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开往麦积山的车上,涼风吹来,轻拂发丝,夏日的災热消失殆尽,安宁和悦,这就是旅行的最好状态了吧。渐渐靠近麦积山,随着人群在狭窄的栈道上缓缓而行,犹如朝圣。西崖的三尊大佛俯瞰着芸芸众生。千年的信仰,随这佛像屹立至今。随着人群走过个又一个洞窟,那些佛像,或是目光低垂,悲悯仁慈,或是眉眼弯弯,亲和宽厚。麦积山石窟的修建始于北周,盛于北魏,其实在那样的年代,战乱频繁,生命惶惶不可安定。佛像眼里的安宁与祥和,必是源于内心深处对美好的期待。塑形易,塑神难。只有一颗对生命虔诚且敬仰的心,才能塑出那样的神韵来。最令人震撼的当属七佛阁与散花楼了,佛像衣服上的花纹繁复到令人惊叹,经过历史的漫长冲刷,色彩依旧鲜妍明丽,线条的柔和使人疑心,衣袖要随风飘动起来,这是怎样的艺术精品啊!石窟对面满目重重叠叠的苍翠,闲云漫布,清透明净。既不宏阔,也不秀丽,就那样安然地存在着,却是刚刚好的状态。很多洞窟都被保护起来,只能透过密集的铁丝网去观看。一路走过去,直到下山,仍然恋恋不舍。穿越历史的尘埃,经历几度的繁盛与绵长的冷寂,走过战火烽烟的年代,如今又重新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依然是那样的安宁祥和每一个洞窟,每一身塑像,都是一个历史时间的定格。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始建于-年,存有座洞窟、身泥塑石雕、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年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们已经无需准确猜度一代又一代古人在这样一个陡峭的山崖上历经千辛万苦造立大佛的最初动机,然而可以确信无疑的是他们在开工之初已经是心中有佛了。这里的塑像,主要题材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尽管各代塑像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麦积山石窟在一千六百年的沧桑岁月中,即有大道坦途,又有山路坎坷。麦积山石窟因该山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麦积山”。山体为第三季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三大佛之间是释迦牟尼佛,左侧是大势至菩萨,右侧是观世音菩萨,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释迦牟尼佛是坐像,下半身已经损坏。这三尊菩萨的眼睛均呈现黑色且有光泽,有反光。麦积山在周围群山映衬下一峰独立,窟龛绝大多数开凿在高20-80米、宽约米的悬崖峭壁上,洞窟之间依靠悬空栈道相连,最高位置有十二层之多,故民间有“十二龛架”之说。在古代石窟的营造工程中,麦积山石窟是最为艰险的一处,形成了一处洞窟绝壁开凿、栈道凌空飞架的奇绝景观。麦积山石窟受阴湿多雨等自然因素影响,壁画保存较少,但价值极高,题材丰富,构思精妙、技法娴熟。主要包括说法、本生、经变、千佛、礼佛等内容。夕阳下的西崖大佛!主佛高13米两侧菩萨高9米。佛脚踩如意云头,屹立与绝壁,俯视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这尊大佛是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景观,有一种大佛即山,山即大佛的视觉印象。善男信女在很远的地方便可看見,尊敬的欢喜之心便自心底而生。佛经中所称的高山,释迦牟尼多在此山讲经说法。落日西斜叹世事,风起叶落看夕阳。佛国世界是那么的遥远,高不可攀和神秘莫测,佛拥有具大的,超自然的力量,可以主宰人世间!生死祸福,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出对佛的敬畏之心。大佛就这样默默地俯视着我,眼睛一眨不眨,同样她也是永远以这样的眼神注视着人世间和世间的芸芸苍生成百上千年。在岁月的滚滚长河里,恩怨消失了,名利不再了,情仇没有了,佛依然还是佛。那些有关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的是是非非也似乎与佛无关了。票价90月甘肃秦州公交总站坐5路车(票价10元/人)这趟车在下午两点半会停运天水火车站坐34路(票价5元/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8930.html