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颜庄肃道岸风清中原造像艺术十竹斋北京

白癜风么 http://pf.39.net/bdfyy/zqbdf/141107/4512728.html

公元1世纪,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佛教造像艺术不断吸收、融汇中国古代艺术精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中原佛教造像艺术。南北朝以后,中原佛教造像逐渐脱离了古印度及中亚佛教造像风格的影响,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特点,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与融合力,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灿烂的篇章。相比较藏传造像,中原造像,尤其是中原的铜造像历经历朝历代的战乱和浩劫,能完好保存至今的,更是寥寥无几。

十竹斋北京秋拍“赏心乐事——瓷玉佛像专场”中以年代为序,精彩呈现元、明、清三代中原佛教造像数尊,这些风格迥异却又极具代表性的铜造像,都称得上是中原造像艺术中的极其难得的精品,制作精良,法度森严,有着高超的艺术美感,值得众位藏家细细品赏。

中原造像艺术·精赏

明万历七年()中原铜元始天尊坐像

H:52cm

款识:已卯年李世堅造

RMB:1,,-1,,

记录:1.爱尔兰私人收藏,于约年购自中国,后由家族继承

2.伦敦邦瀚斯,年11月12日,编号9

元始天尊为道教 神之一,又名「玉清紫虚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玉清元始天尊」。《历代神仙通鉴》称元始天尊为「主宰天界之祖」。在太元(即是宇宙)诞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为元始。在无量劫数来临之时,用玄妙的大道来教化众生,故而尊为天尊。由于道教崇尚清静无为,作品的艺术审美倾向多为安逸恬静,含蓄庄严。其整体造像艺术氛围有其共性的存在,其人物刻画入微,以世俗化而真实取胜,形象鲜明,栩栩如生。这种道教精神的崇尚同样也展现在当时宫廷崇誉道教的艺术作品形式中。

此尊元始天尊造像整体端严,清颜庄肃之像道岸风清之容,垂丽柔幻而显原始天尊之禀质。天尊静坐,躯体伟岸,整体工稳垂丽。对于道教造像艺术作品的介入, 代表性的当属于宫廷中具有权利衡量的统治动机,于是对于道教艺术造像艺术传达则尽美而工的制作可谓精尽其用。而道教崇尚的简约而涵化的精神内质通过造像艺术的表现特出,又从一方面传达了当时宫廷造像工艺的精神力量。天尊束发戴冠,面相圆洁清丽,面部圆润光质,吉相融柔。五官刻画 肖谐,无刻露而精稳。其曼妙精绝的艺术表现极尽能工的面部刻画,把天尊之睿相尽展无遗,可见其高妙。天尊着束腰道袍,胸怀开交结覆,衣饰迭佩线流婉转轻贴,裹覆整个伟岸挺阔的身躯。整个造像工艺制作,沈稳而不惜时力,蕴藏深广而跌宕华繁的极尽工巧,在一褶一纹间深透玄机。一躯具有高堂庙耸的元始天尊形象垂丽世间,一种具体的大美形象,岸然瑰丽而又朴茂无华的传示着道教的幻无幻有的精神。使这尊具有宫廷气质的造像以具体的形态,丰盈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内堂刻有“已卯年李世堅造“表明了造像供奉者的身份和年代,结合造像整体艺术风格,断定乙卯年应为明万历七年年。

参阅1武当南岩宫旧藏,明代铜元始天尊像高57.5厘米

参阅2北京保利年6月7日第号,明代元始天尊像高46厘米,成交价.5万

元末明初中原铜观世音菩萨像

H:1cm

RMB:00,-,

记录:伦敦邦瀚斯

在汉传佛教流行的凈土造像题材中,观世音菩萨表现尤其突出,他多以单独的形式流行,是当时社会崇拜的主要题材之一。观音菩萨具有寻声救苦、随类化现和协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当世和来世双重救助功用,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观音端庄静美,眉梢眼角暗藏秀气,和颜悦色展露慈悲,面容轮廓丰满圆润,五官精致立体。观音双手禅定,双腿盘在裙裳之上,衣褶飘逸流畅,自然写实,宁静祥和中寄托着人们虔诚的信仰和希冀。此尊造像整体艺术风格可参阅山西介休大罗宫藏元代观世音菩萨彩塑坐像(冯骥才主编绵山神佛造像上品北京中华书局)

