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杭釜托寺有着古刹晨钟竹海梵唱云杉佛

我们走读群包租的车辆,沿着余杭百丈镇半山村蜿蜒的公路,驶近一座挺高大威武、四柱三楼冲天式牌坊,上面的金字大匾写着“釜托寺”三个大字。大家都觉得这个寺名好奇怪,陶老师说,这寺名由来是因为寺的四周群山环抱,如架釜之托,中间为一洼地形状如锅,古时候把煮食物的锅叫釜,因此,有了釜托寺的名。

一下车,我们就看到了黄墙朱门、重檐翘角的庙宇建筑“天王殿”,仿古建筑的壮美,还不足引起我们的惊叹!让我们又惊又喜的是那檐下一支支晶莹透亮的冰挂!那是大城市里基本看不到的景致,那些冰挂,那庙门前下垂悬挂冻起来的铁莲花都成为我们拍照要捕捉的焦点。

庙前有照壁模样的“釜托禅寺志”,这些文字是一定要看看的,它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比道听途说强多了。从这篇“釜托禅寺志”上可以知道,釜托寺建于梁乾化二年()僧觉海创建,初名宝严院。

宋治平二年()改名宝隆寺。元末毁于兵,明洪武初重建,改名釜托寺。清顺治十二年()重建复名宝隆寺"。至同治光绪年间(-),住持僧根生、庆善募化重修、扩建,颇具规模。釜托寺有着“古刹晨钟、竹海梵唱、云杉佛影、苕溪普渡”四大胜景。

旁边的宣传栏介绍让釜托寺扬名的特点与有关事例。比如“釜托借库”,说寺院所在地象天地之间的聚宝盆,寺院前方的山峰象巨大的元宝。说借库有着“借富”之义,向财神菩萨借库,表达趋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观音送子”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说寺里山洞里的水通过观音菩萨的加持,让求子的人喝了会生下聪明智慧的孩子。“礼佛行孝”说是千年前觉海禅师的教导,百善孝为先,礼佛先行孝!

走进寺院,看到一个比较奇特的放生池,这个池中间架有一石拱桥相隔,形成前后两部分,前面的池里放着一个小佛龕,放养着红鲤鱼,后面的池里立着观音石像,静瓶口是朝下的。看了放生池的说明,看到池后的柳杉高耸入云,感觉“云杉佛影”的典故出在此处。

原来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曾驻扎在釜托寺,兵败后寺庙被清军焚烧,48名僧人被杀。同治光绪年,原太平军根生和尚在此出家当方丈,募化重建庙宇,并在废墟之下挖出48位僧人的尸骨,埋葬在后面的柳杉周围,并挖了放生池度众僧前往西天极乐世界。

“古刹晨钟”的发生地就在钟鼓楼这里了,钟鼓楼内供奉着上千尊五路财神,等待信众借库。因为农历正月廿五日晚子时(正月廿六日的开始)是“观音开库”日。每年的这个日子,信众们都会来庙里祈福及借库,希望借库后财运亨通。

“竹海梵唱”,因为釜托寺所在的百丈镇是中国毛竹之乡,毛竹林面积达余公顷,釜托寺就在这清幽的竹海之中,这座大雄宝殿就是根生和尚他们重建遗留下来的,重檐硬山顶,两边马头墙,梁、枋、拱均雕有花鸟人物。僧众们在这里早晚课颂经,远处听来就像是“竹海梵唱”。殿前现在立着文物保护碑和刻着北宋宰相王安石的一首诗。

“苕溪普渡”与他们倡导的“百善孝为先,礼佛先行孝”相关,标志物就是这座高48米的七层《孝恩塔》吧,这座塔是釜托寺住持灵智法师发宏愿修建的。据说,《孝恩塔》第二层至七层供奉不同菩萨,塔内第五层供奉着燃灯佛,也是寺院中极少有在佛塔内供奉的菩萨之一。燃灯佛又叫定光如来、普光如来,是过去庄严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首。可惜时间不充裕,只是在送子观音这里往上看了一看,待以后有机会,再登塔观看。

#走过杭州的四季#

年12月7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9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