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小看自己的父母哦,其实他们都是菩萨化

其所修行,清净无秽(1)。

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于此期中,其心清净,其行无秽,有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附记:菩萨之所以能够在长期的修行中,做到“清净无秽”,因为他们了知万法皆空,不执著缘生之假相,修行和度众生,都做到“无住生心”,也就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由于离相,故其心清净;由于修善,故其行无秽。说菩萨修行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决非溢美之词,事实确是如此。

譬如幻师,现众异相(2),为男为女,无所不变(3)。

发心度化众生的菩萨,有如一位高明的幻术师,时常变现各种不同的形相,其中有男有女,应以何身度之,则现何身度之,没有什么是不能变的。

附记:《法华经》中之普门品,就说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应以何身度之,则现何身度之,他一共示现了三十三种之变化身,即:佛身、辟支佛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龙身、夜叉身、干闼婆身、阿修罗身、迦楼罗身、紧那罗身、摩侯罗伽身、执金刚神身等等,真的“譬如幻师,现众异相。”

本学明了,在意所为(4)。

他们之所以能够无所不变,因为已经明自心、见自性,掌握了根本之学,所作所为,不离自心,由自心变现一切,自心是能变,现众异相是所变。

附记1: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悟道时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这里所说的“本学明了,在意所为。”

附记2:“本学”就是根本之学,所谓根本,即是人人本具之“自性清净心”。本经虽教人念佛求生西方,亦以清净心为本,念佛人若能以不妄想、不分别、不执著之清净心来念佛,肯定上品上生。

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这些前来参加法会的所有菩萨,也都是这样由自性清净心中,变现出种种不同的形相,来随缘度化众生。

学一切法(5),贯综缕练(6),所住安谛(7),靡不感化。

他们遍学一切法以自利利他。并将所学融会贯通,不但能详细的解释、分析,还能熟练、通达其作用。而他们的心是安住在真俗二谛之理上,“真”则离一切相以自利,“俗”则修一切善以利他。由于这样,没有一个众生不被他们所感化的。

无数佛土,皆悉普现,未曾慢恣(8),愍伤众生(9)。如是之法,一切具足(10)。

他们到十方无量国土中,普遍的变现各种不同的形相,以助佛教化众生。虽然如此,他们无不从性起修,全修在性,所以对自己的所修所行,从来没有丝毫的憍慢或快意的心态;反而时常以大慈大悲的心,憐愍伤叹芸芸众生沉溺于生死苦海中,不知出离。为了济度这些众生,他们必须学习一切自利利他之法,而且要做到圆满具足。

附记1:修行佛法的人,切忌稍有成就,便生憍慢(即贡高我慢),不可一世,因为一有憍慢是会引起神憎鬼厌的。这里举一个公案,以资证明贡高我慢的害处。从前有一位高峰妙禅师,他是禅门之大德,打坐参禅,十分勤力,也许过分用功,身体感到疲劳,参禅时常昏沉打瞌睡,为了对治这个毛病,就跑到高山绝壁处,坐在绝崖边,警诫自己:前面就是万丈深渊,如果再打瞌睡,后果便不堪设想。头几天还可以不打瞌睡,因为提心吊胆,怕被摔死,但过了一段日子,警觉心逐渐淡薄了,又开始打瞌睡。

有一天,他在昏沉中打瞌睡,身体一动,就掉下山崖,他心想这次死定了。说也奇怪,他感到似乎有人拉住他,把他捧下山来。他睁眼仔细一看,原来是身披铠甲,手执宝杵的韦驮菩萨来救他。妙禅师心里想,我能感得韦驮菩萨的护持,那必定是我的修行很了不起,因此生起一念骄傲的心,就问韦驮菩萨:“在这个世界上,像我这样用功的修行人,到底有多少?”韦驮菩萨见他生起骄慢心,就对他说:“像你这样用功的人,世间多如羊毛;你这样贡高我慢,我五百世不再护你的法。”说罢就不见了。妙禅师被韦驮菩萨责备之后,心生惭愧,责备自己不应该生起贡高我慢的心。

此后他继续在崖边坐禅,并告诉自己上次有韦驮菩萨救命,以后没有人再来救他了,千万不可再打瞌睡。谁知有一天,他又打瞌睡,从崖上掉落下去。妙禅师心想,这回是死定了。但是奇迹又出现,韦驮菩萨又来救他。禅师就问菩萨:“你不是五百世不来护我的法吗?”菩萨回答说:“你生起贡高我慢的心,我才五百世不护你的法,但是你后来已生惭愧的心,所以我再来护你的法。”

附记2:以上二十句经文,都是赞叹菩萨在三大阿僧祇劫中修证的功德。这样赞叹菩萨修证的功德,目的是希望见闻本经者,都能效法菩萨,发广大心,修菩萨行,积集德本,以期同生极乐,上品上生。

注释

(1)其所修行,清净无秽 是说菩萨修行时,其心清净,其行无秽,有如莲华出污泥而不染。

(2)譬如幻师,现众异相 菩萨度众生,应以何身度之,则以何身度之,如此随类化身,就如一位懂得幻术的人一样,能变现各种的形象。

(3)为男为女,无所不变 菩萨随类化身,有时作男身,有时作女身,总之无所不变。

(4)本学明了,在意所为 把根本之学(清净心)掌握了,一切所作所为,便不离此心。一般而言,本学是指人人本具之自性清净心。

(5)学一切法 指遍学一切自利利他之法,这里是指“五明”,为古印度的5种学术,即:语文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学的医方明、论理学的因明、宗教学的内明。

(6)贯综缕练 是说菩萨学一切法之后,能够将之贯(贯通)综(结合)缕(缕解)练(练达)。而贯通就是通达;综合就是总合判断;缕解就是详细解释;练达就是熟练通达。

(7)所住安谛 把心安住在真俗二谛上。

(8)未曾慢恣 从来没有憍慢或快意的心态。

(9)愍伤众生 是说菩萨大慈大悲,时常怜愍哀伤众生沉沦于生死苦海而不知出离。

(10)如是之法,一切具足 是说菩萨所学的自利利他之法,一切都已圆满具足。

#佛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9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