参阅元代观世音菩萨彩塑坐像,山西介休大罗宫藏

清中原石叟款铜嵌银丝观音像

H:96cm

款识:宣德年玉堂石叟

RMB:,-1,,

此尊观音盘发成髻,面庞丰腴,眉间白毫嵌银,双目宛若未开敷的莲苞,眼睑低垂,目光下敛,鼻若悬胆,樱桃小口,颈脖及上胸袒露,胸前横贯一串莲花璎珞。身着宽袖长袍,胸部正中衣带交结,圆肩修身,左手倒持净瓶置于身前,右手于胸前结法印,衣纹简明丰满,折迭密集流畅,衣裳下摆翻卷边角起,若迎风飘拂,有“吴带当风”之势。神情端庄娴雅,流露出恬淡宁静与聪慧的神态,好似俯看尘世众生,塑造出无可挑剔的静穆之美。造像衣袍及边沿嵌饰有的精细银丝图案依然清晰可辨,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别具雕塑美感。背后有阴刻双方框“玉堂石叟”篆书方章款识,法度严谨,类似款式极为少见。

关于石叟的生平,传说为一名福州僧人,主要活动于晚明时期,但真实名字与生卒年份均不可考,所制铜嵌银丝器物极为精细,尤其雕塑类作品与德化瓷塑有非常近似的艺术语言,与德化瓷塑大师何朝宗的造型艺术可称并美比肩,对后世影响深远。铜像均宝光内藴,更以绝技嵌银丝装饰,其卧槽嵌银丝平滑细腻,文绮秾华。相传石叟无传艺后人,故作品珍贵稀少,并且传世石叟本人的作品并无认定的标准器,鉴赏本件作品可明显感受到,其雕塑的艺术性已经远远超乎了宗教功用,尤其是对菩萨慈悲悯人的神情与雍容大度的仪态的生动刻划,绝非普通工匠所能企及,而精炼的材质,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参阅1清代石叟铜嵌银丝观音立像,广东省博物馆藏

参阅2纽约佳士得年月2日,第号高88.9厘米,成交价,美金

参阅香港邦瀚斯年5月27日拍卖,成交价47万港币

元中原铜毗卢遮那佛像

H:9cm

RMB:1,,-2,,

密宗把毗卢遮那佛称作大日如来,作为 的尊奉对象。他们认为大日如来是佛教所说理性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是理智不二的法身佛。大日如来是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五方佛之一,表示 真理的佛身,也是佛教密宗所尊奉 神明。在密宗的造像布局中,通常以毗卢遮那佛为主尊,配以东方阿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和北方不空成号佛构成五方佛的组像,称之为金刚界的五智如来。

此尊造像整体端庄挺拔,造型简练,躯体的肉感具有健康而丰盈的弹性美,可见工艺师在造型能力上的把控。头戴五叶莲花宝冠,顶饰螺緑,肉髻高隆,宝珠顶严。面目丰腴,双目垂俯,相容和煦肃穆。宝缯飘带自然上扬,身着袒露式袈裟,左右肩分别覆搭衲衣边角。衣物文饰采用汉地写实技法,折迭曲复,质感较强,自然而流畅。结跏趺而坐,双手于胸前结毗卢印。双眸凝视,容貌严肃,使人感到并非冥心内敛,而是在冷静观察、积极思考外界之形形色色。嘴唇闭拢,口角低凹,又显示具坚定信心去完成宏大心愿。佛像应分为佛身、莲台座两部分,皆以铜铸造,通身铜色温寂大度,生动自然,更能表现出其沧桑而庄严。本像衣饰生动自然,通体比例匀称,应当是十四世纪我国中原地区铸造的一件精品之作,它代表当时中原地区铜器铸造的 水准,此像原应供于当朝重要寺院,雄伟慈悲,震摄人心。

同类风格造像作品可对比山西洪洞广胜寺毗卢殿供奉元代彩塑毗卢遮那佛像(参阅1)(金维诺主编中国寺观雕塑全集第卷辽金元寺观造像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5),山西平遥双林寺大雄宝殿供奉明代彩塑毗卢遮那佛(参阅2)(金维诺主编.中国寺观雕塑全集第4卷明清寺观造像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5)以及香港苏富比年10月1日第号明早期铜毗卢遮那佛(参阅)。

参阅1元代彩塑毗卢遮那佛像,山西洪洞广胜寺毗卢殿

参阅2明代彩塑毗卢遮那佛坐像,山西平遥双林寺大雄宝殿

参阅香港苏富比年10月1日第号,明早期铜毗卢遮那佛高1厘米,成交价.5万港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