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历代石窟200多

安岳是目前中国已知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历代发现石窟多个,造像10多万尊,全县69个乡镇没有分布石窟,安岳大小佛像首尾相连的话,足足有5公里长。安史之乱后,大批商人、工匠、僧人、画家逃往蜀地。石窟艺术沿秦岭金牛路,经过广元、巴中、绵阳,再沿涪江进入安岳、大足。

千佛寨位于安岳县以西2.5公里的大云山上,以唐代雕刻的千佛命名。在南北岩石米范围内,有个佛龛,点缀着个石像,这些石像是一排排雕刻而成的,在这些石窟中,龛位小而浅,大型佛像很少,佛像的线条粗糙简单,可以想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这里的人们一次次地爬悬崖挖石窟,并不容易。

千佛寨是安岳现存最大的造像群,同时也是安岳石窟中损毁最严重的地方,几乎所有的石质文物的病害都存在于此,四川盆地潮湿多雨的环境加快了各种物理化学风化的速度,造像粉化、空鼓、剥落严重,近百龛造像岩体开裂严重,倒塌造像数十尊,许多造像被植物根的缠绕毁坏了。除了自然破坏,还有人为破坏,这里雕刻的佛像基本不完整,只有一幅药师的佛经是幸存的杰作。

药师佛的面目已毁,站在边上的菩萨侍者也不清楚,不知道为什么。改变后的人物雕刻很小,不是很精细,可能是不清晰,上面居然还残存彩色装饰,唯一的亮点是左右两个高高在上的飞天,罕见的男性身体,赤裸的上半身,矫健的身姿,这是一种收获。

当你进入公园时,沿途会有石像陪伴。只要一转头,就能看到早已风化斑驳的佛像;有的石窟甚至在脚下,需要俯下身去看一看。西北和中原的石窟往往密如蜂窝,高高在上。安岳石窟为什么在他们脚下?有一种说法是,石窟以前是在半山腰挖的,但是两边的山不断剥落,沟底越来越高,相对高度逐渐降低,佛像也从山腰走到古道。

沿着山墙有一个小房子,像一个山洞,门口挂着“文物管理处”的牌子,房子简单收拾了一下,里面放了一些简单的家具和厨具,这里只有两位老人生活工作,人和佛近距离自然相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