有佛的人,念念清净,念念得利益。

随喜大众功德,祈愿正法久住、利乐有情,大众吉祥顺遂、诸事圆满,南无阿弥陀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5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